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晚報十大明星選舉

《華僑晚報》十大明星選舉,是一項由香港華僑晚報》主辦的年度香港演藝界選舉及頒獎活動,於1957年至1986年間舉行,以選出並表揚每年度最受香港觀眾歡迎的電影、電視及戲劇(包括粵劇話劇音樂劇)藝人。[1][2]:110 據《華僑日報》及《華僑晚報》經理岑才生於1957年度首屆頒獎典禮上致辭所言,《華僑晚報》舉辦是項活動旨在提倡香港電影事業,鼓勵並促進電影藝術。[3] 得獎者由《華僑日報》及《華僑晚報》讀者投票選出,其後兩份報章於每年12月公佈得獎名單,並於同月舉行頒獎典禮。[註 1]

華僑晚報》十大明星選舉
授予对象每年度最受香港觀眾歡迎的電影、電視及戲劇(包括粵劇話劇音樂劇)藝人
国家/地区 英屬香港
主办单位《華僑晚報》
首次颁发1957年12月9日(第一屆)
最近颁发1986年12月25日(第三十屆)
获奖最多汪明荃(共十七度當選十大明星,當中十五次為電視明星、兩次為影劇明星)
汪明荃是獲獎最多的藝人,曾十七度當選十大明星,當中十五次為電視明星(1969、1971、1973-1982、1984-1986年度)、兩次為影劇明星(1982及1983年度)
任劍輝曾於1957至1970年度共十四次當選粵語十大(影劇)明星,是當選影劇明星次數最多的女藝人
新馬師曾曾於1957至1970年度共十四次當選粵語十大(影劇)明星,及於1972年度當選十大影劇明星,是獲獎最多的男藝人之一(另一位是梁醒波),也是當選影劇明星次數最多的男藝人
鄭少秋是當選電視明星次數最多的男藝人,曾八度入選(1971、1974、1976-1981年度)

自1957年度起,十大明星獎項按語言分為「國語十大明星」及「粵語十大明星」兩大類別。[7] 1967年11月19日無綫電視開台,1968年度起之獎項則始分為「影劇明星」及「電視明星」兩大類:影劇明星仍分國語十大明星及粵語十大明星;電視明星則有六名得獎者,按電視制式有線電視麗的映聲)及無線電視(無綫電視)兩大類,每類各三位藝人入選。[8] 1971年度起,獎項重組為「十大影劇明星」及「十大電視明星」,直至1986年度最後一屆為止。[9][10][註 2]

除常設的十大明星獎項外,大會亦會偶爾頒發一些非常設獎項以表揚演藝界不同類型的藝人,包括童星和影視新人。為隆重其事,大會每年皆邀請社會賢達出席頒獎典禮,並為典禮致辭及頒獎,是香港早年所舉辦之以集中表揚幕前藝人為目的,同時兼及電影、電視及戲劇三大範疇的大型演藝評選活動。[2]:177

歷屆頒獎典禮資料及得獎名單

註:以下得獎名單按得獎者姓氏或藝名首字筆劃排序。

1950年代

年度
(屆別)
歷屆頒獎典禮資料及得獎名單 參考來源
1957
(第一屆)[註 3]
  • 日期:1957年12月12日(星期四)
[7][11][12]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1958
(第二屆)[註 5]
  • 日期:1958年12月17日(星期三)
[13][14]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1959
(第三屆)
  • 日期:1959年12月14日(星期一)
[15][16][17]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1960年代

年度
(屆別)
歷屆頒獎典禮資料及得獎名單 參考來源
1960
(第四屆)
  • 日期:1960年12月21日(星期三)
[18][19]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1961
(第五屆)
  • 日期:1961年12月7日(星期四)
[20][21]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粵語明星:榮譽童星
馮寶寶
1962
(第六屆)
  • 日期:1962年12月7日(星期五)
[22][23]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粵語明星:榮譽童星
馮寶寶[註 29]
1963
(第七屆)
  • 日期:1963年12月13日(星期五)
[24][25]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1964
(第八屆)
  • 日期:1964年12月23日(星期三)
[26][27]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國語明星:最佳新星榮譽獎
鄭佩佩
1965
(第九屆)
  • 日期:1965年12月14日(星期二)
[28][29]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國語明星:榮譽獎
張慧嫻
1966
(第十屆)
  • 日期:1966年12月8日(星期四)
[30][31]
[32][33]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國語明星:榮譽獎
張慧嫻
1967
(第十一屆)
  • 日期:1967年12月13日(星期三)
[34][35][36]
國語十大明星
粵語十大明星
1968
(第十二屆)
  • 日期:1968年12月10日(星期二)
[37][8]
國語十大影劇明星
粵語十大影劇明星
電視明星
1969
(第十三屆)
  • 日期:1969年11月17日(星期一)
[4][38]
國語十大影劇明星
粵語十大影劇明星
國語明星:特別優異獎
電視明星

1970年代

年度
(屆別)
歷屆頒獎典禮資料及得獎名單 參考來源
1970
(第十四屆)
  • 日期:1970年11月23日(星期一)
[5][39][40]
國語十大影劇明星
粵語十大影劇明星
電視明星
  • 沈殿霞(無綫電視)
  • 高亮(麗的映聲)
  • 森森(無綫電視)
  • 黎婉玲(麗的映聲)
  • 鄭君綿(無綫電視)
  • 禤素霞(麗的映聲)
1971
(第十五屆)
  • 日期:1971年12月16日(星期四)
[9][41]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72
(第十六屆)
  • 日期:1972年12月20日(星期三)
[42][43]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73
(第十七屆)
  • 日期:1973年12月1日(星期六)
[44][45][46]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74
(第十八屆)
  • 日期:1974年12月16日(星期一)
[47][48]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75
(第十九屆)
  • 日期:1975年11月24日(星期一)
[6][49][50]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76
(第二十屆)
  • 日期:1976年12月29日(星期三)
[51][52][53]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77
(第二十一屆)
  • 日期:1977年12月16日(星期五)
[54][55]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最有前途紅星特別獎
爾冬陞[註 89]
1978
(第二十二屆)
  • 日期:1978年12月26日(星期二)
[56][57][58]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79
(第二十三屆)
  • 日期:1979年12月31日(星期一)
[59][60]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80年代

年度
(屆別)
歷屆頒獎典禮資料及得獎名單 參考來源
1980
(第二十四屆)
  • 日期:1980年12月16日(星期二)
[61][62]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81
(第二十五屆)
  • 日期:1981年12月18日(星期五)
[63][64][65]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82
(第二十六屆)
  • 日期:1982年12月14日(星期二)
[66][67][68]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83
(第二十七屆)
  • 日期:1983年12月30日(星期五)
[69][70][71]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84
(第二十八屆)
  • 日期:1984年12月9日(星期日)
[72][73][74]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85
(第二十九屆)
  • 日期:1985年12月11日(星期三)
[75][76][77]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1986
(第三十屆)
  • 日期:1986年12月25日(星期四)
[10][78]
[79][80]
十大影劇明星
十大電視明星

圖片集

統計

紀錄 姓名 獲獎次數 備註
總獲獎次數最多 男藝人 新馬師曾 15次 14次當選粵語十大(影劇)明星(1957-1970年度)
1次當選十大影劇明星(1972年度)
梁醒波 14次當選粵語十大(影劇)明星(1957-1970年度)
1次當選十大電視明星(1973年度)
女藝人 汪明荃 17次 15次當選(十大)電視明星(1969、1971、1973-1982、1984-1986年度)
2次當選十大影劇明星(1982及1983年度)
當選影劇明星次數最多 男藝人 新馬師曾 15次 14次當選粵語十大(影劇)明星(1957-1970年度)
1次當選十大影劇明星(1972年度)
女藝人 任劍輝 14次 14次當選粵語十大(影劇)明星(1957-1970年度)
當選電視明星次數最多 男藝人 鄭少秋 8次 1971、1974、1976-1981年度
女藝人 汪明荃 15次 1969、1971、1973-1982、1984-1986年度

英語十大明星選舉

因國、粵語十大明星選舉大受讀者歡迎,《華僑晚報》又曾於1966年增辦1965年度英語十大明星選舉,由《華僑日報》及《華僑晚報》讀者投票選出該年度十位最受歡迎的歐美藝人,入選者包括:奇里夫·李察艾維斯·皮禮士利柯德莉·夏萍阿倫·狄龍格力哥利·柏蘇菲亞·羅蘭妮妲梨·活辛·康納利佐治·查格里斯蘇珊·貝茜。頒獎典禮於1966年2月19日舉行,由於十位當選明星俱在外地,故並無出席頒獎典禮,只由邵氏電影公司影星張沖胡燕妮主持幸運抽獎活動,但頒獎典禮仍吸引大批影迷參與。[81][82]然而,英語十大明星選舉最終只舉辦了一屆便告中止。[註 109]

參見

註釋

  1. 1969、1970及1975年度則於11月公佈得獎名單及頒獎。[4][5][6]
  2. 1987年起,《華僑日報》再無有關十大明星選舉的新聞報導,故未能確認1987年起《華僑晚報》停辦十大明星選舉的確切原因。《華僑晚報》後則於1988年4月1日停刊。
  3. 是屆得獎明星所獲得之獎品為「金像銀牌獎」。
  4. 國際電影懋業代表雷震邵氏電影公司代表丁寧代林黛領獎。
  5. 大會於1958年度第二屆頒獎典禮上,宣布由何偉朝設計的「金球獎」獎座為十大明星選舉獎品設計的優勝作品,並自此採用該設計以作頒獎典禮各獎項的獎座。
  6. 朱牧代李麗華領獎。
  7. 夏夢缺席領獎。
  8. 傅奇缺席領獎。
  9. 由朱牧代嚴俊領獎。
  10. 余蕙芬代芳艷芬領獎。
  11. 范麗代李麗華領獎。
  12. 蘇鳳代林翠領獎。
  13. 游娟代林黛領獎。
  14. 由蘇鳳代葉楓領獎。
  15. 趙明代趙雷領獎。
  16. 由趙明代嚴俊領獎。
  17. 由丁寧代李麗華領獎。
  18. 喬莊代嚴俊領獎。
  19. 秦劍代謝賢領獎。
  20. 顧媚代杜娟領獎。
  21. 莫愁代林翠領獎。
  22. 由莫愁代林黛領獎。
  23. 黃曼代范麗領獎。
  24. 劉小慧代張揚領獎。
  25. 張慧嫻代葉楓領獎。
  26. 丁蘭代林鳳領獎。
  27. 何驚凡代梁醒波領獎。
  28. 張儀代新馬師曾領獎。
  29. 寶峰電影公司代表張施婉代馮寶寶領獎。
  30. 方盈代李麗華領獎。
  31. 秦萍代丁紅領獎。
  32. 由張慧嫻代尤敏領獎。
  33. 方紫代林翠領獎。
  34. 何藩代陳厚領獎。
  35. 林嘉代鄭佩佩領獎。
  36. 陳曼玲代樂蒂領獎。
  37. 金漢代關山領獎。
  38. 玫瑰女代新馬師曾領獎。
  39. 李琳琳代林翠領獎。
  40. 沈依代凌波領獎。
  41. 陳青代張揚領獎。
  42. 由陳青代樂蒂領獎。
  43. 由吳履文代丁瑩領獎。
  44. 薛家燕代蕭芳芳領獎。
  45. 金霏代李菁領獎。
  46. 由嚴俊代李麗華領獎。
  47. 由沈依代凌波領獎。
  48. 由李芝安代凌雲領獎。
  49. 由李琳琳代容蓉領獎。
  50. 尤情代何莉莉領獎。
  51. 譚伊俐代陳曼玲領獎。
  52. 王愛明代蕭芳芳領獎。
  53. 奚秀蘭代沈殿霞領獎。
  54. 潘愛倫代井莉領獎。
  55. 葉寶玲代李菁領獎。
  56. 由周海倫代何莉莉領獎。
  57. 由孫玲玲代周萱領獎。
  58. 由任劍輝代白雪仙領獎。
  59. 由薛家燕代蕭芳芳領獎。
  60. 孟嘉代沈依領獎。
  61. 謝榮代秦祥林領獎。
  62. 龍劍笙代白雪仙領獎。
  63. 由龍劍笙代梁醒波領獎。
  64. 胡玉霞代李菁領獎。
  65. 楊愛華代何莉莉領獎。
  66. 顧秋琴代凌波領獎。
  67. 黃夏蕙代鳳凰女領獎。
  68. 劉慧玲代李菁領獎。
  69. 衣依代苗可秀領獎。
  70. 由珊珊代胡楓領獎。
  71. 由虞美蓮代南紅領獎。
  72. 許冠英代許冠文領獎。
  73. 由邱玲玲代李菁領獎。
  74. 嘉禾電影公司代表黃家達代許冠文領獎。
  75. 由嘉禾電影公司代表黃家達代許冠傑領獎。
  76. 劉陸華代傅聲領獎。
  77. 由伍衛國代鄭少秋領獎。
  78. 恬妮缺席領獎。
  79. 許冠文缺席領獎。
  80. 許冠傑缺席領獎。
  81. 由林珍奇代傅聲領獎。
  82. 由伊雷代茅瑛領獎。
  83. 由傅聲代施思領獎。
  84. 文雪兒代梁小龍領獎。
  85. 伊雷缺席領獎。
  86. 梅雪詩缺席領獎。
  87. 龍劍笙缺席領獎。
  88. 汪明荃缺席領獎。
  89. 爾冬陞缺席領獎。
  90. 由代成龍領獎。
  91. 陳毓娟代李影領獎。
  92. 米雪缺席領獎。
  93. 汪明荃缺席領獎。
  94. 鄭裕玲缺席領獎。
  95. 狄龍缺席領獎。
  96. 汪明荃缺席領獎。
  97. 周潤發缺席領獎。
  98. 何守信缺席領獎。
  99. 樂易玲代鍾楚紅領獎。
  100. 馬慧玲何碧笙代翁美玲領獎。
  101. 由馬慧玲、何碧笙代梁朝偉領獎。
  102. 由馬慧玲、何碧笙代張曼玉領獎。
  103. 由曾偉權代馮寶寶領獎。
  104. 由《華僑晚報》代表汪石羊代周潤發領獎。
  105. 區海倫代楊紫瓊領獎。
  106. 由楊健新代萬梓良領獎。
  107. 由王偉代劉永領獎。
  108. 轅依玲代黎燕珊領獎。
  109. 1967年起,《華僑日報》再無有關英語十大明星選舉的新聞報導,故未能確認1967年起《華僑晚報》停辦英語十大明星選舉的確切原因。

參考資料

  1. 張詠梅. . 《香港文學》. 2007-10-01, (274): 79.
  2. 丁潔. .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 2014年. ISBN 978-962-04-3663-5.
  3. . 《華僑日報》. 1957-12-13: 第二張第一頁.
  4. . 《華僑日報》. 1969-11-18: 第二張第一頁.
  5. . 《華僑日報》. 1970-11-23: 第四張第一頁.
  6. . 《華僑日報》. 1975-11-25: 第三張第一頁.
  7. . 《華僑日報》. 1957-12-10: 第二張第三頁.
  8. . 《華僑日報》. 1968-12-11: 第四張第四頁.
  9. . 《華僑日報》. 1971-12-17: 第三張第二頁.
  10. . 《華僑日報》. 1986-12-25: 第二張第一頁.
  11. . 《華僑日報》. 1957-12-13: 第二張第一頁.
  12. . 《華僑日報》. 1957-12-13: 第二張第三頁.
  13. . 《華僑日報》. 1958-12-18: 第二張第一頁.
  14. . 《華僑日報》. 1958-12-18: 第四張第一頁.
  15. . 《華僑日報》. 1959-12-15: 第一張第四頁.
  16. . 《華僑日報》. 1959-12-15: 第二張第一頁.
  17. . 《華僑日報》. 1959-12-15: 第二張第三頁.
  18. . 《華僑日報》. 1960-12-22: 第二張第一頁.
  19. . 《華僑日報》. 1960-12-22: 第三張第三頁.
  20. . 《華僑日報》. 1961-12-08: 第二張第二頁.
  21. . 《華僑日報》. 1961-12-08: 第二張第三頁.
  22. . 《華僑日報》. 1962-12-08: 第二張第一頁.
  23. . 《華僑日報》. 1962-12-08: 第三張第四頁.
  24. . 《華僑日報》. 1963-12-14: 第二張第一頁.
  25. . 《華僑日報》. 1963-12-14: 第二張第一頁.
  26. . 《華僑日報》. 1964-12-24: 第二張第一頁.
  27. . 《華僑日報》. 1964-12-24: 第六張第一頁.
  28. . 《華僑日報》. 1965-12-15: 第二張第三頁.
  29. . 《華僑日報》. 1965-12-15: 第五張第四頁.
  30. . 《華僑日報》. 1966-12-07: 第二張第一頁.
  31. . 《華僑日報》. 1966-12-07: 第三張第四頁.
  32. . 《華僑日報》. 1966-12-09: 第二張第一頁.
  33. . 《華僑日報》. 1966-12-09: 第四張第三頁.
  34. . 《華僑日報》. 1967-12-13: 第二張第一頁.
  35. . 《華僑日報》. 1967-12-14: 第二張第一頁.
  36. . 《華僑日報》. 1967-12-14: 第四張第二頁.
  37. . 《華僑日報》. 1968-12-11: 第二張第一頁.
  38. . 《華僑日報》. 1969-11-18: 第四張第四頁.
  39. . 《華僑日報》. 1970-11-24: 第二張第一頁.
  40. . 《華僑日報》. 1970-11-24: 第三張第四頁.
  41. . 《華僑日報》. 1971-12-17: 第四張第二頁.
  42. . 《華僑日報》. 1972-12-21: 第二張第一頁.
  43. . 《華僑日報》. 1972-12-21: 第五張第一頁.
  44. . 《華僑日報》. 1973-12-02: 第二張第一頁.
  45. . 《華僑日報》. 1973-12-02: 第三張第四頁.
  46. . 《香港電視》. 1973-12-09, (318): 44.
  47. . 《華僑日報》. 1974-12-17: 第三張第一頁.
  48. . 《華僑日報》. 1974-12-17: 第六張第四頁.
  49. . 《華僑日報》. 1975-11-25: 第五張第四頁.
  50. 韻梅. . 《香港電視》. 1975-09-19, (422): 28.
  51. . 《華僑日報》. 1976-12-28: 第三張第一頁.
  52. . 《華僑日報》. 1976-12-30: 第二張第四頁.
  53. . 《華僑日報》. 1976-12-30: 第三張第一頁.
  54. . 《華僑日報》. 1977-12-17: 第二張第三頁.
  55. . 《華僑日報》. 1977-12-17: 第三張第二頁.
  56. . 《華僑日報》. 1978-12-19: 第四張第一頁.
  57. . 《華僑日報》. 1978-12-27: 第二張第一頁.
  58. . 《香港電視》. 1979-01-05, (583): 15.
  59. . 《華僑日報》. 1980-01-01: 第二張第一頁.
  60. . 《華僑日報》. 1980-01-01: 第六張第二頁.
  61. . 《華僑日報》. 1980-12-16: 第二張第一頁.
  62. . 《華僑日報》. 1980-12-17: 第二張第一頁.
  63. . 《華僑日報》. 1981-12-12: 第四張第二頁.
  64. . 《華僑日報》. 1981-12-19: 第二張第一頁.
  65. . 《華僑日報》. 1981-12-19: 第六張第二頁.
  66. . 《華僑日報》. 1982-12-06: 第二張第一頁.
  67. . 《華僑日報》. 1982-12-15: 第二張第二頁.
  68. . 《華僑日報》. 1982-12-15: 第六張第二頁.
  69. . 《華僑日報》. 1983-12-21: 第二張第一頁.
  70. . 《華僑日報》. 1983-12-31: 第二張第二頁.
  71. . 《華僑日報》. 1983-12-31: 第五張第二頁.
  72. . 《華僑日報》. 1984-12-09: 第二張第二頁.
  73. . 《華僑日報》. 1984-12-09: 第二張第一頁.
  74. . 《華僑日報》. 1984-12-09: 第六張第二頁.
  75. . 《華僑日報》. 1985-12-03: 第三張第一頁.
  76. . 香港: 《華僑晚報》. 1985-12-11.
  77. . 《華僑日報》. 1985-12-12: 第二張第一頁.
  78. . 《華僑日報》. 1986-12-26: 第二張第一頁.
  79. . 《華僑日報》. 1986-12-26: 第三張第二頁.
  80. 西早. . 《香港電視》. 1987-01-08, (1001): 62.
  81. . 《華僑日報》. 1966-02-18: 第二張第一頁.
  82. . 《華僑日報》. 1966-02-20: 第二張第一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