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修一
卢修一(1941年5月22日—1998年8月6日),新北市三芝区人,法国巴黎大学政治博士,曾任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亦曾任民主进步党的立法委员。卢修一致力于民主运动多时,早年因身为异议分子受中国国民党政府拘禁,后连任三届立委,晚年罹患癌症,抱病为台北县县长候选人苏贞昌在造势大会站台并下跪恳请选民支持,一般认为是苏贞昌胜选的关键。[1]
卢修一 | |||||
---|---|---|---|---|---|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 | 1941年5月22日||||
逝世 | 1998年8月6日![]() | (57岁)||||
墓地 | ![]() | ||||
籍贯 | ![]() | ||||
国籍 | ![]() ![]() | ||||
政党 | ![]() | ||||
配偶 | 陈郁秀 | ||||
汉语名称 | |||||
|
选举纪录
年度 | 选举届数 | 选举区 | 所属政党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当选标记 | 备注 |
---|---|---|---|---|---|---|---|
1989 | 第一届立法委员第六次增额选举 | 台湾省第一选举区 | ![]() |
94,543 | 8.52% | ![]() |
|
1992 | 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 | 台北县选举区 | 119,661 | 8.42% | |||
1995 | 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 | 75,203 | 5.31% |
简历
卢修一出生于1941年5月22日[2],为家中独子,六岁丧父,家境清寒;母亲二十五岁守寡后,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帮人洗衣度日,卢修一半工半读。建国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政治大学边政系,后转入政治系。毕业后,转入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于1968年赴比利时鲁汶大学深造,1971年转学至巴黎第十大学。留学期间靠打工洗碗碟完成学业,因学费不继而休学,返国任教二年,曾在清传高职当国文教师,之后再返法国补完博士课程。留法期间,与自幼以天才儿童身份保送巴黎高等音乐院修习音乐的陈郁秀结婚。1975年,双双修完博士课程,返国服务。
1977年至1978年卢修一任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并兼任夜间部-行政管理学系主任。1979年9月,再赴巴黎缴博士论文,于1980年12月口试通过,取得巴黎大学政治学博士。回国后,任职中国文化大学。卢修一于巴黎大学进修时,得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名教授──戴高乐时期的雅各.纪叶玛将军(M.General Jacques Guillermaz)所指导,选择「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共产党」做为博士论文的专题。这篇论文在学术界传说为卢被捕的导火线,海内外许多人认为卢因论文之故受有关当局注意已久。此博士论文于1989年由卢修一自行由法文翻译为中文后,交由前卫出版社于1990年进行出版《日据时代台湾共产党史:1928-1932》,2006年再版;根据此书自序指出,其博士论文于卢修一坐牢期间,调查局亦曾找人进行翻译,并于1986年付梓,但调查局翻译版错误甚多且扭曲原意。
卢修一后罹患肺腺癌,1995年底转至和信治癌中心医院治疗,台北县长尤清八年任期内,卢修一大部份时间也是立委,被视为参选下届县长的强棒,但是因患癌而未能参选。但他在县长选举最后一夜(1997年11月28日)为民进党提名台北县长候选人苏贞昌站台,当着万余人面前下跪求票,使苏贞昌告急的选情立即逆转,被认为是苏贞昌获得胜选的重要关键。1998年8月6日于和信治癌中心医院病逝,享年57岁。葬于台北县金山乡金宝山墓园。
著作与撰文
- 1966,《连雅堂民族思想之研究》,中国文化学院政治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
- 1988,〈法国第五共和下的左派〉,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 1989,《狱中沈思路》,前卫出版社。
- 1989,《出头天》,卢修一、周慧瑛联合服务处。
- 1989,《日据时期台湾共产党史︰1928~1932》,自由时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