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
生平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通晓文事武略,在当代的河北地区声望颇高。曾奉袁绍命令和荀谌等人游说韩馥让出冀州,高干总共奉命治理并州有七年之久,治绩卓越。官渡之战后,溃败的袁绍军团中以高干的军队保持得最完整,精锐部队有五万人,作战力旺盛。202年袁绍辞世后,高干曾应郭援和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等袁氏势力反击曹操,但在郭援战败被杀和袁谭、袁尚兄弟反目的形势之下,于203年向曹操投降,曹操让他继续留任并州刺史。高干表面上归顺朝廷,但随后在建安十年(205年),高干乘曹操征伐逃到乌桓的袁熙和袁尚而在并州叛变,劫持上党太守,据守壶关,与李典和乐进率领的曹军相持数月。次年曹操亲征高干,壶关被攻破,高干于是留部将夏昭和邓升守城,自己亲身向匈奴单于求援,但失败。
家族
高祖父辈
- 高固,生活于王莽时代。
曾祖父辈
- 高慎,高固子。
祖父辈
- 高式,高慎子。
- 高昌,高慎子,高式弟。
- 高赐,高式弟,高慎子,高干祖父,曾任东汉司隶校尉。
平辈
- 高靖,高弘子,曾任蜀郡都尉。
子辈
- 高柔,高靖子,曾依附高干,后跟随曹操,在魏国官至司徒。
评价
- 高干喜欢招纳贤才,却缺乏看人的眼光,曾被仲长统忠告:「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然而高干不听,仲长统因此离去。
参考数据
-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下》
- 《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
-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
- 《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 《三国志·魏书二十四·韩崔高孙王传》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