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雜誌

人間雜誌(1985年11月-1989年9月,共47期),簡稱《人間》,是由臺灣作家陳映真創辦的報導文學雜誌。該雜誌以富有特色的報導攝影、深入追求真相文學描述及豐富的社會關懷形成其獨特風格,並深刻影響臺灣在1980年代蓬勃興起的學生運動社會運動[1][2]

概略

緣起

1985年,陳映真友人一同創設《人間》,延續高信疆在1975年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中之「現實的邊緣專欄,及《夏潮》雜誌所蘊含的左翼思想。

陳映真曾述說創立緣由:「國民黨當時是兩手打,一手是打所謂『共產黨份子』,指我們這批《夏潮》的人;另一手就是打臺獨。在挨打上,我們跟『黨外』是同一的,可是我又不能站在『黨外』的方針路線上,......這個時候,我就想,不如另開戰場吧,就想到了另辦一本雜誌,就是《人間》。」[3]

停刊

1989年9月,《人間》因財務壓力停刊;自創刊至當時一共發行了47期。[1]

特色

《人間》始終以風格強烈的攝影作品報導文化歷史民俗工藝製作、農村農民勞工環保運動弱勢族群等議題;這些議題在當時尚被以蔣經國為首的政府視為黑暗禁忌本土色彩過於濃厚。[1][4]

思想

1985年,《人間》雜誌創刊號發刊詞表明其發刊宗旨:「《人間》是以圖片和文字從事報導、發現、記錄、見證和評論的雜誌」[5];《人間》首任圖片編輯王信也在創刊號中定義其「報導攝影」應具報知性和指導性,也就是一種批判的態度及批評改革的力量。[6]

《人間》之立場為左翼及統一,具社會主義思想,並聚焦於臺灣在國民黨獨裁極權與資本主義的連結下做為「反共經濟發展」體中無產階級的異化狀況。[7][8][9]

編輯群

《人間》的歷任主編為潘庭松、高信疆許南村(陳映真之筆名)、鍾喬等。《人間》在發行期間培育出大量報導文學作家及攝影專家,如陳列藍博洲關曉榮蔡明德李文吉阮義忠等。[10]

事件

在1987年1月出版的《人間》第15期,陳映真獨家專訪揭露1986年12月2日桃園機場事件中的《自立晚報》總編輯顏文閂[1]

參考文獻

書目
引用
  1. 曾淑美. . 聯合報. 2009-09-01.
  2. 顧爾德. . 端傳媒. 2016-11-28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3. 張文中.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5).
  4. 陳宛茜. . 聯合報. 2016-11-22 [2017-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5. 陳筱茵. (PDF).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2006年.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9-24).
  6. 季惠民. (PDF).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0-27).
  7. 張俐璇. . 中華民國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6).
  8. 陳奉京, 洪昊賢,. . 香港01. [2020-06-09].
  9. . Chen Yingzhen: Conference on Thoughts and Literature.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10. . 博客來.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