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荣

王作荣英语:1919年2月6日—2013年7月31日),湖北汉川人,经济学家与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党员,曾任《中国时报》总主笔;历任政府公职,早年服务于中华民国行政院美援会,后任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考选部部长、监察院院长。

王作荣
 中华民国第6任监察院院长
任期
1996年9月1日—1999年2月1日
总统李登辉
前任陈履安(正任)
郑水枝(代理)
继任钱复
 中华民国第9任考选部部长
任期
1990年9月6日—1996年9月4日
考试院院长孔德成
邱创焕
许水德
前任瞿韶华
继任陈金让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19-02-06)1919年2月6日
 中华民国湖北省汉川县西王家村
逝世2013年7月31日(2013岁—07—31)(94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北投区荣民总医院
籍贯湖北省汉川县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学历
经历

被《天下》杂志称扬为中华民国政策经济学的先驱,台湾第一位政策经济学家,台湾经济建设的设计师。

早年经历

王作荣家境良好。自幼受私塾教育,以四书五经启蒙,后因至武汉受新式教育,进入小学。高中毕业后,参与中华民国第一次的大学联考,考取国立中央大学经济学系。其夫人范馨香,与他同科考试,同榜及格,考取法律系。两人在大学时认识。

1943年,王作荣大学毕业,毕业论文为《计划经济之理论分析》,毕业后进入中央设计局,负责资金组外汇方面的研究。国共内战期间赴美国留学。1949年取得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硕士,1959年取得美国范登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得到前行政院经济安定委员会主席尹仲容赏识,成为他的助理,进入行政院经济安定委员会,参与制定四次四年计划,并规划外汇管制政策。

尹仲容死后,王作荣进入美援运用委员会,担任专门委员。任内写了一篇长篇报告《台湾经济发展之路》,总统蒋中正极为欣赏,多次在党政大会宣布:

后来王作荣赴曼谷出任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会工业研究组组长(当时中华民国仍未退出联合国)。有一次王作荣从曼谷回国,得到蒋中正的接见,蒋中正并说出对《台湾经济发展之路》的意见。蒋中正认为,王作荣在该报告中对战时中央银行的批评是不了解情况,而另外则是交通发展很重要。

本来王作荣可以成为联合国终身雇员,但在蒋经国力邀之下,放弃高待遇而回国出任公职。但王作荣回台湾后,并没有得到好的公职职位。

中国时报负责人余纪忠赏识王作荣的经济才学,请他任中国时报的主笔;在工商时报成立后,也请他出任总主笔,负责工商时报的社论。余纪忠亦非常照顾王作荣,提供不少优厚待遇及职位,亦为王作荣未来在政坛的出路而奔走。王作荣被两次提名为考试委员,是余纪忠争取的结果。

1979年,发生第二次石油危机,台湾出口遭到打击,王作荣在社论中鼓吹凯因斯主义,增加货币发行以刺激经济成长,得到蒋经国政府孙运璇内阁的重视。1981年,蒋硕杰在《中央日报》上发表文章,反对增加货币发行,认为此举将造成贫富不均,王作荣利用《中国时报》反驳,引发蒋王论战

王作荣认为,财经当局对他防范甚深。有一次,王作荣预计中央银行将会发行大钞,他写了一篇中央银行应发行大钞的社论。但余纪忠夫妇从财经当局高层得知近期不会发行大钞,故余把这篇社论压下。一周后,中央银行果然如王所料发行大钞,连余纪忠的夫人也感到不可思议。

1984年,王作荣被国民党提名为考试委员,当时有人认为王作荣年事已高,不合年龄资格,后来严家淦在国民党提名会上替王作荣解围。王作荣认为,他上次被提名出任考试委员落选,是未曾知会严家淦的结果。结果当选考试委员。

中年经历及与李登辉的关系

王作荣与李登辉是多年好友。当初王作荣出外考察,李登辉在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农业经济组工作,王作荣申请与李登辉一同出外考察,结果二人成为好友。在王作荣提及下,令当年的蒋经国对李登辉另眼相看。

王作荣是李登辉加入国民党的介绍人,李登辉当初不愿意加入国民党,但王作荣力劝下,答应加入国民党。通过王作荣保证,蒋经国1972年担任行政院长后,拔擢李登辉出任蒋经国内阁政务委员。李登辉此后历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乃至被蒋经国提名搭档参选副总统。

1988年李登辉接任总统后,王作荣备受信任。在1990年原考试院长副院长任职届满,一度传出时任考试委员的王作荣将接任考试院副院长,但李登辉决定原考试院正副院长留任,故出任考选部长,曾经因废除甲等特考而引起风波。幸得李登辉力挺,民进党立委如卢修一等支持下得以废除。

监察院长

1996年,李登辉提名王作荣出任监察院长,接下陈履安余下数年的空缺。接任后,发现初期胃癌,需要割除部,身体大不如前。1998年,根据国家发展会议的共识,国民党政府决定宣布冻省,王作荣严词批评李登辉冻省的举措有台独倾向,与李登辉决裂。1999年,李登辉未提名王作荣续任监察院长,改提名钱复,此后改任总统府资政,退出政坛。

晚年经历

离任后,出版了自传《壮志未酬》,内容是他对国家的看法,以及对往事的回忆。王作荣卸任后,被聘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2000年,与历史学戴国𪸩记录对谈,出版了《爱憎李登辉》一书,揭露关于李登辉的旧事旧闻。在2001年出版前,戴国𪸩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2012年5月12日台湾大学经济系与台湾金融研训院举办的「王作荣教授与国家发展研讨会」上,王作荣因上一个月在家跌倒致脑中风,住院后引发肺炎,虽病情已稳定,但未能出席,他在先前拟好的致词稿文中表示,中华民国奠定富强之国的立国基础并永续发展,有三点应做到,「严格的法治及普遍的守法精神」、「健全的文官制度及廉能的政府」、「完善的教育制度及高品质的人民」。[1]

2013年6月15日,马英九总统宣布将颁发一等卿云勋章给王作荣,以及前监察院长陈履安、前司法院长施启扬。这三位前院长在李登辉总统任期中卸任,但在李登辉总统并未颁发勋章,王作荣耿耿于怀[2]

逝世

2013年7月31日王作荣因肺炎引发并发症败血性休克,病逝在台北荣总,享耆寿94岁。[3][4]

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明令褒扬[5]

荣誉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家庭

王夫人范馨香曾任司法院大法官。长子王念祖,次子王绍祖,么女王梅君。

思想

关于政府管制与自由经济,王作荣认为,「遇到危机时就要加强管制,没有危机时就可放开」。而「一个发展中的落后社会,非政府强力运行政策不可。」[7]曾与蒋硕杰进行「蒋王论战」。

评价

王作荣是中华民国政策经济学的先驱、台湾第一位政策经济学家。中华民国在大陆时期于1941年成立了作为政治经济建设计划设计及审核最高机关的中央设计局,蒋中正亲任设计局总裁,随后制定中国发展的第一个「四年计划」。

到台湾后,王作荣进入陈诚内阁行政院经济安定委员会,先后四次参与台湾「四年计划」的编制。台湾第一个「四年计划」的起点从民国42年开始,即是出自王的建议。王作荣担任总主管的第四个「四年计划」,使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采用投入产出表从事设计工作的地区,也成为台湾以后各个「四年计划」的范本。

天下文化》评价王作荣为「台湾第一位政策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宗先:王作荣先生在1991年以前是「台湾经济建设的设计师,也是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诤友。」[8]

主要著作

  • 《王作荣全集》,十册,(时报出版)。
  • 《壮志未酬》,(天下文化出版)。
  • 《真话:谈政客论国运》,(天下文化出版)。
  • 《不完整的奇迹:经济革新与经济自由化》,(时报出版)。
  • 《为台湾补上一堂经济课:王作荣的政策经济学》,(天下文化出版)。
  • 《也是沉沦与提升:王作荣看绿色执政》,(天下文化出版)。
  • 《与登辉老友话家常》,(天下文化出版)。
  • 《财经文存三编》,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出版日期:1989/08/02
  • 《爱憎李登辉:戴国𪸩与王作荣对话录》,(天下文化出版)。
  • 《王作荣谈李登辉》,(稻田出版),出版日期:1995/10/15
  • 《超野蛮社会》,时报出版,出版日期:1991/09/25
  • 《走上现代化之路:王作荣的建国蓝图》,林昭武/编写 ,天下杂志,出版日期:1989/08/15
  • 《经济政策大论战-王作荣大战蒋硕杰》,商略1984

参考文献

  1. 《经济》王作荣,不平衡经济的影响力
  2. 范正祥、李顺德、林河名 . . 2013年6月16日 [2013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19日) (中文(台湾)).
  3. . [2018-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0).
  4. . [2018-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0).
  5. 褒扬令-王作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华民国总统府,中华民国102年08月30日
  6. .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13-06-17 [2021-08-25].
  7. . [201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
  8. 宗先:「现代经济观念的薪传者-吴干教授的经济理念与政策取向」 存盘,存档日期2012-07-23.

参见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政府职务
考试院
前任:
瞿韶华
考选部部长
第九任
1990年9月6日-1996年9月4日
继任:
陈金让
监察院
前任:
郑水枝(代理)
正任:
陈履安
监察院院长
第六任
1996年9月23日-1999年1月31日
继任:
钱 复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