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谷

涩谷[lower-alpha 1]日语: Shibuya */?)是日本东京的地区,与新宿池袋并列为东京三大副都心[2]

涩谷
渋谷
涩谷站前交叉口夜景(2016年7月24日摄)
涩谷站前交叉口夜景(2016年7月24日摄)
涩谷在东京都区部的位置
涩谷
涩谷
坐标:35°39′33″N 139°42′14″E
国家 日本
都道府县东京都
特别区涩谷区
人口(2010年(平成22年)3月31日止)
  总计3,283人
时区JSTUTC+9
邮递区号〒 150-0002 

涩谷包含以下定义:

  1. 位于东京都涩谷区。依照其住居表示,分为涩谷一丁目至四丁目。人口3,283人。[3]
  2. 涩谷站为中心的广域地名。包括涩谷一丁目至四丁目,以及邻近的道玄坂宇田川町神南樱丘町街区
  3. 东京都特别区之一的涩谷区。
  4. 明治时代大正时代设置的涩谷村→涩谷町。1932年编入东京市,并与周围地区合并为涩谷区。

涩谷是东京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涩谷被称为「东京的西门町」,非常类似台北西门町,都是年轻人和国际观光客最喜欢去的繁华街[4]。也是东京通往首都圈东南郊区的重要转运点,拥有多家连锁百货公司及综合商场,为东急集团的大本营,涩谷站前交叉口行人保护时相,是东京的城市地景之一。

概要

如同新宿池袋一样,涩谷也是以山手线转运车站为中心发展的商圈。以「年轻人之街」而闻名,百货公司时装大楼、专门店、餐厅林立。涩谷站前有忠犬八公铜像,站前路口设有行人保护时相

举办东京奥运的1964年(昭和39年)左右,当时的涩谷以百轩店的电影院街与圆山町花街为中心,充满大人文化,后方的松涛南平台町是高级住宅街。

涩谷道路呈放射状,加上多处斜坡与单行道使得道路拓宽十分困难,让开发业者敬而远之,造成此地比新宿池袋相比发展较为迟缓[5]

1973年(昭和48年),涩谷巴而可开幕吸引许多青少年前往,1975年(昭和50年)以后取代新宿成为流行基地。

地理

如同其名,涩谷是拥有众多谷地地形的地方。相较之下新宿位在甲州街道旁的脊线而有「丘上之街」之称,涩谷位于侵蚀武藏野台地涩谷川稳田川)、宇田川汇流处,而有「谷底之街」之称[lower-alpha 2]。谷地两侧高低差距极大,例如涩谷Mark City1楼出入口是在谷底,但位于谷上的出入口是在四楼。也因地形关系,涩谷拥有相当多的「坂」(即坡道),众多道路与建筑沿山坡顺势兴建。

涩谷原有稳田川(涩谷川上游)、宇田川等河川,现在全已暗渠化成为下水道[lower-alpha 3]。两河下游的涩谷川失去稳定水源,起点改到涩谷站北方地底,几乎没有自然水源注入。

现在在行政区划上与代代木神宫前青山代官山町等地区邻接。

历史

根据吾妻镜等史书记载,此地在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武将涩谷氏的活动范围,河内源氏源义朝的近臣涩谷金王丸也是本族族人。

江户时代大山街道(大约等同与现在国道246号)沿线形成繁荣的聚落。

明治时代,1885年(明治18年)山手线开通,1911年(明治44年)都心方向的东京市电、1907年(明治40年)西侧的玉川电铁(今东急电铁田园都市线)通至此地,成为交通节点。1927年(昭和2年)东京横滨电铁(今东急电铁东横线)、1933年(昭和8年)帝都电铁(今京王电铁井之头线)、1938年(昭和13年)东京高速铁道(今东京地下铁银座线)陆续通车。

五岛庆太领导的东京横滨电铁仿照小林一三领导的阪神急行电铁(今阪急电铁)在梅田站的作法,在1934年(昭和9年)开设东横百货店(今东急百货店东横店东馆),在关东是次于池上电气铁道(今东急电铁池上线五反田站白木屋(1928年)、东武铁道浅草雷门站(今浅草站松屋百货(1931年)后的第三例,也是全国第四例的转运总站百货店。交通上的便利成功吸引了东急沿线的居民。

1952年(昭和27年),现在涩谷行人保护时相往西方拍摄
1960年左右的涩谷站东口
2008年的涩谷站前交叉口夜景

1954年(昭和29年)东急会馆(旧玉电大楼,今东急百货店东横店西馆)、1957年(昭和32年)东急文化会馆(今涩谷Hikarie),1965年(昭和40年)涩谷东急大楼(今涩谷东急Plaza)、1967年(昭和42年)东急百货店本店等陆续设立,涩谷成为「东急之街」。

1975年(昭和50年)以后,为了抢夺涩谷,季节系列的西武百货店在1968年(昭和43年)进驻涩谷,接着1973年(昭和48年)同属季节系列、面向年轻世代涩谷巴而可(PARCO)开店。之后,东急与西武展开商业与都市开发竞争。

1970年代,涩谷取代新宿成为成为年轻世代的流行基地;这不只影响涩谷本身,还影响了整个涩谷区。1970年代以前,新宿是年轻人文化与流行时尚的先驱。1973年(昭和48年)涩谷巴而可开幕后,年轻人文化基地从原本的新宿移至涩谷,之后扩展到包含原宿在内的涩谷区全体。

  • 季节集团
    • PARCO - part1(1973年),part2(1975年),part3(1981年)
    • 西武剧场(现:PARCO剧场) - 1973年
    • THE PRIME - 1985年
    • 西武SEED馆(现:Movida馆) - 1986年
    • Loft馆(现:涩谷Loft) - 1987年
    • Quattro by PARCO(现:PARCO Quattro) - 1988年
  • 东急集团

住居表示实施的涩谷区涩谷在1966年(昭和41年)4月1日由涩谷区青叶町、美竹町宫下町、上通一丁目与二丁目、中通二丁目与三丁目、并木町、金王町、神宫通一丁目与二丁目、稳田二丁目、八幡通一丁目与二丁目、常磐松町、绿冈町各部分地区合并成立[6]

地名由来

地名由来主要由以下说法[7]

  • 古时此地称为「盐谷之里」。后「盐谷」()演变为「涩谷」()。
  • 平安时代末期的此地领主河崎重家,抓住闯入京都御所的盗贼涩谷权介盛国,因此赐姓「涩谷」,领地也改称为「涩谷」。
  • 此地河水富含铁质,呈现红色的「涩柿色」(),称为「」。
  • 涩谷川流域低地称为「」。

町名的变迁

实施后 实施年月日 实施前(无备注表部分地区)
涩谷一丁目 1966年(昭和41年)
4月1日
青叶町(全域),美竹町(全域),宫下町(全域),神宫通二丁目(全域),稳田二丁目(全域),上通一丁目,上通二丁目
涩谷二丁目 中通三丁目,并木町,八幡通一丁目,金王町,上通一丁目,上通二丁目
涩谷三丁目 中通二丁目,中通三丁目,并木町,八幡通一丁目,八幡通二丁目,金王町
涩谷四丁目 常磐松町,八幡通一丁目,绿冈町,上通一丁目

特色

文化

涩谷 公园通

涩谷PARCO剧场、Club Croisee、CINESAISON涩谷、Studio PARCO等音乐展演空间剧场电影院林立,常举行电影祭与音乐祭。也有许多上映各种个性作品的电影院。像是举办筿山纪信写真展等多项企划展的PARCO MUSEUM(2007年闭馆)、新信息发送基地的PARCO FACTORY、LOGOS GALLERY等常举办具有高度社会性的艺术展览。「TOKYO FM涩谷西班牙坂工作室」等众多广播公司的卫星工作室也聚集于此。东急计划在东急文化会馆旧址建设都内最大规模的音乐剧剧场。

流行

1970年代起,PARCO、OIOI的进驻与SHIBUYA 109的诞生,使得涩谷与原宿并列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基地。1990年代,「涩谷辣妹」()风潮引起大众媒体的注目。以20、30岁OL为主力的百货店是成人时尚的领导者,10多岁的少女则信奉以109与PARCO、路边小店引领的辣妹时尚。受到辣妹时尚影响的「辣男」()与「兄系」()等风潮也从涩谷推广到全国各地。涩谷辣妹的大型活动「涩谷Collection」极为知名。此外涩谷也有许多古着店。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相关的创业公司以车站南边的樱丘町为中心。在国土交通省的调查中,本地软件相关的IT企业数量仅次于千代田区港区,排名第三,以站别来看涩谷站仅次于秋叶原站名列第二,有「Bit Valley」之称[lower-alpha 4]

主要活动

  • Light-Up Christmas In SHIBUYA( - 1997年,1999年 - )
  • 涩谷Collection
  • D-1 Grandprix(全国最大规模的高中生活动)
  • Campus Summit(全国最大规模的大学生活动)

主要设施

涩谷站周边

涩谷中心街方向

井之头通方向

涩谷公园通方向

火焰通方向

文化村通方向

  • 东急百货店本店
  • ONE-OH-NINE
  • Bunkamura
    • Orchard Hall
    • Theatre Cocoon
    • LE CINÉMA
  • 唐吉诃德涩谷店
  • Book1st涩谷文化村通店

道玄坂方向

圆山町方向

宫益坂方向

  • 涩谷邮便局

樱丘町方向

  • Cerulean Tower
    • 东急涩谷蓝塔大酒店
  • 涩谷Infoss Tower

青山通国道246号)方向


以涩谷为舞台或曾经登场的作品

电影

连续剧

漫画

电脑游戏

小说

其他

  • 老师真伟大!(先生はえらいっ!)
  • 涩谷语事典2008
  • GR8!
  • 辣男爆诞
  • 越野菁英赛:大地长征2
  • 小俏妞
  • 没有名字的女性们
  • 进击的巨人(Spotify歌单宣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参见

注释

  1. 「」中文译名应为「谷」,但常误写作「涉谷」。「」原本所对应的旧字体(传统汉字)写法为「」,按照日本汉字简化规则,「」的新字体为「」。「」字下的四个小点即代表上面的「止」字重复两次(「」亦同此理,为「」的新字体)。在中文汉字里,「」为「」的异体字。「涉谷」则是错用别字,因「」字形似「涉」字而混淆(「涉」的对应日本简化汉字实为「」)。[1]
  2. 新宿周边标高35m - 40m,涩谷周边约15m左右,差距20m以上。
  3. 稳田川编为千駄谷干线、宇田川编为宇田川干线;涩谷站周边水路进行大幅改造,涩谷川现与下流下水道链接。
  4. 「涩谷」直译成英文的「bitter valley」,加上比特的「Bit」,成为宛如美国硅谷(Silcon Valley)的「Bit Valley」(ビットバレー)(PC Online?ダイアリー)。

参考数据

  1. 是「涩谷」还是「涉谷」?5个常见日式汉字大解析,让你不只看得懂还念得出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乐吃购!日本》
  2. 新唐人电视台. . 新唐人电视台. [202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7).
  3. . [2015-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4. 新唐人电视台. . 新唐人电视台. [202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7).
  5. 荷风Vol.17,15页,日本文芸社,2008年
  6. 1966年(昭和41年)5月27日自治省告示第93号「住居表示が实施された件」
  7. 渋谷区/地名の由来 存盘,存档日期2014-01-12.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涩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