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藏界
胎藏界(梵语:),又名胎藏密、行续、行部、行怛特罗(梵语:;藏语:སྤྱོད་པའི་རྒྱུད།,威利转写:spyod pa'i rgyud,THL:chö-pé gyü),密宗术语,以密宗经典《大日经》为中心所形成的一个密宗流派。
汉传密宗 |
---|
![]() 胎藏界中台八叶院 |
佛教大纲 ![]() |
藏传佛教 |
---|
![]() 金刚 |
|
胎藏密与金刚密合称两部大法,或两部纯密,形成唐密的主体。在它之前形成的密法则称为杂密。此宗在汉地,经唐武宗会昌毁佛后失传;然此前已及早传入日本,而在日本茁壮,并约莫自20世纪起,唐密教法反哺回汉地。
胎藏密与金刚密形成日本东密及台密的内核教义「金胎不二」,在日本信奉及修行金胎两密者众多。
释义
胎
胎藏界密法,结合了真言咒语,与曼荼罗。藏传佛教宗喀巴认为,行续外在的真言仪轨与内在的禅定修持是同等重要的,所以称为行续[1]。它与事续不同的地方在于,虽然它也重视咒语仪轨,但是它已经进入理论层次,更为重视般若智能的层面,因此,它可以被视为是事续的进一步发展[2]。
历史源流
胎藏界密法可能源起于南印度如来藏学派,略早于金刚界传承,后以那烂陀寺为中心,向全印度散播。因玄奘与义净至求学时,胎藏界密法尚未传入那烂陀寺,因此它的兴起时间,可以推估是在武周至开元之间。
在金刚界传承兴起之后,它吸纳了胎藏界成为它的一部份。多数唐密修行者,会同时修行二者,而以金刚界传承为主。
胎藏界曼荼罗
|
注解
- 《密宗道次第广论》卷二:「若待外事内定等分,非待极多外事,即是行部之机。」「事定等行故名行续。」
- 《密宗道次第广论》卷二:「若内正定与诸外事等分开示立为行续。如《大日经》注云:『此续虽是方便智能为主之瑜伽续,然为摄受信解外事诸众生故,开示随顺外事诸行。故共称事续或二俱续。』又《金刚藏庄严续》云:『事二俱瑜伽。』亦说行续为二俱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