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煦庭

牛煦庭1990年10月17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生於桃園市龜山區,現任桃園市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曾任桃園市議會議員、公民記者。

牛煦庭
 中華民國第11屆立法委員
现任
就任日期
2024年2月1日
前任鄭運鵬
选区桃園市第一選舉區
桃園市 桃園市議會第2-3屆議員
任期
2018年12月25日—2024年1月31日辭職
选区第二選舉區
龜山區
个人资料
别名小牛[1]
出生 (1990-10-17) 1990年10月17日
臺灣桃園縣龜山鄉(今桃園市龜山區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2016年-2018年、2023年-)
其他政党無黨籍(2018年-2023年)
 無黨團結聯盟(桃園市議會黨團運作)
父母牛廉(父)
学历
经历

生平

牛煦庭生於桃園縣龜山鄉(今桃園市龜山區),畢業於英国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曾任中國國民黨桃園市黨部執行秘書、發言人[2]

2018年2月,不滿桃園市黨部取消「年輕化」目標及提名「加一」原則,拒絕參加國民黨黨內初選,轉以無黨籍身分參選龜山區市議員並當選;2022年連任。

2024年,牛煦庭代表國民黨參選桃園市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擊敗民主進步黨時任立委鄭運鵬而當選[3]

政治參與

參與政治的一開始

父親牛廉過去曾代表新黨兩度參選桃園縣議員失利。[1]牛煦庭在七歲時已擔任父親的助選員,進而開始了解政治。在高中時期選擇社會組,及後進入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後就讀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4]

牛煦庭於2016年10月加入國民黨,但因不滿初選提名辦法,放棄初選改以無黨籍參選,並在2018年成功當選為桃園市議員。2022年成功連任,是該區唯一以無黨籍當選及連任者。[5]

2023年重返國民黨,並通過黨內初選獲得提名參選桃園市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成功當選。

退出及重返中國國民黨

2016年10月,於桃園市中國國民黨123週年黨慶活動時以青年代表身分宣誓入黨,隨後任職桃園市黨部「國民學堂」專案執行秘書[6];2018年2月,不滿桃園市黨部背離「年輕化」目標及提名「加一」原則,拒絕參加國民黨黨內初選,轉以無黨籍身分參選龜山區市議員並順利當選。[7]

2023年2月,牛煦庭申請恢復國民黨籍[8],並在立委黨內初選中勝出,於5月10日正式獲得國民黨提名為桃園市第一選舉區候選人。[9][10]

桃園蝸居解放聯盟

2017年5月,聲援因調降非自用住宅稅率而辭職的新竹縣議員高偉凱周江杰。以國民黨黨員身分,呼籲國民黨新竹縣議會黨團慎重考慮民意。[11]

桃園捷運監督聯盟

2017年10月,針對桃園捷運綠線IV&V(獨立第三方單位驗證及確認)工程爭議,至地檢署按鈴控告採購人員瀆職,要求桃園市市長鄭文燦以最高標準主動公布開標錄影資料以澄清質疑。[12]2017年11月,再次針對桃園捷運綠線機電標,質疑公開閱覽時間太短、招標內容為國外廠商量身打造,並認為鄭文燦打臉蔡英文政府的「國車國造」政策,呼籲桃園市政府延長閱覽時間、給國內廠商公平競爭的機會。[13]

桃園機場捷運A7站合宜住宅廢水問題

2018年1月,接受桃捷A7合宜宅住戶陳情,表示汙水排放問題造成該社區地下室沼氣瀰漫,更困擾下游新北市新莊區居民,使管線源頭處的龜山區居民背負罵名;並指出排水管旁邊的山溝裡滿是工業廢棄物及醫療廢棄物,呼籲桃園市政府開挖垃圾,從根本解決問題。[14]

呼籲台塑集團總部遷回龜山

2018年4月,召開記者會向尋覓總部地點的台塑集團喊話,呼籲總部根留桃園。並指出台塑若在龜山興建總部大樓,能提升地價、房屋等稅基,集團各公司跟隨設籍龜山也有助提升桃園市統籌分配額度,平衡區域發展。[15][16]

社區主委無薪有責

2018年6月,與桃園市綠黨議員參選人羅岳峰發起連署活動,要求桃園市政府明確界定公共安全權責劃分,以降低社區管理委員會因意外事故陷入刑事訴訟之風險,並期望未來在議會能訂立「桃園市公寓大廈管理自治條例」,改善社區管委會的現況。[17]

反對桃園各火力電廠擴建

2018年7月,根據桃園市境內正計畫或進行中的增建之火力機組,包括觀音大潭電廠增建計畫、龜山國光電廠二期擴建計畫等資料,召開記者會表示桃園將成政府能源轉型政策最大受害者,並要求市長候選人針對此事表態。[18]

選舉紀錄

年度 選舉屆數 選舉區 所屬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備註
2018 第二屆桃園市議員選舉 桃園市第二選舉區 無黨籍 11,538 16.64%
2022 第三屆桃園市議員選舉 12,541 17.19%
2024 第十一屆立法委員選舉 桃園市第一選舉區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16,571 48.44%

參考資料

  1. 黃淑文、張逸民、林宏宇. . 三立新聞網. 2018-12-07 [2024-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9).
  2. (PDF). 2024-1-13.
  3. . 2024-1-13.
  4. . 三立新聞網. 2018-12-07 [2024-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9).
  5. . 中國評論通訊社. 2018-03-21 [2024-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9).
  6. 楊淑媛. . ETtoday新聞雲. 2016-10-23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7. 黃文傑. . 臺灣中評網. 2016-12-24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8. . 自由時報. 2023-02-03 [2023-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3).
  9. . 中央社. 2023-03-01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3).
  10. . 聯合報.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11. 黃美珠.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5-24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12. 謝武雄.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10-18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13. 謝武雄.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11-07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14. 葉臻. . 中時電子報. 2018-01-09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15. . 聯合新聞網.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0).
  16. 鄭淑婷.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4-10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17. 葉臻. . 中時電子報. 2018-06-08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18. 葉臻. . 中時電子報. 2018-07-24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