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旸
阮福旸(越南语:/,1759年—1777年9月18日)又称东宫旸或皇孙旸[4],是越南的广南阮主第十代领袖,1776年至1777年在位。
阮福旸 | |||||||
---|---|---|---|---|---|---|---|
后黎朝广南阮主 | |||||||
前任:阮福淳 继任:阮福映 | |||||||
新政王 (1776年—1777年) ※与阮福淳共治 | |||||||
国家 | 大越 | ||||||
时代 | 黎中兴朝 | ||||||
尊号 | 新政王 | ||||||
其他名号 | 东宫旸、皇孙旸 | ||||||
出生 | 1759年 景兴二十年 | ||||||
逝世 | 1777年9月18日 景兴三十八年八月十七日[1][2][3] 巴越 | (17—18岁)||||||
谥号 | 孝惠王 → 恭敏英断玄默伟文穆王 | ||||||
|
生平
阮福旸是太保郡公阮福昊的独子,武王阮福濶之孙。阮福昊有贤德,被阮福濶立为世子,但于1760年不幸先于阮福濶逝世。
阮福旸颇有贤德。而阮主阮福淳年少贪玩,国傅张福峦专权弄事,国人恨之。1771年,阮岳、阮侣、阮惠在西山邑起兵,声称要推翻阮福淳和张福峦的统治,立皇孙阮福旸为新的阮主。这得到了众多百姓的支持。一时间,平定省到广义省、平顺省之地都落入西山军之手。
1774年,统治北方的郑主郑森见南方大乱,以讨伐权奸张福峦为名义,趁机遣黄五福南下伐阮,一举攻占了富春(今顺化)。张福峦被执送郑军,而阮福淳向南逃跑。为了笼络人心,阮福淳于次年册立阮福旸为东宫。阮福淳逃到嘉定(今胡志明市),留阮福旸在俱低村(今属岘港市和荣县)抵抗郑军。西山军首领阮岳表示效忠于阮福旸,把他迎到了会安。
同年,西山军在锦沙村(今属和荣县)被郑军击败;而此时阮福淳趁西山军与郑主发生冲突的时候,收复了一些被西山军占领的地区。于是阮岳同黄五福议和,共抗阮主。阮岳把女儿寿春嫁给阮福旸,趁其不备,遣阮惠发动突袭。旧阮将领宋福洽大败,阮福旸被阮岳囚禁在什塔寺,不久以后逃脱。而李才率部据富安,反叛西山军,将阮福旸迎到了嘉定,立为新政王(越南语:/,又作亲政王),尊阮福淳为太上王。
景兴三十八年(1777年)四月,阮惠率西山军攻打嘉定。李才率军抵抗,战败,嘉定失守。阮福旸逃到茶津(属定祥省),掌奇宋福添将其接到巴越(地属永隆省),新政王派宋福祐守美笼,宋福添守香堆,宋福和领军在巴越领军抵御西山军。八月,阮惠攻香堆,宋福添未能守住,逃到巴越。阮惠又率兵来攻巴越,新政王和大臣商议逃至平顺和朱文接汇合,但不久将军都逃走了。掌奇宋福和说:“主忧臣死,义不可避。”于是自杀。新政王害怕阮惠攻破巴越之后会屠戮屯中军民,于是派兵约降,要求保全屯中军民性命[5]。阮惠答应了他的条件,于是新政王向西山军投降。八月十七日庚戌(9月18日),新政王遇害而死,从官十八人也全部遇害。
中兴初年,阮福映追谥他为孝惠王(越南语:/)。嘉隆三年(1804年)改谥曰恭敏英断玄默伟文穆王(越南语:/)。嘉隆八年(1809年),阮朝寻回新政王骸骨,在香茶县龙湖社为其建造山坟,并和其父合祀于宣穆二王祠。
参考文献
- 《埜史略编纪》:「……(景兴三十八年八月)十七日,王及从臣十八人皆为贼所害。」
- 《大南列传前编》:“(景兴三十八年八月)庚戌日(十七日),王遇害,薨。”
- 《大南实录前编》卷十二作八月十八日(9月19日):“(景兴三十八年八月)辛亥(十八日),王遇害,薨。”
- . [2009-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大南列传前编》卷二:“王恐屯陷,军民不免屠戮。乃约于贼,曰:汝能全我屯中军民性命,吾当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