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
红豆[1][2](学名:Vigna angularis),亦称荅、小豆、赤豆[3][4][5],是豆科蝶形花亚科豇豆属植物,为常见的食材之一。最早起源于喜马拉雅山一带,而后种植区域遍及东亚诸国。
红豆![]()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豆目 Fabales |
科: | 豆科 Fabaceae |
亚科: | 蝶形花亚科 Faboideae |
属: | 豇豆属 Vigna |
种: | 红豆 V. angularis |
二名法 | |
Vigna angularis | |
异名 | |
Phaseolus angularis (Willd.) W. F. Wight |
红豆属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高营养榖类食品,而且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B群、维生素E、钾、钙、铁、磷、锌等营养素。红豆有丰富的铁质,可以使人气色红润,可以补血、促进血液循环、强化体力、增强抵抗力。
栽植
- 通论: 在常温之下,红豆沉于清水中,一天之后便会发芽,再移至浅泥中生长。
台湾
- 栽植历史
- 高屏地区
- 云嘉南地区
主要品种
- 高雄选一号
- 高雄二号
- 高雄三号
- 高雄五号
- 高雄六号
- 高雄七号
- 高雄九号
- 高雄十号
病害
- 立枯病
- 防治方法
- 为避免病源菌蔓延,豆苗期不需灌水
- 防治方法
- 白绢病
- 病毒病
- 白粉病
虫害
以红豆制造的食品
其他植物的别名
在王维诗作《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中所说的“红豆”疑似指以下三种植物之一。
红豆树,中国独有树木,因过度砍伐与采摘而濒临灭绝。
海红豆(),又名孔雀豆、相思豆,其种子有小毒,也入药治疗肠胃不适。
注释
- 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 H. Ohashi 红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湾物种名录
- Vigna angularis 红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湾生命大百科
- . www.iplant.cn.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 . www.cfh.ac.cn.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 . www.sp2000.org.cn.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 陈寅恪《咏红豆》诗序云:“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红豆(分类) |
![]() |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红豆 |
- (日语)お豆百科事典--小豆(あずき)
- (日语)豆百科一覧 > あずき(マメ科ササゲ属アズキ亜属)
- (日语)花豆入り羊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文)台湾云嘉南地区红豆栽培技术 文:游添荣/图:陈升宽 1998/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