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包

菠萝包,亦称菠萝面包酥皮面包,是一种甜味面包,没有馅料,源于香港,约于1960年代出现。因为菠萝包经烘焙过后表面金黄色、凹凸的脆皮状似菠萝(亦称「凤梨」)因而得名[1]

菠萝包
茶餐厅的菠萝包
类型面包
起源地香港
主要成分面粉砂糖鸡蛋猪油
面包店新鲜出炉的菠萝包

简介

菠萝包的产生,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早年香港人对原来的面包不满足,认为味道不足,因此在面包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馅料而成。菠萝包外层表面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鸡蛋面粉牛油烘制而成,为平凡的面包加上了口感,以热食为佳;另一说法指菠萝包发展自俄罗斯的圆形面包,但香港人为这款面包加上酥皮成为菠萝包[2]。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则是软身才好吃。菠萝包的外形与日本蜜瓜包(又称甜瓜包)及香港本地的墨西哥包相似。

香港

菠萝面包,香港人俗称菠萝包,即「有着菠萝表皮的面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面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间香港的饼店都有售卖菠萝包,不少茶餐厅冰室都有供应,一般作为早餐或下午茶的点心。菠萝包的售价一般会比其他有馅料的面包便宜,但味道又较没有馅料的餐包丰富,所以深受香港人欢迎。除了香港外,在华南地区亦甚为普遍。

在香港,有另一种菠萝面包,它里面含有蜜汁叉烧,被称为菠萝(蜜汁)叉烧包。

由于菠萝包的脆皮使用砂糖和猪油制成,所以热量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因此不宜经常享用[3]

台湾

在台湾贩卖的菠萝面包种类繁多,有香港菠萝包、日本蜜瓜包以及它们的变种。

2011年2月,台北市糕饼公会号召全台糕饼业者投票,结果出炉,菠萝面包、葱花面包、红豆面包、奶酥面包拿下「四大天王」,堪称最台面包,其中菠萝面包以压倒性的票数拿下冠军。[4]台湾的主流菠萝包实际上为港式菠萝包,大多也是采用港式的做法。不过台湾也有本土的菠萝面包,自台湾战后就有,而更贴近蜜瓜包的饼干硬顶,而非港式菠萝包酥顶皮。

台湾蜜瓜面包有做成纺锤形蜜瓜面包,俗称「炸弹面包」。

争议

约于2020年10月,日本的顶级吐司专卖店「非常识」推出「台湾菠萝面包(台湾メロンパン)」。然而面包外的酥皮实际上使用源于香港的做法,里面亦夹着一块黄奶油,却声称是台湾美食,结果引起争议[5],该面包店后来澄清菠萝包及菠萝油都是源自香港[6]

菠萝油

一个「菠萝油」

菠萝油是从菠萝包发展而来的食品,横向切开夹着一块厚切的牛油片,为起源于香港的做法,在香港茶餐厅中存在已久[7],近年也在台湾和日本开始普及。

将刚出炉的带热菠萝包夹上冰凉的牛油片,当牛油片被菠萝包的热力溶于面包内,面包夹层会被溶化的牛油染成黄色。 食用时,菠萝油与菠萝包不同之处是能够吃出厚重牛油味。由于除了菠萝面包本身大量的糖与猪油外,更加上了大量牛油,所以菠萝油比菠萝包的脂肪胆固醇高上许多,属于热量高但营养价值偏低之食物。

香港很多茶餐厅都会供应菠萝油,搭配奶茶作为下午茶餐或早餐。一些茶餐厅会将牛油连冰粒送上餐桌,让客人将牛油夹至菠萝包时,仍保持在冰冻状态,以加强口感的对比。

不少香港电影电视剧中也有出现菠萝包及菠萝油,例如动画《麦兜菠萝油王子》,以“菠萝油王子”作为麦兜父亲麦炳的绰号。

其他变化

较为常见的菠萝包
忌廉菠萝菠萝包
番茄鸡蛋菠萝包

个别饼店或茶餐厅在菠萝包上加上变化,创新、特色的口味层出不穷,如:

亦有加入水果味道的:

轶闻

2005年,菠萝包曾被提名为台风名字,但落选。前香港天文台台长林超英作为评审之一说:「若说『某某国家正被菠萝包袭击』,说出来太搞笑了。」[9][10]

参见

参考来源

  1. 《在晴朗的一天出发》,2006年12月27日
  2. . 香港01. 2019-03-28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3. . 香港卫生署. 2013-12-31 [201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8).
  4. . 2011-02-25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5. . 2020-10-19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6. . 明周. 2021-05-28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7. . 苹果日报. 2008-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1).
  8. . 米芝莲指南. 2017-09-19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9. 明报》,2005年05月24日
  10. 香港天文台. . YouTube. 2017-07-28 [201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繁体中文)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菠萝包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