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

唐武宗李瀍814年7月2日—846年4月22日)(「瀍」,拼音:,注音:,粤拼),临死前12天改名“”,唐穆宗的第五子和事实上的第九子[1],母韦贵妃。他是唐朝的第18任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时间是840年-846年,在位6年,享年33岁。

唐武宗
唐武宗像
唐朝第16位(第18任)皇帝
统治840年2月20日-846年4月22日(6年61天)
前任唐文宗李昂
继任唐宣宗李忱
出生唐宪宗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
814年7月2日
逝世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846年4月22日(846岁—04—22)(31岁)
安葬
年号
会昌(841年-846年)
谥号
至道昭肃孝皇帝
庙号
武宗
政权唐朝
宗教信仰道教

生平

唐武宗本来是唐敬宗唐文宗的弟弟,被封为颍王。在宦官仇士良的操纵下,趁文宗病,矫诏立他为皇太弟,废原来的太子敬宗子李成美为陈王,武宗由此得以登基,并在仇士良的逼迫下赐死李成美、文宗杨贤妃和皇兄安王李溶

唐武宗登基后,召李党人物李德裕回朝,任为宰相,李德裕提倡“政归中书”等政策。在李德裕执政下,国家渐渐回复元气,被称为会昌中兴。而仇士良的权势亦被压抑,仇士良不得不退下政治舞台。

唐武宗外攘回纥,内平泽潞,威震中外;更严肃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制驭宦官,使朝政为之一新。

唐武宗信奉道教,从845年开始他大规模下令打击佛教,史称会昌法难。除少数在长安的寺院外,全国所有寺院被拆毁,僧尼被迫还俗,寺院所有的田地被没收为国有。

这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受打击很激烈的一次。武宗灭佛可能有多种原因,第一可能因为唐武宗本人更加信奉道教,因此打击佛教。此外当时佛教的势力非常强大,唐武宗在他的旨意中说,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务税收是一个重大损失。

有传说认为唐武宗继位后怕有人会另立他的叔叔光王李忱(即后来的唐宣宗)来威胁他的地位,李忱则逃入佛门,因此唐武宗灭佛是为了让李忱无处可藏。但这个说法可能只是传说,因为历史学家对于李忱是否真的做过和尚仍有争议。

唐武宗吃道士给他的长寿丹后中毒而死。[2]死后葬于端陵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

唐武宗虽有五子皆封王,但生前未确立继承人,宦官马元贽等遂矫诏立光王李忱为皇太叔并最终继位,即唐宣宗。武宗五子后事无载,一说皆被宣宗所害。[3]

评价

旧唐书》:「开成中,王室浸卑,政由阍寺。及缀衣将变,储位遽移。昭肃以孤立维城,副兹当璧。而能雄谋勇断,振已去之威权;运策励精,拔非常之俊杰。属天骄失国,潞孽阻兵,不惑盈庭之言,独纳大臣之计。戎车既驾,乱略底宁,纪律再张,声名复振,足以章武出师之迹,继元和戡乱之功。然后迂访道之车,筑礼神之馆,栖心玄牝,物色幽人,将致俗于大庭,欲希踪于姑射。于是削浮图之法,惩游惰之民,志欲矫步丹梯,求珠赤水。徒见萧衍、姚兴之谬学,不悟秦皇、汉武之非求,盖惑于左道之言,偏斥异方之说。况身毒西来之教,向欲千祀,蚩蚩之民,习以成俗,畏其教甚于国法,乐其徒不异登仙。如文身祝发之乡,久习而莫知其丑;以吐火吞刀之戏,乍观而便以为神。安可正以《咸》《韶》,律之以章甫。加以笮融、何充之佞,代不乏人,非荀卿、孟子之贤,谁兴正论。一朝隳残金狄,燔弃胡书,结怨于膜拜之流,犯怒于鄙夫之口。哲王之举,不骇物情,前代存而勿论,实为中道。欲革斯弊,以俟河清,昭肃明照,听斯弊矣。」

新唐书》:「武宗用一李德裕,遂成其功烈。然其奋然除去浮图之法甚锐,而躬受道家之箓,服药以求长年。以此见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好恶有不同尔。」

李商隐:「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莫验昭华琯,虚传甲帐神。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桂寝青云断,松扉白露新。万方同象鸟,举恸满秋尘。」(《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孙甫:「李德裕自穆宗至文宗朝,历内外职任,奏议忠直,政绩彰显,遂当辅相之任。然为邪佞所排,不克就功业。及相武宗英主,始尽其才。」、「武宗用李德裕,颇得委任之道,故德裕尽其才,谋独当国事。时之威令大振者,委任之至也。但武宗性雄毅,观前朝法令不行,纪纲衰替,将大振威令,知德裕才,首命作相。……武宗英主,知贤相而任之,不能驾驭尚致太专之弊。……君臣之性皆雄毅,则锐于行事,而或不思,则喜怒有时而过行事,不无不平。武宗自未免此累,安能察德裕之情。」(《唐史论断》)

欧阳修:「臣见唐武宗英武之主,所任宰相李德裕最号有材,当时用兵征伐,指挥将帅,处置事宜,动以诏书约束劝厉,故终成功业。」(《论乞谕陕西将官札子》)

欧阳修:「余修唐《本纪》至武宗,以谓奋然除去浮图锐矣,而躬受道家之恚服药以求长年,以此知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其好恶有所不同尔。及得《会昌投龙文》,见其自称「承道继玄昭明三光弟子、南岳炎上真人」,则又益以前言为不缪矣。盖其所自称号者,与夫所谓菩萨戒弟子者,亦何以异?余尝谓佛言无生,老言不死,二者同出于贪,信矣。会昌之政,临事明果,有足过人者,至其心有所贪,则其所为与庸夫何异?」(《唐会昌投龙文》)

范祖禹:「李德裕以一相而制御三镇,如运诸掌,使武宗享国长久,天下岂有不平者乎?」(《历代名贤确论》)

完颜璟: 「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皆贤君,其寿不永,虽曰偶然,似亦有因也。 」(《金史》)

杨慎:「唐武宗,任贤相,藩镇几清。」、「受元箓,废僧尼,难称纯德。」、「饵金丹,成大病,喑哑而崩。(《廿一史弹词》)

归有光︰「天下之变,无不起于微。唐中叶始于平卢一军之乱,当时不折其芽萌,酿成至于五代一百六十年不可除之痼疾。武宗时,泽潞擅命,李德裕请讨之,而横水戍兵叛入太原,奉杨弁主留事。议者颇言兵皆可罢,德裕遽趣王逢起榆社军,斩弁献首京师,而泽潞亦平。德裕之为相,不尽满人意,而临事有制如此,故能使河北三镇畏胁,而会昌之政称美于世。盖天下善者能制其机,嬴缩变化,无所不可,独患因循不决,侥于目前之无虞,而制之不出于己,此所以可虑也。」(《送南驾部吴君考绩北上序》)

王夫之:「武宗不夭,德裕不窜,唐其可以复兴乎!」、「武宗听道士赵归真之说而辟佛,以邪止邪,非贞胜之道,固也;未几而武宗崩,李德裕逐,宣宗忌武宗君相而悉反其政,浮屠因缘以复进,其势为之也。」(《读通鉴论》)

王仕云︰「武宗敏达,委任智勇。克取太原,惜年不永。」(《四字鉴略》)

冯浩:「武宗大有武功,笃信仙术,绝类西汉武帝。」(《玉谿生诗集笺注》)

鲍东里︰「武宗得相,藩镇几清。辟佛信道,其德未纯。饵丹致疾,喑哑而崩。」(《史鉴节要便读》)

家庭

后妃

  1. 杞王李峻
  2. 益王李岘
  3. 兖王李岐
  4. 德王李峄
  5. 昌王李嵯

唐武宗有7位女儿[9]出生排行见于[6]

  1. 长女,昌乐公主
  2. 次女,寿春公主
  3. 三女,永宁公主,《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记为永清公主。(薨于咸通年间)。
  4. 四女,延庆公主
  5. 五女,靖乐公主,《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记为静乐公主。(薨于咸通年间)。
  6. 六女,乐温公主
  7. 七女,长宁公主(薨于大中年间)

影视作品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旧唐书/卷18上》,出自刘昫旧唐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唐书·卷008》,出自《新唐书

参考文献

  1. 何光远《鉴诫录》卷一《九转验》条载:“武宗皇帝酷求长生之道,访九转之丹。茅山道士杜元阳制药既成,白日轻举。弟子马全真得残药,诣京。表进,上因饵之,遍体生疮,髭发俱脱,十日而崩。此唐《实录》隐而不书。”
  2. 明朝王祎大事记续编》卷六七会昌六年三月条云:[宣宗]即位以后,追前事,至于武宗诸子皆不保其终。宋敏求补《宣宗实录》,谓自大中后宣宗子孙继世,故唐人不敢道。
  3. 《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二万四百七十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 全唐文 卷0076》:<封婕妤王氏为淑妃刘氏为贤妃制>:“门下:礼重内朝,国有彝制,德既备于宫壶,位宜峻其等威。婕妤王氏刘氏,并体坤顺之德,循姆师之训,齐庄之礼,淑慎有仪,扬懿轨于中闱,表柔明于《内则》。惠流宸禁,芳霭椒涂,慕辞辇之志,宏逮下之德。宜极宠数,以彰徽猷,必能重正阃仪,助修阴教,无愧于女宗之诫,国风之《诗》。王氏可淑妃,刘氏可贤妃。仍并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5. 旧唐书 本纪第十八上 武宗》
  6. 唐会要·卷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7. 记载于张祜的诗里,正史未有
  8. 《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

参见

唐武宗
出生于:814年逝世于:846年
统治者头衔
前任:
唐文宗
李昂
唐朝皇帝
840年-846年
继任:
唐宣宗
李忱
中国君主
840年-846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