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
陈永善(1937年11月8日—2016年11月22日 ),笔名陈映真、许南村、赵定一、陈善、陈善乃[8]、陈秋彬、然而、石家驹等,男,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9],生于台湾新竹州竹南郡竹南街(今苗栗县竹南镇),台湾文学作家。早年从事小说写作,受社会主义思潮与鲁迅影响,在台湾文坛推动现实主义风格,是乡土文学论战中乡土文学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是台湾战后时期台湾文学界重要旗手。创办《人间》杂志,为台湾报导文学先驱。
陈映真 | |
---|---|
罗马拼音 | Chén Yìngzhēn |
出生 | 陈永善(原名陈映善)[1] 1937年11月8日(农历10月6日) ![]() |
逝世 | 2016年11月22日![]() | (79岁)
笔名 | 许南村、陈映真、赵定一、陈善、陈善乃、陈秋彬、然而、石家驹 |
职业 | 作家、大学教授、中学教师、制药厂经理[4] |
语言 | 中文(国语、台语)、日文、英文 |
国籍 | ![]() ![]() |
教育程度 | 淡江英专(今淡江大学外文系)学士 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5] |
母校 | 台湾省立台北成功中学国中部 台湾省立台北成功中学高中部 淡江英专(今淡江大学) |
创作时期 | 1959年─2006年 |
体裁 | 散文、小说、评论(文学评论、政治评论) |
主题 | 左派、统派、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关怀、乡土文学、现代主义、都市文学[6]等 |
文学运动 | 人间出版社 《人间》杂志创办人 中国统一联盟创盟主席 乡土文学论战(1977年) |
代表作 | 文学创作: 《将军族》 《第一件差事》 《华盛顿大楼》 《夜行货车》 《山路》 《忠孝公园》等[7] 其他: 《人间》杂志 |
奖项 | 吴浊流文学奖(1979年) 时报文学推荐奖(1979年) 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2003年) |
配偶 | 陈丽娜 |
受影响于 | 鲁迅、芥川龙之介、契诃夫 |
施影响于 | 蓝博洲 |
在文学成就之外,因推动台湾与大陆应走向中国和平统一,反对台独,个人政治色彩浓厚,遭受广泛议论及注目[10][11][12][13]。
生平
陈映真原名陈映善,1937年生于日治台湾新竹州竹南郡竹南街中港。笔名「陈映真」是其早逝孪生兄长的名字。两岁时,他被过继给三伯父,改名永善。1944年,随伯父和生父一起到台北莺歌避难。1950年9月,陈映真进入台北州立台北第二中学校学习。1954年,留级一年后考上了成功高中。1957年,刘自然事件发生,与同读成功高中的同学一起前往美国大使馆前陈情;1958年9月,考取淡江英专外文系,在1959年,尉天聪邀请他向《笔汇》杂志投稿,以小说〈面摊〉出道文坛,隔年,他又在同刊投稿了多篇小说,并于1961年毕业[14]。1962年,他到小金门军中服役。1963年,陈映真在强恕高中任职英语教师。再进入辉瑞大药厂工作。
1968年5月,他的朋友就陆续被捕,7月,蒋政府以「组织聚读马列共党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逮捕包括陈映真、李作成、吴耀忠、丘延亮[15]、陈述孔、林华洲等36人[16][17],被称为民主台湾联盟案;12月31日,陈映真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并移送台东县泰源监狱与绿岛山庄。陈映真被捕时亦为《文学季刊》的编辑委员,季刊相关文人黄春明、尉天骢也遭到牵连,因而这次事件又被称为「文季事件」。陈映真曾表述入狱对其思想之影响:「对自己走过道路进行了认真的反省,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由一个市镇小知识分子走向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的知识分子」。1970年,他在台东山区的泰源监狱从《中央日报》中看到保钓运动的消息,并订购《文季》季刊等杂志。
1975年,陈映真因蒋介石去世百日特赦而提早三年出狱,出狱后仍然从事写作,转趋现实主义。1976年,他为《夏潮》杂志做编辑。在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发表〈创建民族文学的风格〉、〈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乡土文学的盲点〉,反击余光中等人对乡土文学倾向工农兵文学的攻击。
1979年10月3日,陈映真又被警备总部军法处以涉嫌叛乱、拘捕防逃的理由,带往调查局拘留。但在施明德、陈鼓应、白先勇、郑愁予等人的联署抗议下,于36小时后获释。
1985年11月,陈映真创办以关怀被遗忘的弱势者为主题之报导文学刊物《人间》;1989年7月成立人间出版社并担任发行人。[18]
陈映真始终坚持中国统一的主张。1980年代,陈映真继续参与《文季》、《夏潮》等杂志的编务,并在「中国结」与「台湾结」之论战中与台湾本土派人士交锋。在这次论争中与陈映真进行辩论者,除陈芳明外,多于后来成为新潮流系之成员。1988年,与胡秋原等人成立「中国统一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19];事实上其许多作品都在相关理念规范下成型。1990年后,开始频繁往来大陆与台湾之间。[20]。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发生后,陈映真代表台湾文化界访问北京,表达支持平乱的立场,获得江泽民接见。
1994年2月,陈映真于台北市新生画廊筹划关于日治台湾五十年《五十年枷锁》照片展,展出历史照片三百余幅。1997年7月,受邀参加香港主权移交大典,筹划香港殖民时期照片展于台北市诚品书店;也参与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大典」;并在1999年12月受邀参加澳门回归大典。1996年获中国社科院授予荣誉高级研究员[21]。
2000年,陈映真在《联合文学》杂志九月号发表〈关于台湾「社会性质」的进一步讨论—答陈芳明先生〉一文透露:余光中曾将其文章中引述马克思之处一一标出并加上批注,寄给当时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王升,告密其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在当时处戒严状态下的台湾是“必死之罪”;在郑学稼力劝千万不能以乡土文学兴狱,徐复观、胡秋原等人力保之下,他才侥幸躲过这场灾祸。[22][23]。
2006年1月,针对《冰点》杂志被中国中宣部查禁一事,龙应台发表致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的公开信〈请用文明来说服我〉。陈映真发表〈文明和野蛮的辩证〉[24]反对普世价值,认为龙应台并未体认到中国的伟大之处,支持中国政府查禁书刊。同年6月,陈映真应中国人民大学邀请,担任客座教授[25],并定居于中国北京。同年9月26日,因中风入住北京朝阳医院,病情曾改善并转至普通病房;至10月16日再度中风陷入重度昏迷,入住于该医院重症监护室。其医药费与生活费由中国国家单位负担。
2010年6月,中国作家协会决议通过让陈映真加入,并给予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之职位。是继金庸之后,第二位非中国大陆籍的名誉副主席,也是首位加入此协会的台籍人士[26]。
家庭
1977年,与陈丽娜结婚。
著作
小说
陈映真发表过数十篇中、短篇小说,于2001年由台北洪范书店集结为六册《陈映真小说集》:
- 第一册《我的弟弟康雄》(1959-1964)
- 第二册《唐倩的喜剧》(1964-1967)
- 第三册《上班族的一日》(1967-1979)
- 第四册《万商帝君》(1980-1982)
- 第五册《铃珰花》(1983-1994)
- 第六册《忠孝公园》(1995-2001)
散文
陈映真散文颇多,但多散于报章杂志或为人专书作序,洪范书店曾于2004年出版《陈映真散文集1—父亲》。
评论
- 《现实主义艺术的新希望》
该文以笔名“许南村”于1978年发表于《诗潮》第三集,文中称:“主观而主动地创造克服人的疏离的伟大的作品……这就不单只要求这个作家把他抵抗人的疏离的意念结晶于作品的内容,他还须要充份地认识到艺术品在工商社会中受制约于市场法则的整个生产到消费的行程,积极地掌握现有的艺术表达形式,写出现代人生的破碎、不连续、庸俗化和失去动能的条件;鼓励人和社会、人和历史,从而人和人之间生动活泼的关系的伟大的、这个时代的、这个民族的现实主义之艺术。”[29]
- 《知识人的偏执》
- 《孤儿的历史、历史的孤儿》
- 《西川满与台湾文学》
- 《中国结》
主编
- 《人间》
- 《人间思想创作丛刊》
陈映真主办的《人间》杂志是月刊,1985年11月创刊,1989年9月终刊,共出了47期,差1期满四年。 小说家陈映真于1985年集资募才,创办《人间》杂志,距今已近30年。《人间》杂志曾经是报告文学和报导摄影的典范,培植了许许多多优异的作家和摄影工作者。《人间思想》承袭《人间》的精神,在日渐荒枯的人间,重新追索人的灵魂,探寻生命的意义。[30]
电影剧本
- 《杜水龙》(与刘大任、李至善合著)[31]
作品风格
陈映真的作品受到鲁迅影响,主要以描写城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为主,作品充满忧郁与苦闷的色调以及人道主义关怀。1979年第二次被捕后,作品焦点转变为跨国企业对第三世界经济、文化与心灵的侵略,如〈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
小说改编
2004年,云门舞集将陈映真小说〈将军族〉、〈兀自照耀着的太阳〉、〈哦!苏珊娜〉、〈山路〉、〈云〉等篇章改编为舞剧《陈映真‧风景》。 2018年,盗火剧团将陈映真小说〈山路〉改编为舞台剧《山路上》。
参考文献
- 张正田,〈略谈战后台湾「泛左派」学者所处环境――从黎湘萍对陈映真的研究谈起〉,《人文学报》(台北:中华民国人文科学研究会),31,2007.08,页4*5-64。
- 封德屏主编. . 文讯杂志社. 2009.09. ISBN 9789868392885.
- 陈光兴. (PDF). 东方出版中心. 2017.08 [2021-12-10]. ISBN 97875473114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2-10).
- 陈映真.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12. ISBN 978-7-108-03303-1.
- 黎湘萍.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10. ISBN 7-108-00745-2.
- 赵刚. . 2011.09: 联经. ISBN 9789570838534.
- 2007台湾作家作品目录-陈映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脚注
- 陈映真/作家介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罗夏美 台湾大百科全书 文化部 2009-09-09
- .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林欣谊. . 中时电子报. 2016年11月22日 [2016年1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0日).
- .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 香港浸会大学校友事务处
- 都市文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金儒农 台湾大百科全书 文化部 2009-09-24
- (PDF). 国立中兴大学. 2000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13).
- 陈映真 作家作品查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7台湾作家作品目录
- 陈映真,〈安溪县石盘头祖乡纪行〉,《父亲》,洪范,2004。
- 沈政男. .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6-11-22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台湾)).
- 联合新闻网. . 即时.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 联合新闻网. . 即时.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联合新闻网. . 联合新闻网.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 pcshchinese.tripod.com. [2020-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中文(台湾)).
- . 苹果日报.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0) (中文(台湾)).
- . 中央通信社. 2016年11月22日 [2017年10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3日).
- 联合新闻网. . 即时.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 ben.chinatide.net. [2017-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 陈映真:台湾的文化人需要反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陈映真本想推辞担任主席;但其他人认为主席之位由台湾本省人担任,对于在台湾推动中国统一运动较有代表意义,陈映真才不推辞。)
- . 立场新闻 Stand News.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 陈映真 作家作品查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7台湾作家作品目录
- . [2007-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 陈映真:怀想胡秋原先生,《联合报》副刊,2004年6月20日。
- 陈映真. . 人文与社会.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 .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许南村:现实主义艺术的新希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人文与社会 2012-05-26
- . 中央社. 2016-11-22 [2016-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2).
- . web.archive.org. 2021-01-16 [2023-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 . [201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3).
- 【新国际】在《人间》与《人间思想》的背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贺照田 雅虎奇摩新闻(台湾立报)2014-02-21
- . [2018-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画像
- 陈映真 / 江启明 (Kong Kai Ming)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外部链接
![]() |
维基语录上的陈映真语录 |
个人访谈演讲
评价
- 赵刚:重读陈映真
- 为什么要读陈映真?──《橙红的早星》自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苹果日报.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2) (中文(台湾)).
- .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 .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 . hk.crntt.com.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 中时电子报. . 中时电子报. [2016-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中文(台湾)).
- 吴念真 - 好久不曾有过这么伤痛且空虚到不知所措的感觉。...- Facebook
- 陈映真:求真若渴 爱人如己 - 记者随手笔记 - 商周茶馆 - 商业周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