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收

生平

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初以父功,仟北魏太学博士。与温子升邢子才,人称“北地三才”,历官散骑侍郎等,编修国史。入北齐,除中书令,兼著作郎,官至尚书右仆射,位特进。但昔在洛京,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魏收曾把自己的文集托南朝使臣徐陵带往南朝宣传,好「传之江左」,结果过江时,徐就把其文集丢到江中,说:「吾为魏公藏拙」[1]东魏时任中书侍郎,转秘书监。后北齐,官至尚书右仆射

齐文宣帝天保二年(551年),以中书侍郎的身份奉命着《魏书》。按照《北齐书》的记载,魏收曾口出狂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然而,《北齐书》的《魏收传》早已遗失,今本实为补传,据唐长孺考证,大部分记载来自于《北史》。而《北史》作者的曾祖父李晓在北齐初年仕途不顺,虽然在地方上政绩斐然,却一生未能成为朝官,其是否嫉妒在朝得志受到北齐皇帝重用的魏收不得而知,此处“狂言”的记载因此也有可能是官场竞争对手对魏收的抹黑。因作者准确记载部分权贵家族的不光彩事迹,《魏书》出世,被污蔑为「秽史」,被迫两次修订,方成。事实上,魏收在《魏书》里确实展现了一定的叙事技巧,很多复杂事件能写得层次井然,有声有色。周一良[2]及孙同勋[3]也为之辩驳。齐武成帝时,任开府中书监。后齐亡,有为人「盗发其冢,弃骨于外」的记载。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冀州秀才高干和、瀛州秀才马敬德许散愁韩同宝、洛州秀才傅怀德、怀州秀才古道子、广平郡孝廉李汉子、渤海郡孝廉鲍长暄、阳平郡孝廉景孙、前梁州府主簿王九元、前开府水曹参军周子深,借邢子才、魏收等人的家藏古籍,刊定《五经》诸史[4]

家庭

祖父母

  • 魏悦,北魏济阴郡太守
  • 赵郡李氏,北魏使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宣城文昭公李孝伯之女

父母

  • 魏子建,北魏左光禄大夫、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
  • 博陵崔氏,北魏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定州大中正、泰昌景子崔挺之女[5][6][7]

兄弟姐妹

  • 魏氏,嫁北魏员外散骑侍郎、太尉录事参军李昞
  • 魏仲同

夫人

子女

  • 魏仁表,魏收弟弟的儿子,过继给魏收,北齐尚书膳部郎中、隋朝温县县令
  • 魏氏,嫁北齐太师府参军事李伯卿,生李师上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齐书/卷37》,出自李百药北齐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56》,出自李延寿北史

参考文献

  1. 隋唐嘉话》:“梁常侍徐陵聘于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令传之江左。陵还,济江而沈之,从者以问,陵曰:‘吾为魏公藏拙。’”
  2. 周一良.《魏收之史学》收录于《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3. 氏着《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4. 北齐书·樊逊传》:七年,诏令校定群书……逊与……等十一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太常卿邢子才、太子少傅魏收、吏部尚书辛术、司农少卿穆子容、前黄门郎司马子瑞、故国子祭酒李业兴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秘书监尉瑾移尚书都坐,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
  5. 《魏书·卷一百四·列传第九十二》:其舅崔孝芬怪而问之,收曰:“惧有晋阳之甲。”
  6. 《北齐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其舅崔孝芬怪而问之,收曰:“惧有晋阳之甲。”
  7. 《北史·卷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舅崔孝芬怪而问之,收曰:“惧有晋阳之甲。”
  8. 《北齐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崔昂妻,即元礼之姊也,魏收又昂之妹夫。
  9. 《北史·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三》:崔昂后妻,元礼姊也,魏收又昂之妹夫。
  10. 《北齐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收娶其舅女,崔昂之妹,产一女,无子。魏太常刘芳孙女,中书郎崔肇师女,夫家坐事,帝并赐收为妻,时人比之贾充置左右夫人。
  11. 《北史·卷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收娶其舅女,崔昂之妹,产一女,无子。魏太常刘芳孙女、中书郎崔肇师女,夫家坐事,帝并赐收为妻。时人比之贾充置左右夫人。
  12. 《北史·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其姊为任氏妇,没入宫,敕以赐魏收。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