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剑辉

任剑辉英语: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丽初[3],又名任婉仪[4]广东南海西樵人,于广州出生,粤剧文武生,有「戏迷情人」的美誉。其堂妹任冰儿亦为粤剧演员[5]。她与白雪仙于1956年创立仙凤鸣剧团,及于1963年创立雏凤鸣剧团

任剑辉
女艺人
本名任丽初
罗马拼音Yam Kim Fai
昵称任姐
别名任婉仪
国籍 加拿大
英国属土
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南海
出生(1913-02-04)1913年2月4日
生肖:鼠
 中华民国广东省南海县
逝世1989年11月29日(1989岁—11—29)(76岁)
 英属香港跑马地
职业演员
语言粤语英语国语
教育程度小学
母校广州市第三十九小学
宗教信仰基督教
代表作品贾宝玉红楼梦 (1944粤剧)[1][注 1]
梁山伯梁祝恨史》等。
活跃年代1920年代-1970年代
相关团体仙凤鸣剧团雏凤鸣剧团
奖项
香港电影金像奖
戏曲电影百年殿堂大奖
1995
其他奖项
华侨晚报十大明星金球奖
1968年、1969年、1970年 十大明星金球奖(影剧)
[2]

生平

任剑辉(左)与白雪仙参与粤剧演出

任剑辉于广州出生,自小跟随姨母小叫天(粤剧女小武)学习粤剧,毕业于已停办的广州市第三十九小学。早期加入镜花艳影班在广州十八甫真光百货公司的天台游乐场演出粤剧。[6][7]十四岁跟从有女马师曾之称在广州先施公司天台为主帅的粤剧女小武黄侣侠[8]学艺。两三年后已可自立门户时期,是靠多看戏来跟从桂名扬学习,当马师曾的太平全男班剧团有小散班,与谭兰卿(其后加入马师曾太平男女剧团)等组织梅花艳影剧团, 在太平戏院登台演出时,已有桂名扬的风格。[9]

镜花艳影 / 梅花艳影

1935年夏历四月十八日,澳门时期[10]始于「镜花影」全女班开锣,从「澳门赛狗会万家乐戏院演镜花影女剧团」的海报中,武生梁少平、文武生任剑辉、小武吕剑云、唯一艳旦牡丹苏、青衣旦粤兰芳、花旦钟翠蝉等等。任剑辉执帅印之「镜花艳影」省港澳唯一长寿全女班,与花旦徐人心、车秀英、[11]紫云霞于清平戏院大放异彩,任剑辉有「女桂名扬」之称,到有「女薛觉先」之称的[5]陈皮梅和有「女马师曾」之称的[5]陈皮鸭加盟增强班底,为尊重陈氏,将「镜花艳影」改为「梅花艳影」。[12]

平安剧团 / 三王剧团

1941年香港沦陷,大量香港著名粤剧艺人当地谋生。直到1942年中,人太多,僧多粥少。陈皮梅离开澳门返回内地。[10][12] 随后,任剑辉又受平安戏院之聘加入「平安剧团」与两位花旦谭兰卿及花旦上海妹合作,组「三王剧团」,剧目有《好女两头瞒》。 [13]

新声剧团

香港日治时期,任剑辉与[11]陈艳侬靓次伯欧阳俭等人在澳门成立「新声剧团」,剧目有[11][14]红楼梦 (1944粤剧)》、[11]《海角红楼》、《萧月白》、《情泪浸袈裟》等等。[15] 新声前身为1943年之「鸣声剧团」与花旦邓碧云剧目有由[5]欧阳俭编剧、1943年8月6日首演的《晨妻暮嫂》。

当年与任同台演出有正花何芙莲、二花邓碧云、三花小燕红(红线女)[注 2] 、小生何非凡 、武生靓少佳、丑生半日安,而剧目有由徐若呆/半日安 编剧 《金粉殿》,之后才组「三王剧团」。抗战胜利后移师香港。

金凤屏剧团

陈锦棠(武状元)与当扎两位,一生一旦,均各自仗义为薛觉先跨刀(香港声迷俱乐部会刊「逸林」内的林家声粤剧年表有详细记载),任剑辉和芳艳芬任芳),一演《帝苑春心化杜鹃》等,一演《汉武帝梦会衞夫人》,跨刀之副车(二花)车秀英、三花梁素琴(薛派旦角),任芳与陈之后组「金凤屏剧团」,著名剧目有:《火网梵宫十四年》、《香销十二美人楼》、《金凤迎春》、《春灯羽扇恨》、《一年一度燕归来》、《一枝红艳露凝香》、《再世重温金凤缘》[17] 等等唐涤生创作中期作品。任芳最后一次合作是于1956年10月演出唐涤生作品[18]《六月雪》。

任剑辉曾经与多位正印花旦合作,包括玉琼花徐人心谭兰卿(战前花旦王)、陈艳侬红线女芳艳芬(战后花旦王)、余丽珍邓碧云罗艳卿吴君丽上海妹等等,著名剧目有:邓碧云、唐杨乃武与小白菜》、芳、唐梦断香销四十年》、《梁祝恨史》、《晨妻暮嫂》、《红楼梦 (1944粤剧)》、《海角红楼》、《孟丽君》、[11]《胭脂虎棒打紫薇郎》等等。

仙凤鸣剧团

1956年,任剑辉和白雪仙创立仙凤鸣剧团,之后邀请靓次伯梁醒波担任武生及丑生之职,更邀得唐涤生为剧团剧务主任。

1956年6月18日,首届仙凤鸣于在利舞台开锣,上演唐涤生新剧《红楼梦》,全剧五小时,任剑辉饰演贾宝玉,白雪仙饰演林黛玉[19]。7月4日起换演新剧《唐伯虎点秋香》,任剑辉饰演唐伯虎,白雪仙饰演秋香[20][21]。7月9日起,移师九龙东乐戏院,连续七天上演《红楼梦》及《唐伯虎点秋香》[22]

1956年11月19日,第二届仙凤鸣开锣,剧团在利舞台上演《牡丹亭惊梦》,任剑辉饰演柳梦梅,白雪仙饰演杜丽娘;之后换演《穿金宝扇》,任剑辉饰演郭炎章,白雪仙饰演吕昭华[23]

1957年1月,第三届仙凤鸣开锣,剧团在九龙东乐戏院上演《蝶影红梨记》,任剑辉饰演赵汝州,白雪仙饰演谢素秋;之后换演《花田八喜》,任剑辉饰演卞矶,白雪仙饰演刘月英[24][25][26]

1957年6月,第四届仙凤鸣开锣,剧团于利舞台上演《帝女花》,任剑辉饰演周世显,白雪仙饰演长平公主。[27][28]

1957年8月,第五届仙凤鸣开锣,剧团于利舞台上演《紫钗记》,任剑辉饰演李益,白雪仙饰演霍小玉[29][30][31][32][33]

1958年3月,第六届仙凤鸣开锣,剧团于利舞台上演《九天玄女》,任剑辉饰演艾敬郎,白雪仙饰演冷霜蝉[34][35]

1958年9月,第七届仙凤鸣开锣,剧团于普庆戏院上上演《西楼错梦》,任剑辉饰演于叔夜,白雪仙饰演穆素徽[36]

1959年9月,第八届仙凤鸣开锣,剧团于利舞台上演《再世红梅记》,任剑辉饰演裴禹,白雪仙饰演李慧娘及卢昭容[37][38][39][40]。1959年9月14日晚上,《再世红梅记》首演至第四场《脱阱救裴》时,唐涤生因脑溢血昏倒在观众席上,送院抢救后不治。[41]

1961年9月,第九届仙凤鸣开锣,剧团于利舞台上演《白蛇新传》,任剑辉饰演许仙,白雪仙饰演白素贞[42][43][44][45][46][47][48]

收入室弟子

1957年,任剑辉被有丑生王之称的梁醒波邀请观看其女儿梁宝珠陈宝珠陈好逑陈非侬组成的「孖宝剧团」演出,因赏识陈宝珠有演艺才华,其后,她收陈宝珠为唯一正式拜师的入室弟子,拜师仪式在1960年1月31日(农历年初四)于白雪仙的开平道私邸举行,陈非侬陪陈宝珠向任剑辉行正式拜师之礼 [49][50][51][注 3]

雏凤鸣剧团

1960年后期,「仙凤鸣剧团」公开招收新演员参与1961年的《白蛇新传》演出。《白蛇新传》散班后,任白甄选了十二位新演员加以训练,她们包括:李菩生(龙剑笙)、黎筱齐(郑雪心)、李洁梅(萧剑缨)、钟荪妮(芳雪羽)、潘燕珠(吕雪茵)、何笑平(苏雪泳)、何惠芬(朱雪玑)、汤明慧(江雪鹭)、廖国馨(言雪芬)、朱桂珍(朱剑丹)、余志丽(盖剑奎)、冯丽雯(梅雪诗)。

1963年,任剑辉与白雪仙筹组「雏凤鸣剧团」于1964年3月6日在利舞台作首演[52][53]

1964至1965年间,雏凤鸣剧团试初期以AB制方式由陈宝珠龙剑笙轮流担任文武生,李居安担任正印花旦。1965年年底,陈宝珠及李居安双双退出后,雏凤鸣剧团暂别舞台约三年多。1969年之后,文武生由龙剑笙担任,江雪鹭及梅雪诗则担任双花旦[54]。1976年11月,在星马登台三个多月的雏凤鸣剧团返回香港,江雪鹭突然退出,之后正印花旦由梅雪诗担任[55][56][57]

1970年后

1972年6月18日,香港发生了空前严重的雨灾,任剑辉和白雪仙率领「雏凤鸣剧团」成员,于6月24日晚上在无线电视的筹款节目中义唱赈灾,任白演唱了「李后主」中的「去国归降」一段,这亦是任剑辉最后一次公开演出。[58][59]

1972年10月11日,58岁的任剑辉被控藏有伪造之英国护照,她向人民入境事务处承认在广州出生,但在所领之英国护照中讹称香港出生。10月28日,中央裁判署判她罚款三百元。[60][61]

逝世

任于1987年6月9日移居加拿大,1989年11月29日在香港跑马地寓所因肺积水病逝[62],终年76岁。[63]

其他

1990年2月23日,「尾七」一周为1月23日,白雪仙和姪儿成立「任白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重映《李后主》筹集资金。

2004年《重按霓裳歌遍彻》收入800万港元

奖项和纪念

1995年,任剑辉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追颁「戏曲电影百年殿堂大奖」,以表扬她对香港戏曲和电影的重大贡献。同年11月15日,香港邮政发行$2.60特别任剑辉邮票,以表扬任剑辉的才能。

此外香港大学亦有一座名为「任白楼」的建筑物,坐落于山道天桥近香港大学站C出口,香港潮商学校旁,早年曾用作香港大学工程学院校址。

2016年2月4日,Google香港首页换上Doodle纪念任剑辉103岁冥诞。[64]

著名唱片曲目

著名粤语戏曲片

部份电影

参考文献

  1. . [201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6).
  2. .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3. 个人数据: 任剑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文电影数据库
  4. 任剑辉 (任婉仪) Archive.is存盘,存档日期2006-06-18,中国影视库
  5. 吕大吕. . 粤曲网上汇知音. [200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5) (中文(香港)).
  6. . 良辰美景仙凤鸣. [2008-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8) (中文(香港)).不可靠的
  7. 1947年,子喉七、黄侣侠等人的胜万年剧团也于1至2月在国际戏院演出。〖香港战后至七十年代粤剧发展初探(1945-1970)〗梁沛锦博士特约专稿。
  8. 【细说任龙雏】梨园客(作者)/王心帆(顾问) 第22-24页
  9. 十年磨剑 - 澳门时期的任剑辉 【香港电影数据馆第30期】(作者 陈树荣)
  10. 【戏曲品味】第五十二期 - 任剑辉执帅印之「镜花艳影」省港澳唯一长寿全女班大放异彩(作者 陈树荣)
  11. 【戏曲品味】第六十期 - 新声沧桑岁月 纪念戏迷情人任剑辉 (作者 岳清)
  12. 【细说任龙雏】梨园客(作者)/王心帆(顾问)第148页「翻生」贾宝玉
  13. . 明报出版社 (中文(香港)).
  14. 余家强. . 《壹周刊》. 2011年8月11日: 第1118期 (中文(香港)).
  15. 香港文化中心开幕献礼 : 国际演艺菁华 :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五日至十二月六日 : 节目表 龙剑笙带领雏凤鸣剧团香港文化中心开幕表演 1989年11月26-29日
  16. 第十一届新艳阳场刊
  17. . 华侨日报. 1956-06-18: 7.
  18. . 香港工商日报. 1956-07-03: 7.
  19. . 华侨日报. 1956-07-07: 14.
  20. . 大公报. 1956-07-08: 9.
  21. . 大公报. 1956-11-17: 10.
  22. . 华侨日报. 1957-01-10: 10.
  23. . 华侨日报. 1957-01-12: 6.
  24. . 华侨日报. 1957-01-22: 6.
  25. . 华侨日报. 1957-05-07: 14.
  26. . 大公报. 1957-05-24: 6.
  27. . 华侨日报. 1957-07-19: 7.
  28. . 大公报. 1957-07-29: 6.
  29. . 大公报. 1957-08-19: 6.
  30. . 华侨日报. 1957-08-30: 7.
  31. . 香港工商日报. 1957-08-30: 6.
  32. . 大公报. 1958-03-04: 5.
  33. . 华侨日报. 1958-03-04: 12.
  34. . 华侨日报. 1958-09-06: 15.
  35. . 大公报. 1959-08-19: 4.
  36. . 大公报. 1959-08-31: 4.
  37. . 华侨日报. 1959-09-13: 7.
  38. . 大公报. 1959-09-15: 4.
  39. . www.facebook.com. 2019-09-15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唐涤生的遗体翌日下午1时出殡后引发至扫杆埔大球场附近辞灵,之后移送至荃湾华人永远坟场安葬。
  40. . 华侨日报. 1961-08-10: 14.
  41. . 华侨日报. 1961-08-20: 14.
  42. . 华侨日报. 1961-08-20: 14.
  43. . 香港工商日报. 1961-09-16: 11.
  44. . 大公报. 1961-09-19: 5.
  45. . 华侨日报. 1961-09-20: 13.
  46. . 大公报. 1961-09-27: 5.
  47. . 华侨日报. 1960-02-01: 21.
  48. . 大公报. 1960-02-01: 5.
  49. . 《娱乐画报》第70期. 1967年4月: 32-33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50. . 华侨日报. 1963-06-08: 13.
  51. . 香港工商日报. 1964-03-05: 10.
  52. . 工商晚报. 1965-11-01: 6.
  53. . 华侨日报. 1976-11-06: 14.
  54. . 香港工商日报. 1976-11-06: 9.
  55. . 工商晚报. 1976-11-17: 3.
  56. . 华侨日报. 1972-06-22: 12.
  57. . 华侨日报. 1972-06-25: 12.
  58. . 华侨日报. 1972-10-29: 4.
  59. . 香港工商日报. 1972-10-30: 10.
  60. . youtube.com. 亚洲电视. [2009-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6) (中文(香港)).
  61. . 星岛晚报. 1989-11-29: 1.
  62. . Google. 2016-02-04 [2016-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中文(香港)).

  1. 红楼梦 (1944粤剧)曲目属于〈薛派〉:宝玉怨婚、偷祭潇湘、黛玉归天、潇湘琴怨
  2. 世家子弟江毅 (1931-2013) 成名作叫《花旦英》,抗战避乱澳门,见识过红线女如何由三帮花旦挨起:『当年有个后来[16]海中无鱼虾自大号称名旦的,那时锣鼓好大权,有个锣鼓师傅叫江湛,(2011年8月11日)尚在生的"名旦",次次锣鼓停了碎步还未完,师傅嬲起嚟,竹棍一扔,丢了声就走人,你话个花旦几渣。』
  3. 拜师、收徒弟,在八和会馆举行仪式,在华光师傅见证下正式成为入门弟子。(参见现任八和会馆主席汪明荃2023-06-06微博 - 粤剧艺术博大精深,新进演员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台上实践,慢慢摸索及发展其艺术特色。)
  4. 芳艳芬《董小宛》唱片曲和《火网梵宫十四年》(合唱套曲)同一碟

参见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