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醒波
梁醒波,MBE(1908年—1981年2月12日),原名梁侍海,暱称波叔,广东南海人,出生于新加坡,是华人粤剧界(文武生和「」)电影及电视的一代始祖。
梁醒波 | |||||
---|---|---|---|---|---|
![]() 电影《双喜临门》(1970)剧照 | |||||
男演员 | |||||
本名 | 梁侍海 | ||||
罗马拼音 | Leung Sing Bor | ||||
昵称 | 丑生王、波叔 | ||||
别名 | 梁如海、梁广海 | ||||
国籍 | ![]() | ||||
民族 | 汉族 | ||||
籍贯 | 广东南海 | ||||
出生 | 1908年![]() | ||||
逝世 | (73岁)![]() | ||||
语言 | 粤语、英语、国语 | ||||
宗教信仰 | 佛教 | ||||
配偶 | 顾文娟 | ||||
儿女 | 7位 包括 梁葆文(文兰) 梁葆贞 梁宝珠 | ||||
父母 | 父:梁悦 | ||||
出道日期 | 1925年 | ||||
活跃年代 | 1925年 - 1981年(56年) | ||||
|
梁醒波曾于《华侨晚报》「十大明星选举」中14度当选「粤语十大(影剧)明星」(1957-1970年度)及1次当选「十大电视明星」(1973年度),是该选举中合计获奖最多的男艺人之一(另一位是新马师曾)。
简历
父亲梁悦是星洲红伶「声架悦」,梁醒波于新加坡出生,姐姐是红伶花旗金。梁醒波早年醉心粤剧,倾慕马师曾,学「马腔」,后来说服父亲让他到马来亚拜「大胆根」为师,获大胆根传授各种古老排场。
梁醒波17岁开始落班,随丑生鬼马流和六分大胆根习艺,随即演出《高平关取级》。19岁升为正印小武,在新加坡和马来亚各地演小武,声誉日隆,后任文武生,成为「南洋四大天王」之一。 [2]
1939年,马师曾在香港的「太平剧团」缺人,特邀梁醒波加入任文武生,梁醒波从此和太太与女儿留港发展,1941年改投「宝鼎剧团」。翌年,日军大举进攻香港,梁醒波携妻女逃往广州,然后又到澳门、湛江和广西。他与谭兰卿、刘克宣等组织「新太平剧团」,在广西各城镇巡回演出。
二次大战后,梁回到香港,参加新世界剧团。后来身体日渐发胖,不适合再演小武戏,由班政家邓十四推荐,改演。他天生有逗乐本领,插科打诨已臻化境。先后在「仙凤鸣」、「雏凤鸣」、「大龙凤」等著名粤剧团演出,奠定他在粤剧界和电影界鼎鼎大名的「」地位。
1950年,梁醒波得著名粤剧编剧家任护花引荐,开始拍电影,第一个作品是《临老入花丛》(1950)。[3]多年来,参演近四百部粤语戏曲片和歌舞喜剧,曾经为电影《桃李争春》(1962年)作词[4]。
1967年,香港无线电视(TVB)启播,梁醒波成为开台功臣之一,主持大型综艺节目《欢乐今宵》达十数年,直至病逝前三日仍然演出。
1970年代,粤语片式微,梁醒波演出不少国语片,包括1970年的《恭喜发财》、《双喜临门》及《家有贤妻》等,大多数是幕后配音。[5]
梁醒波曾连任五届八和会馆主席,对粤剧贡献良多。1977年4月13日,港督麦理浩爵士代表英女皇向梁醒波颁受MBE勋衔,表扬他的艺术成就,是首位香港艺人获得此荣衔。[6]
1980年6月,红线女率领「广东粤剧团」青年团员到访香港,并与香港的粤剧老倌合作,压轴表演是梁醒波与红线女合演的《刁蛮公主戆驸马》。当时梁醒波患肠癌做了手术,带着尿袋演出,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表演。[7]
1981年2月12日,梁醒波因大肠癌病逝香港,享年73岁。2月17日于万国殡仪馆出殡,采用佛教仪式,遗体火化后安放屯门青山青松观,和父母合葬。
表演艺术
「爆肚」
作为「」,梁醒波擅长逗乐,最特出的表演方式,是他会随时不按剧本的顺口「爆肚」(即临时在舞台上自创台词),不经意的插科打诨,往往引起观众捧腹大笑。他的「爆肚」手法,本来多用于粤剧表演,后来亦将这手法带到电视综艺节目《欢乐今宵》之中[5]。
谐角
在粤语电影中,梁醒波擅长演谐角,精于利用面部表情、说话节奏和形体动作出演活角色,由于演技出色,往往能反客为主,令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由于他的谐角造型深入民心,更发展成一系列的《呆佬》和《乌龙王》电影,《呆佬》电影系列包括:1952年的《呆佬拜寿》、1953年的《呆佬嫁女》、1957年的《呆佬遇鬼》及《呆佬添丁》。《乌龙王》电影系列包括:1955年的《鸿运喜当头》、1960年的《乌龙王发达记》、《小宝宝七戏乌龙王》及《乌龙王飞来艳福》等[8]。
「广东佬」
另外,梁醒波亦演出过一系列的《南北》电影,包括1961年的《南北和》、1962年的《南北一家亲》、1964年的《南北喜相逢》等,当中他以「广东佬」姿态与「外江佬」刘恩甲对碰[5]。
家庭
梁氏与夫人顾文娟(1916年-2008年9月15日)[9]育有三子四女,长子梁乃业赴英留学后回港从医,其中三名女儿均为知名艺人。
长女梁葆贞,在新加坡出生,直至10岁才被接到香港居住;16岁开始在广州演粤剧,艺名白莲及白梨香;她1980年代在香港拍电视剧,以在处境喜剧《香港81》至《香港86》系列饰演怕事及贪小便宜的师奶「顺嫂」闻名。她1995年随女儿移民加拿大,居于温哥华。[10][11][12]
次女梁葆文(文兰)是电影演员,活跃于五六十年代,曾演出电影《娇娇女》[13],她也是李小龙儿时好友和舞伴[14][15][16]。
么女梁宝珠是粤剧演员,1957年8月,陈宝珠、梁宝珠、陈好逑、梁醒波和陈非侬组成「孖宝剧团」。1958年12月,孖宝剧团演出唐涤生编剧的《铁弓奇缘》,演出受得到任剑辉及白雪仙赏识,之后任剑辉并收陈宝珠为徒弟[17][18]。
梁智宏是梁醒波孙儿,他于37岁时突然爱上了爷爷的作品,开始欣赏昔日的粤剧和粤语片,梁智宏为爷爷开了「梁醒波 Leung Sing Por, MBE」面书专页[19]。2018年适逢梁醒波110岁冥寿,梁智宏出力协助于8月举办「我们的波叔」电影放映展及「梁醒波.伶影之间」展览,希望年轻的一代,能认识这位名伶,并特意选了1956年由梁醒波与次女梁葆文合演的黑白片《娇娇女》作为开幕电影。[20][15]
轶事
搞笑心得
香港电影数据馆一级助理馆长龙智杰表示萧芳芳曾向梁醒波请教授搞笑的心得,但梁醒波表示她学不来,因为观众看到自己的脂肪震动就自然会笑[21]。
相关著作
2009年,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的学者吴凤平博士及钟岭崇博士合著关于梁醒波的传记:《梁醒波传—亦慈亦侠亦诙谐》,由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及经济日报出版社合作出版。[23],由吴凤平博士及钟岭崇博士编着。[24]
演出作品
电影
1941年-1952 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1969年
1970年-1979年
|
电视剧(香港电台)
- 1980年 《屋檐下》之《驿站》饰 梁奀
参考文献
- .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中文(繁体)).
- . 星光大道管理有限公司.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体)).
- 话说任护花/叶辉 的存盘,存档日期2007-08-13.,大公报
- 桃李争春(1962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文电影数据库
- 曾肇弘. . 香港影评库. 2018-07-30 [2022-01-25] (中文(繁体)).
- . 香港电影一百年. 2009年 [2009-10-04]. (l 原始内容 请检查
|url=
值 (帮助)存档于2009-03-05) (中文(繁体)). - 郑明仁. . 730. 2018-08-09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中文(繁体)).
- 谭瑞玲. . 众新闻. 2014-04-19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体)).
- 梁醒波夫人举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苹果日报 2008-09-30
- .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3-28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体)).
- . 明报周刊. 2019-03-11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体)).
- . 晴报. 2019-07-19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体)).
- YouTube. . [201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 . 苹果日报. 2010-11-14 [201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8).
- . 信报财经月刊. 2018-10-02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中文(繁体)).
- . 明报. 2018-09-14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体)).
- . 东方日报. 2012-03-20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8) (中文(繁体)).
- . 明报OL. 2012-07-24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体)).
- . Facebook.com.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体)).
- . [2018-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6) (中文(繁体)).
- .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1) (中文(繁体)).
- . 东方日报 (东网). 2019-07-19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体)).
- 吴凤平; 钟岭崇. . 香港: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9. ISBN 9789626785959 (中文(繁体)).
- . 香港经济日报. 2009-10-12 [201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1)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