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逵
杨逵,本名杨贵(台湾话:Iûⁿ Kûi,1906年10月18日—1985年3月12日),籍贯台湾台南,是作家与社会运动者。
杨逵(杨贵) | |||||||
---|---|---|---|---|---|---|---|
![]() 杨逵在应征《大学杂志》(1968年创办)职位时,由陈达弘拍摄之肖像照。 | |||||||
本名 | 杨贵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 | 1906年10月18日||||||
逝世 | 1985年3月12日![]() | (79岁)||||||
国籍 | ![]() ![]() | ||||||
别名 | 杨逵、杨建文、赖健儿、林泗文、伊东亮(皆笔名) | ||||||
职业 | 小说家、社会运动者 | ||||||
配偶 | 叶陶 | ||||||
儿女 | 杨资崩、杨秀俄、杨建、杨素绢、杨碧 | ||||||
亲属 | 杨鼻(父)、苏足(母)、杨翠(孙女)、魏扬(外曾孙) | ||||||
学历
| |||||||
汉语名称 | |||||||
简化字 | |||||||
|
高中肄业后,杨逵于1924年前往日本求学,在日期间曾参加左翼组织发起的社会运动,例如工人运动、学生运动。1927年他再度辍学、返回台湾,先后加入台湾农民组合、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文艺联盟等团体。日治时期,杨逵因投入社会运动,曾被日警逮捕入狱十次。国民政府来台后,他曾经两度入狱,一次是因为1947年投身二二八事件抗暴运动,入狱约四个月,另一次是因为1949年发表〈和平宣言〉,被捕入狱十二年。[1]
杨逵早年以日文写作,作品包括评论、小说、散文等。终战后仍笔耕不辍,服刑期间,其华文写作技巧日趋成熟,在狱中创作的小说〈压不扁的玫瑰花〉(原名〈春光关不住〉)被收录于中学国文课本,是日治时期成名的台籍作家作品被选入教科书的第一人。他自称为「人道的社会主义者」,主张文学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以朴实的笔触,揭露社会阶级的不公、人民受到的苦难与压迫。台湾著名出版人林载爵推崇杨逵是日治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为台湾文学史留下硬骨峥嵘的作家身影。[2]
生平概略
早年生活
1906年10月18日,杨贵出生于台南厅大目降街(今新化区前身)一个贫穷家庭。1915年,他入新化公学校(今台南市新化国小前身)就读。因身体孱弱,被同学取笑,像吸食鸦片后骨瘦如柴的毒瘾患者,取绰号为「鸦片仙」。公学校毕业后,杨贵在中学入学考试落榜,接着到新化糖业试验所当临时工,因被日本职员因其姓名嘲弄为「杨贵妃」,而对本名感厌恶。1922年,杨贵考入台南州立台南第二中学校(今台南一中前身)。二年后,为了能够继续学习并抗拒童养媳婚姻,他自主退学,前往日本内地,接着在1925年考入日本大学专门部文学艺能科夜间部;在学期间积极参加劳工运动、(左翼)政治运动。[4]
社会运动、政治运动及写作生涯
1927年,返台参加农民运动,起草台湾农民组合第一次「全岛大会宣言」而遭日本统治当局逮捕;此后活跃于台湾许多社会运动场合。在台湾文化协会(简称「文协」),他结识社会与政治运动领袖连温卿,参加民众演讲会。接着又造访凤山农民组合领导人简吉,并在当地结识叶陶,随即参加相关运动在台湾本岛各地的巡回演讲会。1928年底,台湾农民组合成为台湾共产党外围组织。1929年2月,与叶陶共同列席台湾总工会会员大会,发表演讲,原本预定于当月12日返新化与叶陶结婚;12日凌晨,他们在文协台南支会所在地被警方逮捕。台湾总督府此次大规模检举农民组合,全岛被捕四万人以上。出狱约一个月后(即同年4月),杨逵与叶陶在新化举行婚礼。在日本统治台湾时代,他因参与社会运动被统治当局关入监牢十次。[4]
1934年,小说〈新闻配达夫〉(中译作〈送报伕〉)入选东京《文学评论》杂志,是台籍作家首次进入日本中央文坛的案例,也因此确立其小说家地位。同年,《台湾文艺》杂志创刊,他担任日文编辑。1935年,他移居台中,在梅枝町一带辗转迁徙。1945年台湾由国民政府接管后,他创办《一阳周报》。1946年,日文小说集《鹅妈妈出嫁》在台北三省堂出版。1947年,在二二八事件中与叶陶都遭逮捕并判处死刑,行刑前日因「非军人改由司法审判」之命令而逃过一劫[5],三个月后被释放。1948年,因发表《和平宣言》触犯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四六事件中遭逮捕,经军法审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他自嘲判决结果为「全世界最贵的稿费」。1951年,开始在绿岛服刑;服刑期间,他持续写作。1961年,他获发布狱;次年,他在台中市郊东海大学附近购地定居,与叶陶一同藉种植与贩售农作物谋生,同时继续其写作与社会运动事业。
1976年,其小说〈压不扁的玫瑰花〉(原名〈春光关不住〉),收录于国民中学国文教科书。1979年,《美丽岛》杂志创刊,他担任社务委员,积极参与于党外运动等。1983年,获颁吴三连文艺奖和台美基金会人文科学奖。
逝世
1985年3月12日清晨,杨逵在家中读报时心脏病发骤逝[6],享寿80岁。
轶事
- 1970年代中期,张良泽在协助杨逵整理文集出版时曾向他提问:「日本帝国那么严酷,您为什么那么不怕死呢?」,他回答:「我也是怕死的。只是日本帝国再严酷,它也要依法办罪,因为它是法治国家。所以我们要演说、写文章,只要翻阅一下台湾的《六法全书》,便可算出自己可能被关几天,结果只会少不会多的。大致来说,以演说、写文章攻击帝国政府,最重是坐牢二十九天。所以台湾话有句口头禅『居留二九工』,就是说,了不起你关我二十九天好了。」,随后,他补充:「不过,回到祖国怀抱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它有宪法,也有六法,但怎么算就不知道了。我写那篇〈和平宣言〉,总共不过五、六百字,结果关我十五年,平均一个字关十天,这可能是全世界最贵的稿费。」[7]:229
纪念

参考数据
- . yang.nmtl.gov.tw.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 封, 德屏; 黄, 惠祯. 初版. 台南市: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1-03-00: 40. ISBN 978-986-02-7254-3.
- .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2).
- . 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数据汇编收存系统. 2023-06-05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 . 苹果新闻网. 2014-03-24 [2021-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中文(台湾)).
- . 《中国时报》. 1985-03-13: 第3版.
- 张良泽. . 前卫出版社. 1988年9月.
- 张耘书.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页256─258. ISBN 978-986-04-3026-4.
- 张溪南. . 台南县政府. 2007-08: 页282─283. ISBN 978-986-00-9689-7.
- . 台南研究数据库.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杨逵 |
- 杨逵文物数位博物馆(繁体中文)
- 国家图书馆-当代文学史料系统(繁体中文)
- 东华大学-台湾文学资料库(繁体中文)
- 杨逵东海花园,和平宣言(194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中大肚山东海花园,杨逵墓园照片
- 杨逵全集台湾文学馆(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