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指導區
政治指導區,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西康省寧屬屯墾委員會成立後,經省府批准,陸續在各縣彝族聚居區或彝漢雜居區設置了一批政治指導區,為建縣准備。有的由屯委會直轄,有的屬縣或設治局,不時設、並、撤。共分三種。[1]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行政區劃單位 |
---|
模範政治指導區
北山模範政治指導區,其轄境南接西昌城,1950年後為紅毛螞姑彝族自治區,是涼山的第一個區域自治地區。現劃歸喜德縣。
特別政治指導區
- 拖烏特別政治指導區,區署設在樂西公路線上的拖烏。從冕寧縣北部劃設。
- 瀘寧特別政治指導區,區署設瀘寧營(俗呼二四營)。是從冕寧縣北西部劃設的。後改為設治局、解放初並設金礦縣。金礦縣治設木里庄,後來併入冕寧縣。
- 普雄特別政治指導區,因受軍政力量的局限,區長進不了普雄,只好把區署設在昭覺西北與普雄隔一座大山的林密地,而僅在下普雄距越嶲城只十多里的胎西地方設辦事處。
- 腴田特別政治指導區,由越嶲東北部靠近田壩場附近的彝村劃設,區署設腴田村。
- 寧西特別政治指導區,由西昌縣的普格區同忠良、馬雄兩個指導區合併而成。區署設普格場;以後升為普格設治局,後改普格縣。
- 黃草特別政治指導區,區署設在鹽源縣中所地方的黃草壩。1942年尚是政治指導區,後升為特別政治指導區。
政治指導區
相當於區級,先後設立共約20餘個指導區
- 馬雄政治指導區,併入寧西特別政治指導區
- 忠良政治指導區,併入寧西特別政治指導區
- 竹核政治指導區,為昭覺縣屬區。
- 蒿姑政治指導區,為昭覺縣屬區。
- 三崗政治指導區,為昭覺縣屬區。
- 九瀘政治指導區
- 菩提政治指導區,為寧東局屬區。
- 巴溪政治指導區,為寧東局屬區。
- 鹽中政治指導區(河西),為鹽源縣屬區。
- 天台政治指導區(會理)
- 瓜別政治指導區(鹽源)
- 光華政治指導區(西昌)
- 大有政治指導區(鹽邊)
- 龍阿政治指導區(德昌)
- 煌猷政治指導區(德昌)
- 麻隴政治指導區(會理)
- 俄陽政治指導區
- 安農政治指導區(石棉)
- 大橋政治指導區(西昌)
- 巴哲政治指導區,1943年「鹽北事件」後設
- 冕北政治指導區,1944年設,在冕寧北面的大橋
- 太平政治指導區,冕寧東南
- 鹽東政治指導區,鹽源東方的樹瓦河
- 金杯政治指導區,普雄特別政治指導區撤銷後,設普南普北兩區及金杯指導區。
- 布拖政治指導區,1943年春,屯委會派李仕安以「布拖宣撫專員」名義考察後,認為條件不成熟,建議緩設。
政治指導區的作用
設區後,彝族頭人當上了鄉長、大隊長之類,有屯委會給他們撐腰,不再怕鄧秀廷剿殺。百姓在區內來往買賣也不成問題。而未設區的地方彝人被列為「野彝」連附近鄉場都不敢去,怕官府找麻煩。設區地方的治安秩序也比漢區好得多,很少發生搶劫事件。
參考文獻
- 「寧屬的政治指導區」,李仕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涼山彝族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涼山彝族自治州文史資料選輯》(第9輯),1991年03月第1版.第159-162頁
- 《寧屬各政治指導區夷務概況》,《新寧遠》, 1944, (4-5). 第45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