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

闽太祖王审知闽东语平话字Uòng Sīng-dĭ闽南语Ông Sím-ti862年—925年12月30日),信通,一字详卿,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君主,909年至925年在位[1][2]

闽太祖 王审知
闽王
前任:王潮
继任:王延翰
王审知
福州忠懿闽王祠的王审知塑像
威武军节度使、福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太师、守中书令
国家唐朝(862年-907年)
后梁(907年-909年)
闽国(909年-925年)
时代晚唐 五代十国
主君王绪(881年-885年)
王潮(885年-886年)
唐僖宗(886年-888年)
唐昭宗(888年-904年)
唐哀帝(904年-907年)
后梁太祖(907年-909年)
姓名王审知
信通、详卿
职官都监 福建观察副使 威武军节度副使 → 威武军节度副使、知军府事 → 福建留后 → 威武军留后 → 威武军节度使 → 威武军节度使、福州大都督府长史
勋官检校刑部尚书 金紫光禄大夫右仆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右仆射 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 → 检校太保 → 检校太保兼侍中 中书令 → 检校太师、守中书令
封爵琅琊郡王唐昭宗封) 闽王后梁太祖封)
神号开闽尊王
其他名号白马三郎
出生咸通三年
862年
淮南道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
逝世后唐同光三年十二月十二
925年12月30日(925岁—12—30)(62—63岁)
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在位年代898年1月2日-925年12月30日(福建留后 → 威武军节度留后 → 威武军节度使,27年362天)
909年4月27日-925年12月30日(闽王,16年247天)
庙号太祖
谥号忠懿王(后唐庄宗谥) → 昭武王(闽嗣王谥) → 昭武孝皇帝(闽惠宗谥)
墓葬闽王王审知墓
祠庙忠懿闽王祠开闽三王

淮南道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为王恁第三子,也是王潮王审邽之弟。出身贫苦,后在唐末民变期间,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军队,随之转战福建。其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后,他也获封观察副使,后福建观察使升格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继承兄位。后梁篡唐后,后梁太祖于909年册封王审知为闽王,正式创建闽国。

王审知出身贫苦,故能节俭自处,统治福建期间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尽量避免战争,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另一方面,他注重教育,吸纳中原逃离战乱的人才,又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同光三年十二月十二·辛未(925年12月30日),王审知在福州逝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唐得知后赐谥忠懿。王延翰称大闽国王之后,谥他为昭武王王延钧称大闽皇帝后,再改谥号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陵号为宣陵

因王审知三兄弟对福建发展贡献很大,福建人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或「忠惠尊王」;尊其长兄王潮为「威武尊王」「广武尊王」、次兄王审邽为「泉安尊王」,视为乡土神明供奉,合称开闽三王。946年(开运三年),南唐占领福州之后,为纪念王审知的德政,将其府邸改建为闽王祠,对他进行祭祀,即今日福州市鼓楼区忠懿闽王祠[3][4]

生平

家庭背景

据《十国春秋》记载:王审知是秦朝名将王翦,东晋王导的后代,为瑯琊王氏士族。[5]其五代祖名王晔,为固始令。因「民爱其仁」,被当地百姓挽留,最终定居于固始。父亲王恁,为当地一个富有的农民。王恁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个兄弟。

转战各地

唐僖宗在位期间,盗贼起兵叛乱。寿州(今安徽寿县)的屠夫王绪与妹夫刘行全也起兵响应,占据江淮一带,自称将军,不久攻取光州。当时王审知的长兄王潮是固始县长史,王潮、王审邽和王审知三兄弟以才气知名,邑人号曰「三龙」[2]。王绪将他们掳走后,委任王潮为军正,主管粮草之事,得到部下的拥护。三兄弟皆受重用。根据《十国春秋》的说法,王审知「身长七尺六寸,紫色方口隆准,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所居处恒有紫气幕其上」,时人认为这是大贵之相。

汝南节度使秦宗权封王绪为光州刺史,要求王绪率兵一起讨伐黄巢,王绪按兵不动。于是在中和五年(885年),秦宗权率兵攻打王绪,王绪率光寿军逃往福建,攻汀州漳州

王绪军中缺粮,下令不准部将携带老人孺子,违者斩首。当时王审知三兄弟奉母亲董氏一起行军,王绪命其弃母,三兄弟请求与母同死,王绪只能赦免。当时有方士对王绪预言,军中会出现推翻他的人,因此王绪对诸将多疑猜忌,身材魁梧、才能雄杰者多被他找借口斩杀。王潮日夜忧患,遂说服前锋将军刘行全发动兵变,将王绪擒获捆绑之,王绪不堪其辱,自杀身亡[2]。据《新唐书》的说法,王潮拔出佩剑插在地上,权作神位,让诸将轮流跪拜,向上天祈祷,希望神明能够指点迷津,相传当轮到王审知跪拜的时候,宝剑从地上跃起。众人便认为是神谕,推戴王审知为主帅[2]。但王审知不愿任主帅,将主帅之位让给了兄长王潮,自己担任副帅[2]

光启元年(885年)八月,泉州的张延鲁等人声称泉州刺史廖彦若贪婪残暴,听说王潮治军有法,要求王潮讨伐廖彦若。王潮便率军围攻泉州城[2]。次年八月,攻陷泉州城,杀廖彦若,据有其地[2]。王潮归附新上任的福建观察使陈岩,陈岩表奏王潮为泉州刺史。王潮治理泉州期间,「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之」[2]

大顺二年(891年),陈岩病危,作书予王潮,希望他来福州授以军政。王潮未至,陈岩即病逝。陈岩的妻弟、护军都将范晖,自称留后。范晖「骄侈失众心」,陈岩的旧将大多归附王潮,声称范晖可取。王潮便派堂弟王彦复为都统、三弟王审知为都监,攻打福州,「弥年不下」。范晖向威胜军节度使董昌求援。董昌派婺州之兵五千人救援。王审知等人要求班师,被王潮拒绝;又请求王潮亲自前来督战,王潮回复称:「兵尽,益兵;将尽,益将;将尽,则吾至矣。」于是王审知等人并立攻城,最终在景福二年(893年)攻克福州。范晖弃城逃跑,被部将杀死。汀州刺史钟全慕举州来降,福建各地势力纷纷归附。该年(893年)十月,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观察副使[2]干宁三年(896年),授王潮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副使[2]

主政福建

明朝出版的《三才图会》中的王审知像

根据《十国春秋》的记载,王潮自称元帅的时候,曾请占卜师给自己的两个弟弟算命,得到的结论是「一人胜一人」。当时王审知就在王潮身边,浑身大汗而退。王潮在任期间执法严明,即便是王审知「有过」,王潮也「輙加捶楚,不以为嫌」。王审知也毫无怨色。王潮临终之前,认为自己的儿子都没有王审知有才能,便舍弃自己的儿子,命王审知「权知军府事」。王潮病逝后,王审知推戴次兄、泉州刺史王审邽继位,但王审邽认为王审知有功,于是推辞不受。王审知便自称福建留后,上表于唐朝朝廷。光化元年(898年)春三月,被唐朝册封为威武军节度留后、检校太保、刑部尚书。冬十月,又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省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1][2]。三年春二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又改授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天复二年(902年),授赐武库戟十二枝,立于私邸大门之前。天祐元年(904年)夏四月,唐朝派遣右拾遗翁承赞前往福州,加王审知为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食邑四千户,实封一百户[2]朱晃创建后梁以后,于开平三年四月初五·庚子(909年4月27日)封王审知为闽王,加中书令,升福州为大都督府,以王审知为福州大都督府长史,史家以此为闽国之始。后唐创建后,后唐庄宗加王审知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

王审知在位期间谨事四邻,尽量地避免战争。开平三年(909年)时,杨吴遣使张知远来聘,因其举止倨慢而被王审知斩首。因此闽国与杨吴关系不佳,但在位期间两国并未发生军事冲突。王审知于贞明二年(916年)将女儿嫁给吴越国国王钱镠之子钱传珦(钱元珦)。翌年,王审知命次子王延钧南汉君主刘䶮(刘岩)之女。贞明四年(918年)夏六月,吴镇南军节度使、虔州行营招讨使刘信率兵攻打虔州,百胜军防御使谭全播向王审知与马殷求救。王审知出兵鄠都救援,但在秋八月得知南楚战败后,便率军班师。同光二年(924年)夏四月,刘岩领兵犯境,屯兵于汀、漳之境。王审知前去攻打,败绩。

经过王审知的努力,在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相对来说比较安定,逃难的中原人相继迁入福建。史载王审知「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王虽据有一方,府舍卑陋,未常葺;居,恒常蹑麻屡;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正因为如此,招揽了不少中原名士前来投奔,其中包括唐朝学士韩偓王淡王溥之子)、杨沂杨涉从弟)、徐寅(进士)等人。他也注重教育,「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王审知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招揽海外商贾,三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另一方面,他奉中原王朝后梁的正朔,并向后梁朝贡。当时杨吴的杨行密控制了江淮一带,陆路朝贡路线被阻断,王审知每年都遣使自入贡于后梁。后唐攻灭后梁后,王审知又继续向后唐朝贡。

此外,王审知也着手扩建福州城。902年,王审知筑福州外罗城四十里。905年,又筑南北夹城,称为「南北月城」,与大城合起来共计方圆二十六里四千八百丈。他也是一位佛教的虔诚供养者,在位期间曾向开元寺进献菩萨之像,并举行道场。

去世

同光三年(925年)夏五月,王审知病危,命长子威武节度副使王延翰「权知军府」;十二月十二·辛未(12月30日),去世,得年64虚岁。葬于福州城北凤池山。长兴三年,改葬莲花山,即今日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斗顶山。后唐朝廷赐谥忠懿,又赐神道碑,命张文蔚撰文。翌年,王延翰王审知为昭武王王延钧即位后,追尊庙号太祖,谥号昭武孝皇帝,陵号宣陵

王审知有八子,可是诸子积相猜忌,治兵相取。在诸多内乱纠纷中,许多王审知后人都被杀害。朱文进篡夺王氏政权时,王审知后人50余人尽被杀戮,仅存王延政一脉。

后世评价

  • 《旧五代史》:「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
  • 《十国春秋》:「太祖昆弟英姿杰出,号称三龙。据有闽疆,宾贤礼士,衣冠怀之。抑亦可谓开国之雄欤?廼卒之,臣服中原,息兵养民,大指与吴越畧同,岂非度量有过人者远哉!」

纪念

泉州开闽三王祠供奉的王氏三兄弟神像,最左为王审知。

王审知有功于福建,故受福建人民崇敬。福州建有闽王祠,于市区立有闽王塑像。再如马祖北竿乡坂里村王家大宅内即有供奉闽王王审知,是凝聚坂里王家的宗族中心。

除以宗祠形式纪念外,更有列为神明以神庙作为信仰供奉。由于王审知喜乘白马,并排行第三,故称「白马三郎」,死后被立庙奉祀,号「白马尊王」。不过另有闽越的第三子,也被福州人尊为「白马三郎」[1]马祖地区有数座白马尊王庙,为当地民间信仰神祇之一,但其中目前仅莒光乡东莒岛福正村白马尊王庙证实供奉为闽王王审知,为唯一供奉闽王王审知的白马尊王庙,源自长乐沙洋铙钹境白马忠懿王宫。

王审知墓附近的一条道路于2012年被福州市政府命名为“审知路”[6]

家庭

  • 父:王恁,追赠太尉、光州刺史
  • 母:秦国太夫人董氏
  • 嫡母:徐氏
  • 兄:
    • 长兄:威武军节度使王潮(又称王审潮)
    • 次兄:泉州刺史王审邽
  • 妻妾
    • 妻:任内明,追封皇后
    • 妾:
      • 黄厥,鲁国夫人,王延钧母,933年尊为皇太后,936年尊为太皇太后
      • 陈金凤,后为王延钧皇后
  • 子女
      • 嗣王 王延翰(长子,被王延禀杀死)
      • 惠宗 王延钧(墓志排第三,被儿子王继鹏所杀)
      • 景宗 王延羲(墓志排第九,被朱文进连重遇所杀)
      • 天德帝王延政(墓志排第十一,被南唐所俘)
      • 户部尚书 王延望(墓志排第八,939年被侄王继鹏所杀)
      • 汀州刺史 王延喜(墓志排第十,944年被朱文进所杀)
      • 骠骑大将军 王延宗
      • 养子 王延禀,墓志排第二,讨伐王延钧失败被杀
      • 养子 王延丰,长兄王潮子,墓志排第四
      • 养子 王延美,次兄王审邽子,墓志排第五
      • 养子 王延保,墓志排第六,官至右散骑常侍、洪州长史
      • 养子、建州刺史 王延武,次兄王审邽子,墓志排第七,939年被侄王继鹏所杀
      • 养子 王延资,墓志排第十二,官至右散骑常侍、虔州司马
      • 养子 王延仪
      • 琅琊郡君,李敏
      • 水部员外郎张思齐妻
      • 琅琊郡君,吴越钱镠钱元珦
      • 余廷隐妻,余廷隐官至观察判官、尚书工部员外郎封州刺史、赐绯鱼袋
      • 尤诚
      • 另有二女

影视形象

电视剧

年份地区作品演员
2011年中国湖南卫视倾世皇妃张晓晨

参见

参考文献

  1. 杨天厚、林丽宽. . 金门县文化局. 2005-03: 34-36. ISBN 986-00-0724-1.
  2. 李启宇. . . 河洛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9-08: 17–20. ISBN 978-986-6346-03-3.
  3. 闽王庙附属碑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福建省文物局
  4. 福建名祠之闽王祠,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西岸行》
  5. 《十国春秋·闽国·忠懿王庙碑》载:「审之,字详卿,姓王氏,本瑯琊人。秦将翦三十四代孙。」
  6. .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8).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旧五代史》卷134 僭伪列传一:王审知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新五代史》卷68 闽世家第八:王审知

外部链接

中国爵位
新头衔
新设异姓王
闽王
909年4月27日-925年12月30日
继任:
王延翰
军职
前任:
王潮
威武军节度使
898年1月2日-925年12月30日
继任:
王延翰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