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复

天复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是唐昭宗年号,共计4年。[1]

天复
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唐朝)
907年正月-三月(前晋
907年-908年正月(前蜀
907年6月12日-922年(
907年-909年(归义军
政权唐朝前晋前蜀归义军
君主唐昭宗李晔
晋王李克用
前蜀高祖王建
岐王李茂贞
张承奉
历时全国4年,最长使用22年
天复在唐朝和唐昭宗时期的位置。

天复前晋和五代时的位置。
天复前蜀和五代时的位置。

天复和五代时的位置。

902年三月开始,杨行密被封为吴王,南吴太祖杨行密作为唐朝的藩臣,用天复年号到904年闰四月唐昭宗改元时。[2]

蜀王王建不承认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改元的天祐年号,继续使用天复年号。在907年九月王建即位为前蜀高祖皇帝,依然用此年号(天复七年),908年才改元。[3]

晋王李克用认为天祐朱温所改,不承认其为唐朝年号,继续奉天复年号。907年,朱温篡唐,改元开平李克用奉唐正朔,复称天祐四年。[4]

岐王李茂贞亦用天复年号,直至天复二十二年(922年)才改称天祐十九年。[5]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继续奉天复年号至九年以后才停用,以干支纪年。[6]

改元

纪年

唐朝

天复元年二年三年四年
公元 901年902年903年904年
干支 辛酉壬戌癸亥甲子

天复七年
公元 907年
干支 丁卯

前蜀

天复七年八年
公元 907年908年
干支 丁卯戊辰

天复7年8年9年10年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
公元 907年908年909年910年911年912年913年914年915年916年
干支 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
天复17年18年19年20年21年22年
公元 917年918年919年920年921年922年
干支 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

归义军

天复七年八年九年
公元 907年908年909年
干支 丁卯戊辰己巳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参考文献

  1.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第105页。
  2.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第144页。
  3.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第154页。
  4. 欧阳修.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天复〕四年,梁迁唐都于洛阳,改元曰天祐。克用以谓劫天子以迁都者梁也,天祐非唐号,不可称,乃仍称天复。……〔七年〕是岁,梁灭唐,克用复称天祐四年。」
  5. 薛昌序.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天复元年……天复十二年……至十三年……天复十四年……天复十九年至二十年……天复十九年二十年四月八日……至天复二十年庚辰至壬午岁……天祐十九年岁次壬午二月壬子朔二十六日丁丑记。」
  6. .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2).
  7. 刘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天复元年四月〕甲戌,天子有事于宗庙。是日,御长乐门,大赦天下,改元天复。」
  8. 欧阳修.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天复元年四月〕丙子,大赦,改元。」
  9. 司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天复元年四月〕丁丑,赦天下,改元。」
  10. 刘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天祐元年闰四月〕乙巳,上御光政门,大赦,制曰:『……可大赦天下,改天复四年为天祐元年……』」
  11. 欧阳修.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天祐元年闰四月〕乙巳,大赦,改元。」
  12. 司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天祐元年闰四月〕乙巳,御光政门,赦天下,改元。」

深入阅读

  • 李崇智.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邓洪波. .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 2005年3月 [2022-01-03].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8-25).

参见

前一年号:
光化
唐朝年号
天复
下一年号:
天祐
前一年号:
--
前晋年号
天复
下一年号:
天祐
前一年号:
--
前蜀年号
天复
下一年号:
武成
前一年号:
--
岐年号
天复
下一年号:
天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