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佬

福佬[lower-alpha 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称呼闽海民系外称[1][2][3],后来亦有部分内化为闽海人的自称。由于闽语方言众多,「福佬话」可以是多种方言的自称或他称。

近代闽南语族群分布于闽南粤东粤西浙江南部与海南地区,与漳州府诏安云霄平和南靖等四个县的客家人及隆教赤岭湖西畲族乡的畲族及新近移民者为居邻。

名称表记及释义

有关此族群的汉字写法有下列几个:

  • 学老(学佬):据清代文献,指出此一词汇是客家民系闽南民系的称谓之一,应在17世纪初已出现,客语与「鹤老」同音。[4]
  • 鹤老(鹤佬):据清代文献,指出此一词汇是客家民系闽南民系的称谓之一,应在17世纪初已出现,客语与「学老」同音。后来该词成为部份闽南人的自称[4]
  • 福老(福佬):据清代文献,指出此一词汇是广府民系闽南民系的称谓,即「福建」(福建人)之意[5][6][7][8]
  • 河佬(河老):依明末清初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建》中收录郭造卿《防闽山寇议》的记载:"猺人循接壤处……常称城邑人为河老,谓自河南迁来畏之,繇陈元光将卒始也[9]。"
  • 河洛连横以「河洛」来对应,「ho11 lo53」一词,吴槐于〈河洛话丛谈〉中亦以河洛称之,「闽南语,俗谓之河洛话。书之者或作河老或作福老,学老,间至有书老作佬作狫者。由涵义而言,由造语而言,窃以为莫愈于河洛二字。不独音谐而意赅,且为数千年来之成语。洛古时音近老,今语言仍然.」[10]

台湾境内语用

福佬

目前最早「hoklo」文献出现在美国汉学家卫三畏(曾在广州生活)于同治甲戌年(1874年)编辑的《汉英韵府》一书。1894年,台湾闽南人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出现「人曰福老,谓福建人也」。但古籍对此词最早的汉字记录并非「福佬」而是「河老」,可见起初并没有「福佬」这种表记方式。台湾学者洪惟仁更指出,「福佬」两字的客家话读音是「fuk-ló」而非「hok-ló」,若称「hok」音是由「福」字而来实在牵强 [11]

2011年台湾客家人法律学者傅云钦则认为:「溯本追源,『ho̍h-ló人』是由『鹤佬人』而来。『鹤佬人』是由『hok55佬人』而来。『hok55佬人』是由『福建人』而来。不论ho̍h-ló话的『hoh55[11]-lo53[55]』和客家话的『hok55-loh31』,都跟『福』、『福建』有关系。音转来变去,混淆视听,这应该都是各族群对汉字发音不同惹出来的麻烦。」[12]


自称与他称

鹤老人是针对日常使用闽南语[13]的族群之称呼,是闽南民系的一支。多数的闽南族群会以居住地区或使用语言自称,而不是血缘上的分类,比如雷州话人口自称「雷州人」或「讲黎人」[14]潮州话人口自称潮州人泉漳片泉州话人口自称泉州人,漳州话人口自称漳州人等。潮汕地区有俗语:『大埔无hok(福),澄海无客』[15],但也有说法称大埔无『白』[16]或无『潮』[17]。早期闽南人不会自称hoklo。后来因客家人对闽南人的俗称渐传渐广,近代多数闽南人承认甚至自称福佬人。

争论「佬」字在粤语与客家话是否蔑称

1907年,广府人黄节编辑的《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出现了「广东种族有曰客家、福狫族,非汉种亦非粤种」;福佬一词变成具污蔑性的福狫。尔后彼时属潮州府大埔县温廷敬邹鲁与落籍广东省海阳县(现潮安县)的丘逢甲结合文人,与广府人以文章互相批评,「福佬」一词也开始为人所知[18]

粤语方面,1990年张寿祺指出粤语里「」字未必是个蔑称[19][20]

河洛

连横以「河洛」来对应,「ho11 lo53」一词,吴槐于〈河洛话丛谈〉(1959年)中亦以河洛称之,「闽南语,俗谓之河洛话。书之者或作河老或作福老,学老,间至有书老作佬作狫者。由涵义而言,由造语而言,窃以为莫愈于河洛二字。不独音谐而意赅,且为数千年来之成语。洛古时音近老,今语言仍然.」[21]

清大教育学程中心台语讲师梁烱辉主张,台语「ho11 lo53」一词,对应汉字「河洛」二字,不但可资说明台湾闽南语族的发源地,在语音变化的学理说明上更具证据力.反观「貉獠」、「福佬」皆为近人虚构之词,实不足取.而「貉獠」一词的创作者更自觉此词不雅,因此,又虚拟一词「贺佬」,进而又虚拟「鹤佬」以自解,台湾闽南语族有以「鹤佬」自称者,实肇基于此.而『獠』音为liau55或liau11,不是loh31,貊音[bik8],不但音韵不类「ho11lo53」之「ho11」,所指实为周代东北地区的民族,即今韩国北方的民族,与台湾闽南族群无关。[21]

然而语言学者洪惟仁则不认为「Ho̍h-ló」等同于「河洛」(hô-lo̍k),因为由语音学上判断,「洛」字属于入声字(lo̍k),而「ló」则是上声字[22]。并以「鹤佬」表示[23]。一说台语人士来自福建(Hok-kiàn),故客家人称之鹤佬(Hok-lo),台语据字读成「Hō-ló」,连横不知缘由,误为河洛谣传至今。

2011年,台湾客家学者傅云钦指:「客家人也是来自黄河、洛水,同样源远流长,为何没自称『河洛人』,而去称别的族群为『河洛人』?故『河洛』一说,可能是中原意识作祟的结果」;又考证「要找ho̍h-ló的汉字写法,必须该汉字写法与ho̍h-ló话的音hoh55[11]-lo53[55]及客家话的音hok55-loh31两边都有关系,讲得通才行。『河洛』一词只勉强符合ho̍h-ló话一边,显然不合条件。」[12]并指出在台湾多有将「福佬」美称为「河洛」的现象,并将祖先附会为中原黄河一带。[12]

2008年美国加州圣地牙哥台湾同乡会的朱真一:「『河洛』及『貉獠』之争的内核,在于台湾人的『正统汉人』的幻想。像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秘书长梁炯辉所写,这是『台湾闽南语族民族自尊心的沦丧』,若不用『河洛』一词,那么『民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必将失去意义,所作的一切努力,终将成为空谈』。可见不少台湾人不论Holo或客家,对『河洛』或『中原』意识有不少的憧憬。」[24]

1987年林春地:「现时咱在台湾的姓林的(大厅挂的)灯号书『西河』,姓陈的灯号作『颖川』,姓李『陇西』等都在现时的陕西省一带」、「另外闽南语就是「清朝尾期」即开始的新名词,亦是古早的陕西话[25]

河佬

1985年曾出版台湾语言学家洪惟仁的著作《台湾河佬语声调研究》[26]

貉獠

洪惟仁曾考证指ho̍h-ló本字乃「貉獠」,此说广同争议,例如2011年傅云钦撰文「洪惟仁教授进一步指出ho̍h-ló的客家话发音是hok55-loh31。而『福佬』一词的客家话发音是fuk31-loh31,音差很大。他认为ho̍h-ló话的hoh55[11]-lo53[55]或客家话的hok55-loh31都跟『福』无关,也跟『福建』无关。他说根据他和谢重光教授的考证,客家话的hok55-loh31的汉字写法是『貉獠』(野兽之类),是客家人歧视ho̍h-ló人的名称。不过《客英大辞典》,『貉』的客家音为hok55,没错。但『獠』为liau55或liau11,不是loh31。[...]从而,以『貉獠』当hok55-loh31的汉字写法,在音韵上并不相合。」[12]

另,貉獠说支持者,以《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作为援引,然「貉」指的是东北方的民族蔑称,「七闽」则为中国南方古部落的蔑称,活动范围较接近福建一带,以「貉」来解释ho̍h-ló作为台湾闽南人的代称并不符合事实,九貉又为貊人的别称,被朝鲜族认为是其先民之一.[27]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台语文学者吴守礼以及《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三种 凤山县采访册〉,「粤称闽人曰福老,谓福建人也」,卢德嘉,1894年
  2. 台语辞典(台日大辞典台语译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福佬:此语本来是广东种族对福建人轻视称呼」,信望爱
  3. 天下郡国利病书 · 防闽山寇议》「人与循接壤处....常称城邑人为河老,谓自河南迁来畏之,繇陈元光将卒始也」
  4. 韦, 烟灶; 李, 易修. (PDF). 地理研究. 2019年11月, 71: 43 [2022-01-08]. doi:10.6234/JGR.201911_(71).00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08).
  5. 吴守礼. . 老医之家. 2003-04-02 [201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5).
  6. 《汉音韵府》,「This was hok-lò,福佬 i.e. people from fuhkien」,卫三畏,1874年
  7. 《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三种 凤山县采访册〉,「粤称闽人曰福老,谓福建人也」,卢德嘉
  8. 台日大辞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湾总督府,829页,1931-1932年
  9. 顾炎武(清),《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书店,1985年
  10. 梁烱辉. . 2022-07-26 [2022-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9.
  11. 洪惟仁1987,132
  12. 傅云钦. . 2011-06-03.. 本文章与其他十多位学者对「福佬」的考证被傅云钦一并辑录至他的个人网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13. 不代表这些族群皆认为自己的母语是Ho̍-lóh话,如部分潮汕话的用户。
  14. 雷州话又叫做黎话。
  15. 杜松年.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28. ISBN 9787504616746.
  16. 澄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2: 826. ISBN 9787218007786.
  17. 黄挺. . 客家研究辑刊. 2005, (1): 14.
  18. 主要是因为温廷敬所编写的《潮州福佬民族考》一文
  19. 张寿祺〈从民俗学考析广州俚语「佬」字〉,《羊城今古》1990年第2期.
  20. 吴守礼. 一百年来的闽南系台湾话研究回顾. 结集于《闽南方言研究集(二)》,1998年11月,台北南天书局。后转载于吴守礼. . 老医之家. 200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21. 梁烱辉. . 2022-07-26.
  22. 洪惟仁,1987,台湾河佬语声调研究,增订三版。台北:自立晚报
  23. 洪惟仁. . 台湾风物. 1988-03-31, 38 (1).
  24. 朱真一. . 美国加州圣地牙哥台湾同乡会. 2008年10月 [2020-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本文章与其他十多位学者对「福佬」的考证被傅云钦一并辑录至他的个人网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25. 林春地. . 东展文化. 1987 [2022-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
  26. . 世新大学图书信息处. [2023-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出版者:台北市 : 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出版 吴氏图书公司总经销, 民74
  27. Xu, Stella Yingzi. . Ann Arbor: Proquest. 2007: 220 [2018-06-25]. ISBN 97805494403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The majority of the Kija Choson and Wiman Choson people were Yemaek, the ancestors of the Korean people

延伸阅读

  • 十多位学者对「福佬」的考证被辑录至傅云钦的个人网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1. 粤语福佬罗马化:fuk1 lou2客家话:,白话字ho̍k-ló四县腔客拼hog loˋ台湾话:,台罗Ho̍h-ló;另有河洛貉獠等写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