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姓氏

无姓氏,就是指人名中没有姓氏,包括单名。无姓氏的可能原因包括该文化不使用姓氏或是个人选择,许多艺名暱称也无姓氏。另外,历史人物可能会发生姓氏不可考的情况。在现代因为全球化等影响,许多来自东亚或西方文化的人误以为每个人都有姓氏,而在设计电脑表格或数据库时把姓氏列为必填字段,会对无姓氏的人造成不便。

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没有姓氏

亚洲文化

德仁,日本第126代天皇

在东亚,汉族起源于五六千年前的母系社会,沿自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传统上因为避讳等关系,直呼姓名不恰当,通常另取,而不使用本名。现代则常使用绰号或外语名字。

日本在1875年颁布《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之前,大多数平民没有姓氏。在现代只有日本皇室没有姓,因为日本人认为姓氏是由更高地位的人授予,而天皇是最高地位所以没有人可以给他姓氏。过世或退位的天皇则授与谥号[1]。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印度蒙兀儿帝国的前六位皇帝,没有姓氏,只有登基时取的尊号

台湾原住民族人名除了一部分有类似姓氏的氏族名以外,有些用亲名,达悟族则只用个人名或长嗣名,但在日治时期中华民国时期均被迫改用带有姓氏的和名汉名

有些民族如满族人名蒙古族人名锡伯族人名的姓与名不连称,平时只称名不称姓。

在西亚、南亚和东南亚许多文化不使用姓氏,包括阿富汗人名藏族人名不丹人名缅甸人名、以及印度印尼许多民族的名字都如此。蒙古、藏族、不丹和缅甸人的名字常常是由佛教僧人取名,使用一个或两个词[2] [3]。缅甸虽然不使用姓氏,但对男子的尊称 在中文里有时会被翻译成「吴」而被误认为姓氏,例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在缅甸,他被称作「班德瑙的吴丹」(),指他的家乡。印度尼西亚人名也常常没有姓,特别是爪哇族人时常只有单名,知名人物包括前总统、运动员特里亚特诺。许多印度人没有姓氏,特别是在南印度以及东北的米佐拉姆邦,知名人物包括移民美国的印度裔科学家Govindjee,他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也没有姓氏。北方邦的前任首席部长玛雅瓦蒂选择不使用姓氏。

在亚洲,艺人和作家另取艺名、笔名或只用名字不用姓氏的情况非常常见。阿拉伯世界最有名的在世诗人之一,叙利亚的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比尔在1947年选用了笔名「阿多尼斯」[4]。另外例如日本的绚香BeckyGackthideHydeKamijoMiyaviTsunku、以及棒球选手铃木一朗(在日语和英语通常都只称);韩国BoARainShooIrenePsyJisoo香港侧田;许多东亚国家名叫LisaJin的艺人;印度的达曼德拉戈文达卡约儿柏兰瑞卡塔布。不过汉字文化圈的艺名在使用汉字时,格式时常和一般姓名无异,可能保留原本的姓氏,或是另取姓氏,例如马来西亚华人歌手梁静茹(本名梁翠萍)、台湾歌手费玉清(本名张彦亭)、日本歌手仓木麻衣(本名青野真衣)、韩国演员全智贤(本名王智贤)。

美洲原住民文化

美洲原住民原本不使用姓氏。例如中美洲阿兹特克统治者蒙特苏马一世二世、南美洲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北美洲波瓦坦族宝嘉康蒂以及肖尼族特库姆塞。至十九世记美国和阿帕契族战争时,纪载中的酋长大多仍保留了单名的传统,例如杰罗尼莫

一个特别的例子是荷兰及塞内卡混血的外交官种粟者,他同时有两个名字,塞内卡语名Kaintwakon是单名,意为「种玉米的人」,荷兰语名则带有父亲的姓氏。他的后代将Kaintwakon翻译成英语当作姓氏,而不是用荷兰父系祖先的。

西方文化

古代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没有姓氏

欧洲人的名字在各地、各时代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包括一些没有姓氏的情况。

古典时代,大多数人没有姓氏,包括苏美历史记载的第一任国王阿鲁利姆古埃及首位法老那尔迈圣经中出现的人物都没有姓氏。古希腊人也没有姓氏,后世历史学家为了区隔同名的人而加上描述词,例如季蒂昂的芝诺埃利亚的芝诺。这些描述词可能选自人物的特征、重要贡献、家乡、职业、或用父亲的名字,但这些描述词不是姓氏,也不是名字的一部份。其他例子有凯尔特女王布狄卡以及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然而因这些文化的历史纪录往往较不完整,并可能是来自周边其他文化的记载,因此较难考证是否真的没有姓。

较早使用姓氏的是古罗马人名,至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的时代,罗马的男性公民使用使用三名法,全名依序是个人名(拉丁语)、氏族名()和家族名();后两者继承自父亲,相当于姓氏。然而女性没有自己的姓名,只用父亲的家族名变格阴性作为名字[5]。进入中世纪前期后,姓氏由西欧和南欧部开始慢慢普及。意大利的第一个日耳曼族国王弗拉维奥·奥多亚塞。至中世纪中期,姓氏已经非常普及,例如爱尔兰至尊王布赖恩·博鲁、统一苏格兰的肯尼思一世、甚至在斯堪地那维亚也流行起姓氏。文艺复兴时期的荷兰思想家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是少数到晚期仍未有姓氏的人之一,「德西德里乌斯」和「伊拉斯谟」都是名字而非姓氏。

虽然中世记之后姓氏普及,但在欧洲许多作家和艺术家仍另起不带姓氏的别名,此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近代

法国十七世记剧作家莫里哀
十八世记德国哲学家诺瓦利斯

欧洲的君主即使有了姓之后,往往也不使用,例如拿破仑。称呼君主和贵族的方式是使用称谓加上名字,甚至连名字都避开,改说「国王」、「女王」或「陛下」,这是一种特权。同名的时候会用第几世或是形容词区分,例如伊莉莎白二世查理大帝铁锤查理。少数欧洲君主会使用姓,例如波兰选王制产生的君主巴托里·斯特凡就使用姓氏[6]。此外,罗马教皇会在当选后取一个尊号,传统上是单名,唯一的例外是若望保䘵一世二世使用双名。

有些历史上有名的画家,只被以名字或别名称呼,例如(名字)、提香(名字)、(名字)、丁托列托(绰号)、卡拉瓦乔(出生地名)。意大利画家贝纳多·贝洛托曾借用他叔叔的单名加纳莱托作画,有些欧洲国家至今仍称呼贝洛托为加纳莱托[7]

传统的北欧人名只有名字,所谓的「姓」只是在名字后面加注父亲或母亲的名字。冰岛人名至今仍保留此文化,冰岛人不论场合和身份关系都只会用名字称呼彼此,知名人物包括

土耳其在一战后总统凯末尔推动西化,才引入姓氏[8],他自己的姓「阿塔图克」是由土耳其国会授予,意思是「土耳其人之父」。至今土耳其人仍习惯用名字称呼彼此,运动员的球衣上也只写名字,在半正式场合则用名字加上贝伊或其他称谓;而政治人物则常常只用姓氏,例如

在欧洲自近代以降有不少作家和艺术家喜欢使用单名,例如十七世记法国剧作家和演员莫里哀、德国哲学家诺瓦利斯、十九世记法国摄影师纳达尔。在十七和十八世记的意大利,大多数阉伶使用的艺名是单名,例如SenesinoCaffarelli法里内利。十八世记的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1718年取了这个别名,除了当作笔名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用来和进入巴士底监狱之前的自己区隔[9]。十九世记法国作家马利-亨利·贝尔用了许多笔名,其中最知名的是司汤达,取自他祟拜的艺术史学家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的出生地施滕达尔[10]。其他例子还有荷兰最重要的文学家穆尔塔图里、英国作家萨基、波兰剧作家维特卡茨[11]、比利时漫画家

现代

在现代西方,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有姓氏,只有少数因个人选择的例外。美国魔术搭档潘恩与泰勒中的泰勒原本是他的姓,但他在法律上改名成单名泰勒[12][13]。美国摔跤手柴娜终极战士为了自由使用自己的艺名不受世界摔角娱乐的限制,先后将名字正式更改为「柴娜」和「战士(英语:)」。战士这个名字后来成为他孩子的姓氏。

艺名或暱称通常不带姓氏。如同西方王室的情况,不使用姓氏是一种特权,因为有名,所以不用担心名字跟别人重复[14]。有些人的「艺名」就是他的首名或中间名,不使用姓氏,例如玛琳娜夏奇拉爱黛儿王子猫王()、亚瑟小子()、雪儿玛丹娜碧昂丝凯莉蕾哈娜。也有人另取艺名,例如未来小子萝儿菲姬,美国作家罗德尼·威廉·怀特克的笔名特瑞凡安也是单名。另外也有些人用姓氏当艺名。除了自己主动挑选的艺名,也有些人是被其他人用名字或绰号称呼,例如美国主持人、巴西前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达席尔瓦(通常只被称为,因为葡萄牙语人名往往很长,所以常会这样简称)、亚美尼亚裔加拿大人像摄影尤瑟夫·卡希通常被称作「渥太华的卡希」,美国总统小布希常被称作W,即他的中间名前缀,以和他的父亲区别。

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区,许多足球员会使用单名,例如尤西比奥。这些单名有时取自球员的名字或姓氏,并可能缩略。因为西语地区许多人的名字相同,甚至在同一球队,另取这些单名有助于分辨同名的人物。这个现象有时也出现在其他国家或其他运动,例如委内瑞拉足球员科特迪瓦足球员、塞尔维亚裔美国足球员Preki、巴西篮球员Hortência

美国政治人物通常用姓氏称呼,但有些政治人物因公关考量会改用名字。最近较知名的例子是希拉蕊·柯林顿,原因之一是他的姓氏是冠夫姓,容易和同样是政治人物的丈夫比尔·柯林顿混淆。这个作法在1952年就曾出现,因为名字太长,决定用「艾克」的暱称[15]。然而有些记者在报导中只用「希拉蕊」时,被读者误会是性别歧视[16]

虚构作品

在虚构作品中,有些人物因为特殊的原因无名无姓,或是没有机会让人知道其姓氏。例如《英雄》中的无名、残剑、飞雪等角色、《》的没有出现过家族姓氏、《神盾局特工》中的斯凯在前几季因为是孤儿而不使用姓氏。日本动漫作品《火影忍者》、《宝可梦》和《海贼王》中也有许多角色没有姓。电影《》中一位演员宣称因为他的角色没有姓是因为该角色不够重要,注定要领便当

许多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被设置为没有姓氏,例如在的科幻小说《一无所有》中,安纳瑞斯星采取无政府主义,基于反对任何通过亲戚关系形成压迫的立场,所有人都没有姓氏。《》的瓦肯人也没有姓氏。星际大战的尤达在各作品中都是单名。

许多奇幻作品也因为模仿古代欧洲,大多数人没有姓氏。包括托尔金中土世界,大多数人只会冠上父名。

参考数据

  1. Peter Wetzler, Hirohito and War: Imperial Tradition and Military Decision-Making in Prewar Japan, preface,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ISBN 0-8248-1166-6.
  2. MacArtney, Jane. . The Times (London). 2008-08-26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8).
  3. Hickok, John. Serving Library Users from Asia: a Comprehensive Handbook of Country-Specific Information and Outreach Resources. Rowman & Littlefield, 2019., p.588
  4. . The Guardian (Guardian Media Group). 2012-01-27 [2012-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5). each autumn is credibly tipped for the Nobel in literature
  5. William Smith,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p. 2060.
  6. "Stephen Báthory", Encyclopedia Americana, vol. 3, p. 346.
  7. "Bellotto, Bernardo", Encyclopedia Americana, vol. 3, p. 520.
  8. Jan Siwmir, "Nieziemska ziemia" ("An Unearthly Land"), Gwiazda Polarna [The Pole Star]: America's oldest independent Polish-language newspaper, Stevens Point, Wisconsin, vol. 100, no 18, August 29, 2009, p. 1.
  9. Richard Holmes, Sidetracks, pp. 345–66; and "Voltaire's Grin",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November 30, 1955, pp. 49–55.
  10. F.W.J. Hemmings, "Stendhal", Encyclopedia Americana, vol. 25, p. 680.
  11. "Witkiewicz, Stanisław Ignacy", Encyklopedia Polski, pp. 747–48.
  12. della Cava, Marco R. . USA Today. 2007-11-16 [201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13. . TMZ.com. 2012-04-12 [201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14. Lucy Rock, "From Nobody Much to Someone Special", The Observer, January 29, 20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5. The Mononym Platfor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w York Times
  16. Walter Shapiro. . Salon.com. 2007-06-18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参考书目

  • Encyclopedia Americana, Danville, CT, Grolier, 1986 ed., ISBN 0-7172-0117-1.
  • Encyklopedia Polski (Encyclopedia of Poland), Kraków, Wydawnictwo Ryszard Kluszczyński, 1996, ISBN 83-86328-60-6.
  • Richard Holmes, "Voltaire's Grin",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November 30, 1995, pp. 49–55.
  • Richard Holmes, Sidetracks: Explorations of a Romantic Biographer,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0.
  • William Smith,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Comprising Its Antiquities..., 1860–65.
  • Peter Wetzler, Hirohito and War: Imperial Tradition and Military Decision-Making in Prewar Japan,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ISBN 0-8248-1166-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