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劍輝
任劍輝(英語:,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麗初[3],又名任婉儀[4],廣東南海西樵人,於廣州出生,粵劇女文武生,有「戲迷情人」的美譽。其堂妹任冰兒亦為粵劇演員[5]。她與白雪仙於1956年創立仙鳳鳴劇團,及於1963年創立雛鳳鳴劇團。
任劍輝 | |||||||||||
---|---|---|---|---|---|---|---|---|---|---|---|
女艺人 | |||||||||||
本名 | 任麗初 | ||||||||||
罗马拼音 | Yam Kim Fai | ||||||||||
昵称 | 任姐 | ||||||||||
别名 | 任婉儀 | ||||||||||
国籍 | 加拿大 英國屬土 | ||||||||||
民族 | 漢族 | ||||||||||
籍贯 | 廣東南海 | ||||||||||
出生 | 生肖:鼠 中華民國廣東省南海縣 | 1913年2月4日||||||||||
逝世 | 1989年11月29日 英屬香港跑馬地 | (76歲)||||||||||
职业 | 演員 | ||||||||||
语言 | 粵語、英語、國語 | ||||||||||
教育程度 | 小學 | ||||||||||
母校 | 廣州市第三十九小學 | ||||||||||
宗教信仰 | 基督教 | ||||||||||
代表作品 | 賈寶玉《紅樓夢 (1944粵劇)》[1][註 1] 梁山伯《梁祝恨史》等。 | ||||||||||
活跃年代 | 1920年代-1970年代 | ||||||||||
相关团体 | 仙鳳鳴劇團、雛鳳鳴劇團 | ||||||||||
|
生平
任劍輝於廣州出生,自小跟隨姨母小叫天(粵劇女小武)學習粵劇,畢業於已停辦的廣州市第三十九小學。早期加入鏡花艷影班在廣州十八甫真光百貨公司的天台遊樂場演出粵劇。[6][7]十四歲跟從有女馬師曾之稱在廣州先施公司天台為主帥的粵劇女小武黃侶俠[8]學藝。兩三年後已可自立門戶時期,是靠多看戲來跟從桂名揚學習,當馬師曾的太平全男班劇團有小散班,與譚蘭卿(其後加入馬師曾太平男女劇團)等組織梅花艷影劇團, 在太平戲院登臺演出時,已有桂名揚的風格。[9]
鏡花艷影 / 梅花艷影
1935年夏曆四月十八日,澳門時期[10]始於「鏡花影」全女班開鑼,從「澳門賽狗會萬家樂戲院演鏡花影女劇團」的海報中,武生梁少平、文武生任劍輝、小武呂劍雲、唯一艷旦牡丹蘇、青衣旦粵蘭芳、花旦鍾翠蟬等等。任劍輝執帥印之「鏡花艷影」省港澳唯一長壽全女班,與花旦徐人心、車秀英、[11]紫雲霞於清平戲院大放異彩,任劍輝有「女桂名揚」之稱,到有「女薛覺先」之稱的[5]陳皮梅和有「女馬師曾」之稱的[5]陳皮鴨加盟增強班底,為尊重陳氏,將「鏡花艷影」改為「梅花艷影」。[12]
平安劇團 / 三王劇團
1941年香港淪陷,大量香港著名粵劇藝人當地謀生。直到1942年中,人太多,僧多粥少。陳皮梅離開澳門返回內地。[10][12] 隨後,任劍輝又受平安戲院之聘加入「平安劇團」與兩位花旦譚蘭卿及花旦上海妹合作,組「三王劇團」,劇目有《好女兩頭瞞》。 [13]
新聲劇團
香港日治時期,任劍輝與[11]陳艷儂、靚次伯、歐陽儉等人在澳門成立「新聲劇團」,劇目有[11][14]《紅樓夢 (1944粵劇)》、[11]《海角紅樓》、《蕭月白》、《情淚浸袈裟》等等。[15] 新聲前身為1943年之「鳴聲劇團」與花旦鄧碧雲劇目有由[5]歐陽儉編劇、1943年8月6日首演的《晨妻暮嫂》。
當年與任同臺演出有正花何芙蓮、二花鄧碧雲、三花小燕紅(紅線女)[註 2] 、小生何非凡 、武生靚少佳、丑生半日安,而劇目有由徐若呆/半日安 編劇 《金粉殿》,之後才組「三王劇團」。抗戰勝利後移師香港。
金鳳屏劇團
陳錦棠(武狀元)與當紮兩位,一生一旦,均各自仗義為薛覺先跨刀(香港聲迷俱樂部會刊「逸林」內的林家聲粤劇年表有詳细記載),任劍輝和芳艷芬(任芳),一演《帝苑春心化杜鵑》等,一演《漢武帝夢會衞夫人》,跨刀之副車(二花)車秀英、三花梁素琴(薛派旦角),任芳與陳之後組「金鳳屏劇團」,著名劇目有:《火網梵宮十四年》、《香銷十二美人樓》、《金鳳迎春》、《春燈羽扇恨》、《一年一度燕歸來》、《一枝紅艷露凝香》、《再世重溫金鳳緣》[17] 等等唐滌生創作中期作品。任芳最後一次合作是於1956年10月演出唐滌生作品[18]《六月雪》。
任劍輝曾經與多位正印花旦合作,包括玉瓊花、徐人心、譚蘭卿(戰前花旦王)、陳艷儂、紅線女、芳艷芬(戰後花旦王)、余麗珍、鄧碧雲、羅艷卿、吳君麗及上海妹等等,著名劇目有:鄧碧雲、唐《楊乃武與小白菜》、芳、唐《夢斷香銷四十年》、《梁祝恨史》、《晨妻暮嫂》、《紅樓夢 (1944粵劇)》、《海角紅樓》、《孟麗君》、[11]《胭脂虎棒打紫薇郎》等等。
仙鳳鳴劇團
1956年,任劍輝和白雪仙創立仙鳳鳴劇團,之後邀請靚次伯與梁醒波擔任武生及丑生之職,更邀得唐滌生為劇團劇務主任。
1956年6月18日,首屆仙鳳鳴於在利舞台開鑼,上演唐滌生新劇《紅樓夢》,全劇五小時,任劍輝飾演賈寶玉,白雪仙飾演林黛玉[19]。7月4日起換演新劇《唐伯虎點秋香》,任劍輝飾演唐伯虎,白雪仙飾演秋香[20][21]。7月9日起,移師九龍東樂戲院,連續七天上演《紅樓夢》及《唐伯虎點秋香》[22]。
1956年11月19日,第二屆仙鳳鳴開鑼,劇團在利舞台上演《牡丹亭驚夢》,任劍輝飾演柳夢梅,白雪仙飾演杜麗娘;之後換演《穿金寶扇》,任劍輝飾演郭炎章,白雪仙飾演呂昭華[23]。
1957年1月,第三屆仙鳳鳴開鑼,劇團在九龍東樂戲院上演《蝶影紅梨記》,任劍輝飾演趙汝州,白雪仙飾演謝素秋;之後換演《花田八喜》,任劍輝飾演卞磯,白雪仙飾演劉月英[24][25][26]。
1957年6月,第四屆仙鳳鳴開鑼,劇團於利舞台上演《帝女花》,任劍輝飾演周世顯,白雪仙飾演長平公主。[27][28]。
1957年8月,第五屆仙鳳鳴開鑼,劇團於利舞台上演《紫釵記》,任劍輝飾演李益,白雪仙飾演霍小玉[29][30][31][32][33]。
1958年3月,第六屆仙鳳鳴開鑼,劇團於利舞台上演《九天玄女》,任劍輝飾演艾敬郎,白雪仙飾演冷霜蟬[34][35]。
1958年9月,第七屆仙鳳鳴開鑼,劇團於普慶戲院上上演《西樓錯夢》,任劍輝飾演于叔夜,白雪仙飾演穆素徽[36]。
1959年9月,第八屆仙鳳鳴開鑼,劇團於利舞台上演《再世紅梅記》,任劍輝飾演裴禹,白雪仙飾演李慧娘及盧昭容[37][38][39][40]。1959年9月14日晚上,《再世紅梅記》首演至第四場《脫阱救裴》時,唐滌生因腦溢血昏倒在觀眾席上,送院搶救後不治。[41]
1961年9月,第九屆仙鳳鳴開鑼,劇團於利舞台上演《白蛇新傳》,任劍輝飾演許仙,白雪仙飾演白素貞[42][43][44][45][46][47][48]。
收入室弟子
1957年,任劍輝被有丑生王之稱的梁醒波邀請觀看其女兒梁寶珠、陳寶珠、陳好逑和陳非儂組成的「孖寶劇團」演出,因賞識陳寶珠有演藝才華,其後,她收陳寶珠為唯一正式拜師的入室弟子,拜師儀式在1960年1月31日(農曆年初四)於白雪仙的開平道私邸舉行,陳非儂陪陳寶珠向任劍輝行正式拜師之禮 [49][50][51]。[註 3]
雛鳳鳴劇團
1960年後期,「仙鳳鳴劇團」公開招收新演員參與1961年的《白蛇新傳》演出。《白蛇新傳》散班後,任白甄選了十二位新演員加以訓練,她們包括:李菩生(龍劍笙)、黎筱齊(鄭雪心)、李潔梅(蕭劍纓)、鍾蓀妮(芳雪羽)、潘燕珠(呂雪茵)、何笑平(蘇雪泳)、何惠芬(朱雪璣)、湯明慧(江雪鷺)、廖國馨(言雪芬)、朱桂珍(朱劍丹)、余志麗(蓋劍奎)、馮麗雯(梅雪詩)。
1963年,任劍輝與白雪仙籌組「雛鳳鳴劇團」於1964年3月6日在利舞台作首演[52][53]。
1964至1965年間,雛鳳鳴劇團試初期以AB制方式由陳寶珠及龍劍笙輪流擔任文武生,李居安擔任正印花旦。1965年年底,陳寶珠及李居安雙雙退出後,雛鳳鳴劇團暫別舞台約三年多。1969年之後,文武生由龍劍笙擔任,江雪鷺及梅雪詩則擔任雙花旦[54]。1976年11月,在星馬登台三個多月的雛鳳鳴劇團返回香港,江雪鷺突然退出,之後正印花旦由梅雪詩擔任[55][56][57]。
獎項和紀念
1995年,任劍輝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於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追頒「戲曲電影百年殿堂大獎」,以表揚她對香港戲曲和電影的重大貢獻。同年11月15日,香港郵政發行$2.60特別任劍輝郵票,以表揚任劍輝的才能。
此外香港大學亦有一座名為「任白樓」的建築物,坐落於山道天橋近香港大學站C出口,香港潮商學校旁,早年曾用作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校址。
著名唱片曲目
(獨唱)
(套碟)
|
(與紅線女合唱)
(與梁素琴合唱)
|
(合唱)
|
著名粵語戲曲片
|
|
|
部份電影
|
|
|
|
參考文獻
- .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6).
- .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 個人資料: 任劍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文電影資料庫
- 任剑辉 (任婉仪)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06-06-18,中国影视库
- 呂大呂. . 粵曲網上匯知音. [200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5) (中文(香港)).
- . 良辰美景仙鳳鳴. [2008-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8) (中文(香港)).不可靠的
- 1947年,子喉七、黃侶俠等人的勝萬年劇團也於1至2月在國際戲院演出。〖香港戰後至七十年代粵劇發展初探(1945-1970)〗梁沛錦博士特約專稿。
- 【細說任龍雛】梨園客(作者)/王心帆(顧問) 第22-24頁
- 十年磨劍 - 澳門時期的任劍輝 【香港電影資料館第30期】(作者 陳樹榮)
- 【戲曲品味】第五十二期 - 任劍輝執帥印之「鏡花艷影」省港澳唯一長壽全女班大放異彩(作者 陳樹榮)
- 【戲曲品味】第六十期 - 新聲滄桑歲月 紀念戲迷情人任劍輝 (作者 岳清)
- 【細說任龍雛】梨園客(作者)/王心帆(顧問)第148頁「翻生」賈寶玉
- . 明報出版社 (中文(香港)).
- 余家強. . 《壹週刊》. 2011年8月11日: 第1118期 (中文(香港)).
- 香港文化中心開幕獻禮 : 國際演藝菁華 :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五日至十二月六日 : 節目表 龍劍笙帶領雛鳳鳴劇團於香港文化中心開幕表演 1989年11月26-29日
- 第十一屆新艷陽場刊
- . 華僑日報. 1956-06-18: 7.
- . 香港工商日報. 1956-07-03: 7.
- . 華僑日報. 1956-07-07: 14.
- . 大公報. 1956-07-08: 9.
- . 大公報. 1956-11-17: 10.
- . 華僑日報. 1957-01-10: 10.
- . 華僑日報. 1957-01-12: 6.
- . 華僑日報. 1957-01-22: 6.
- . 華僑日報. 1957-05-07: 14.
- . 大公報. 1957-05-24: 6.
- . 華僑日報. 1957-07-19: 7.
- . 大公報. 1957-07-29: 6.
- . 大公報. 1957-08-19: 6.
- . 華僑日報. 1957-08-30: 7.
- . 香港工商日報. 1957-08-30: 6.
- . 大公報. 1958-03-04: 5.
- . 華僑日報. 1958-03-04: 12.
- . 華僑日報. 1958-09-06: 15.
- . 大公報. 1959-08-19: 4.
- . 大公報. 1959-08-31: 4.
- . 華僑日報. 1959-09-13: 7.
- . 大公報. 1959-09-15: 4.
- . www.facebook.com. 2019-09-15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唐滌生的遺體翌日下午1時出殯後引發至掃桿埔大球場附近辭靈,之後移送至荃灣華人永遠墳場安葬。
- . 華僑日報. 1961-08-10: 14.
- . 華僑日報. 1961-08-20: 14.
- . 華僑日報. 1961-08-20: 14.
- . 香港工商日報. 1961-09-16: 11.
- . 大公報. 1961-09-19: 5.
- . 華僑日報. 1961-09-20: 13.
- . 大公報. 1961-09-27: 5.
- . 華僑日報. 1960-02-01: 21.
- . 大公報. 1960-02-01: 5.
- . 《娛樂畫報》第70期. 1967年4月: 32-33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 . 華僑日報. 1963-06-08: 13.
- . 香港工商日報. 1964-03-05: 10.
- . 工商晚報. 1965-11-01: 6.
- . 華僑日報. 1976-11-06: 14.
- . 香港工商日報. 1976-11-06: 9.
- . 工商晚報. 1976-11-17: 3.
- . 華僑日報. 1972-06-22: 12.
- . 華僑日報. 1972-06-25: 12.
- . 華僑日報. 1972-10-29: 4.
- . 香港工商日報. 1972-10-30: 10.
- . youtube.com. 亞洲電視. [2009-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6) (中文(香港)).
- . 星島晚報. 1989-11-29: 1.
- . Google. 2016-02-04 [2016-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中文(香港)).
註
- 紅樓夢 (1944粵劇)曲目屬於〈薛派〉:寶玉怨婚、偷祭瀟湘、黛玉歸天、瀟湘琴怨
- 世家子弟江毅 (1931-2013) 成名作叫《花旦英》,抗戰避亂澳門,見識過紅線女如何由三幫花旦捱起:『當年有個後來[16]海中無魚蝦自大號稱名旦的,那時鑼鼓好大權,有個鑼鼓師傅叫江湛,(2011年8月11日)尚在生的"名旦",次次鑼鼓停了碎步還未完,師傅嬲起嚟,竹棍一扔,丟了聲就走人,你話個花旦幾渣。』
- 拜師、收徒弟,在八和會館舉行儀式,在華光師傅見證下正式成為入門弟子。(參見現任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2023-06-06微博 - 粵劇藝術博大精深,新進演員必須經過長時期的台上實踐,慢慢摸索及發展其藝術特色。)
- 與芳艷芬《董小宛》唱片曲和《火網梵宮十四年》(合唱套曲)同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