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系学
音系学(英语:)又称[1][2]或音位学[3][4],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音位[5],或者对于手语,研究它们的符号组成部分。「音系」一词亦可指代特定语言的语音或符号系统。
![]() |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
语言学 |
---|
![]() Languages of the world |
基础领域 |
语言变化 |
理论框架 |
应用语言学 |
其他 |
音系学家针对某一语言的语音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研究不同的声音元素是如何被串接、组合起来而形成一个特定的语言(如英语),并且表达出特定的意义。在汉语语境下的「音韵学、声韵学」通常指汉语音韵学,然而其内涵并非针对汉语所做之音系学,而是汉语之历史音系学[6]。
音系学是研究音结构的两大学科分支之一,另一分支为语音学,二者的区别在于音系学侧重研究语音的功能,语音学侧重研究语音的产生[7]。
简介
英语中,「phonology」除了可以指音系学此一学科领域之外,还可以指一个语言的语音系统。[8]音韵系统也被视为语言的基本系统之一,与句法、形态和词汇并列。「phonology」的词源来自古典希腊语,phōnḗ「声音」和表示学科的后缀-logy(来自古典,lógos「词、语」)。
音系学常与语音学比较,音系学主要处理一个语言系统中语音的功能,后者则涉及声音或语言符号的物理性质、声音传输和 感知等描述。[9][10] 二者亦多有联系,如在音系学的分析中会利用语音学的基本知识。
- 语音学:
- 研究方向:发音与人体生理结构的关系,较近于语音的具体层面
即人类如何运用其口、鼻等器官与组织来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元素,如英语的各个元音与辅音。[6] - 侧重于发音部位、发音方式,以及语音特征的研究。
- 特征:只注意语音的实质不同,不考虑语音在整个语音系统里有无意义。
- 音系学:
而音系学定义亦依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诠释而有细微的差异,尼古拉伊·特鲁贝茨科伊(Nikolai Trubetzkoy)在他的著作《音系学基本概念》(1939年)中将音系学定义为「与语言系统相关的声音研究」,而语音学则是「与语言运用相关的声音研究」。这样的区别基本上取自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二分的概念。[11]
而近期研究,拉斯(Lass,1998)将音系学分为广义及狭义二种,广义的音系学是广泛指涉语言声音的次领域,而狭义而言,音系学本体关注的是声音作为语言元素的功能、行为和组成。[9]克拉克等人(Clark et al.,2007)的研究则认为,音系学意指在任何人类口语中,有系统地使用声音对意义进行编码,或对此项使用进行研究的语言学领域。[12]
研究对象
历史发展
音位系统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古典音系学、区别性特征理论和生成音系学、线性过渡理论、非线性音系学与后线性音系学六个阶段[16]。
欧洲的结构主义音系学

20世纪初,在索绪尔的影响下,由法国结构主义学派立场出发的现代语言学开始兴起,各式各样学派也就此出现。代表的有布拉格学派(以特鲁别茨柯依、雅各布森为代表)、哥本哈根学派、伦敦学派(以弗斯为代表)等等。这些学派也独自进行了不同的音系学研究。
俄罗斯前苏联时期的音系学,虽然在俄罗斯革命以前与欧洲结构主义音系学有密切的关系,但在俄罗斯革命以后遂独自发展。代表学派有莫斯科学派以及列宁格勒学派。
美国的结构主义音系学
在美国,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对20世纪初的音系学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布龙菲尔德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受他影响的学者被称为布龙菲尔德学派。
另一方面,布拉格学派的主要学者之一的雅各布森,因二战而逃亡美国,并将布拉格学派的音韵学带到了美国。到美国后,雅克慎发展了区辨性特征理论,并与范特和莫利里·哈雷合作出版了《语音分析导论》。 这亦对后来的生成音系学产生影响。
衍生音系学
标准理论(ST-SPE)
- 代表学者:诺姆·乔姆斯基与莫里斯·哈勒
- 代表作线性音系学《英语音型》(SPE-1968)
- 对古典主义音系学和区别性特征(弁别素性)理论进行批判和继承
- 以英语音型为基础提出「语音潜在表达式理论」,是现代语音学的诞生标志
- 四个特点:
(台湾学者:汤廷池(2000)《极小主义分析导论:基本观念与原则》)
后标准理论(post-SPE从线性到非线性音系学 [17]
- 自然生成音系学 (NGP)
- 自然音系学 (NP)
非线性音系学(non-linear非线形音韵论)
- 自主音段音系学 (ASP)
- 节律音系学 (MP)
- 依存音系学
- 支构架音系学 (CVP)(台湾学者:钟荣富(2002)《台语的语音基础》)
- 管辖音系学
- 特征几何理论
- 不充分赋值理论
- 韵律音系学(PP)
- 优选论(OT)(台湾学者:萧宇超(2006)「台湾发展中的语言形式理论」)
音系特征理论(PF) 音节(syllable)地位的确立
- SPE-1968概括所有构成音节峰的音段
- Wang-1967(王士元)将音节作为声调负载单位(TBU)
- 节律音系学(1976)重音节律:证实音节
- 莫拉理论(Mora1984-1989)
- 优选论(OT)也是在研究音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韵律音系学(prosody-phonology) 音系表层制约(PSC) 后线性音系学(PLP)
- 词汇音系学
- 陈述音系学
- 实验音系学
- 演化音系学
优选论OT(优化)
脚注
-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830ccad51c74ed1415d132937f500a56/?seq=1
-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830ccad51c74ed1415d132937f500a56/?startswith=zh&seq=1
- (PDF). [2015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3月22日).
- . [2015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0月24日).
- 余光雄 1993.
- Johnson and Braber.
- 音位学, 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
- . www.merriam-webster.com. [3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英语).
- Lass, Roger. . Cambridge, UK; New York; Melbourne, Austral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 [8 January 2011]. ISBN 978-0-521-23728-4Paperback ISBN 0-521-28183-0
- Carr, Philip. . Massachusetts, USA; Oxford, UK; Victoria, Australia; Berlin, Germany: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3 [8 January 2011]. ISBN 978-0-631-19775-1Paperback ISBN 0-631-19776-1
- Trubetzkoy N., Grundzüge der Phonologie (published 1939), translated by C. Baltaxe as Principles of Phon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 Clark, John; Yallop, Colin; Fletcher, Janet. 3rd. Massachusetts, USA; Oxford, UK; Victoria, Australia: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 [8 January 2011]. ISBN 978-1-4051-308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Alternative ISBN 1-4051-3083-0
- 语音学与音位学的区别, 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
- 洪惟仁. 第二章 音位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汉语语音与音韵.
- Zhang, J. Experimental Phonology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3-12-03., University of Kansas, USA.
- 顾世民 2007.
- 颜宁 2009.
- 参考书目, 辅仁大学语言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