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又称颜子、颜渊。唐代为避李渊名讳,曾改其字为子泉。春秋鲁国人。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十哲中德行科之一。被视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门第一位。颜回年纪比孔子少三十岁,也有说法是比孔子小四十岁[1]。家境贫穷,但能安贫乐道;为人聪敏、好学,闻一知十;品行优越,孔子称赞其贤德,是孔子心法传承的直系弟子,但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了[2],后世尊称为「复圣」。
颜回(颜渊) | |
---|---|
![]() 颜回像(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 |
字 | 子渊 |
本名 | 姓:曹 氏:郭 名:回 |
出生 |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24年) |
逝世 | 公元前481年(周敬王39年) |
国籍 | 鲁国 |
活跃时期 | 春秋时期 |
知名于 | 颜氏之儒 |
儿女 | 颜歆 |
父母 | 父:颜无繇 母:未知 |
生平
有一次颜渊、子路侍候孔子,孔子要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可见其轻视财物、好交朋友的个性。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意即不张扬自己的长处优点专长、不宣张自己的功劳,可见其谦虚与仁爱的本性。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妇!」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困于匡
孔子受困于匡,颜渊在后跟上。孔子说:「吾以女为死矣。」颜渊说:「子在,回何敢死?」
历代追封
后人
评价
孔子
- 孔子:「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第九)
- 孔子:「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第六)
- 孔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第六)
- 孔子:「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子罕第九)
- 孔子:「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第十一)
- 孔子评颜回:「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第九)
- 孔子:「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第十一)
子贡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曾子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宋代
颜回受宋代思想家赞誉为超凡入圣的师表,能持之以恒,保持操守,是完美典范,最接近成圣,未能大成只因早夭。[3]
影视作品
注释
- 杨, 伯峻. . 中华书局. 2006: 62. ISBN 978-7-101-05419-4.
- 朔, 雪寒. . 一个人出版. 2018.
- Ira E. Kasoff着,罗立刚译:《张载的思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页30-31。
外部链接
- 井之口哲也:〈汉代的颜囘观——以《论语》为中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