佐敦道
历史

2007年佐敦道西段

2011年佐敦道西段,右方为兴建中的西九龙站
名称由来
此道路于1887年建成时原名第六街,1909年3月区内街道名称重整时改为现时名称[1],同年5月再将加士居道南一并列入佐敦道[2]。根据《南华早报》于1909年5月31日刊登的一篇读者来函,为纪念一位爵士,而命名为佐敦道任英国驻华公使朱迩典爵士(即佐敦爵士)命名[3]。
交通基建
佐敦道所处的地方原名官涌。1970年代,香港地铁兴建「修正早期系统」(有关路段现属观塘线及荃湾线),并在弥敦道与佐敦道交界处设一车站,以佐敦道之名命名为佐敦站。从此以后,该区亦被惯称为佐敦。
佐敦道最西端原来为佐敦道码头,但是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将佐敦道码头拆卸以进行西九龙填海工程,将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龙填海区。
佐敦道是公共小巴政策下,于九龙半岛可以行驶的范围内的南端尽头。佐敦道以南,除西区海底隧道外,禁止公共小巴进入。2011年1月13日起,禁区范围进一步扩充,介乎加士居道与广东道之间的佐敦道西行,以及介乎南京街与佐敦道之间的弥敦道南行皆禁止公共小巴进入。[4]此外,公共小巴曾经于文汇街设立总站,因为位置接近佐敦道码头而称为「佐敦道」总站,其后改于佐敦道以北及甘肃街以南的街道作总站,但总站名称不变。
沿线建筑物
.jpg.webp)
位于佐敦道与弥敦道交界的华丰大厦,宾馆林立
交汇道路
公共交通
注释
- 《粤语审音配词字库》 「佐」粤音zo3
参考文献
- "Changes in names of streets",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9 March 1909, p.173.
- "Alterations in names of streets",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8 May 1909, p.320.
- "Notes & Comments: Kowloon's New Street Names",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31 May 1909, p.6.
- 运输署交通通告:道路交通 (交通管制) 规例(第374章) 油麻地公共小巴禁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1年1月12日。
- N23往慈云山方向时途经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