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祭
祭祀时间与祭品
闽南裔台湾人的祭祀时间除了祖先或亲人忌日外(一般「对年」之后就不拜生日,除非视为神明),常在除、清、盂、九等节庆:
- 除夕:以年粿、发粿(年糕、发糕)等祭拜祖先。
- 清明(或者为寒食节):若有祠堂则举行祠祭。
- 中元(又称盂兰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节。以祭拜好兄弟为主,也祭拜祖先。
- 重阳(又称重九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节。祭拜祖先,慰问族中长者。
客家裔台湾人通常在公厅(祖堂)祭拜阿公婆(祖先),又称堂祭。客家人除了平时每天傍晚到祖堂下上香、奉茶、点火外,在一些特殊日子有较隆重的堂祭仪式。堂祭通常在上午举行,但某些时候有其他作法。
祭祀仪程
摆放祭品
祭祀
共进午膳
- 接着是神灵们的用膳时间。
- 台湾客家人通常敬三次酒,表酒过三巡。
- 台湾河洛人则等三炷香时间,大约十到二十分钟。通常需要掷筊以询问是否已用膳完毕,若未得圣杯则得等下去。但如此可能拖延良久,渐渐也有人采用直接告知祖先「再等多少分钟」的方式。
烧纸钱
- 化财:烧刈金(九金)、之后银纸等。
- 烧金鸣炮后礼成收祭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