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埔

溪埔,是台湾高雄市大树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区北端。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统岭里、兴田里不含西南部、溪埔里、大坑里东北端。[1][2][3][4]

历史

台湾日治初期,溪埔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溪埔庄」,隶属于观音内里。昔日该庄北与深水庄磱碡坑庄为邻,东隔淡水溪(今高屏溪)与三张廍庄三块厝庄九块厝庄为界,南边及西边南段为姑婆藔庄,西边北段为牛食坑庄面前埔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设置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凤山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姑婆藔区」,隶属于凤山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姑婆藔区改隶属于台南厅。1920年(大正九年)10月,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溪埔」大字,隶属于高雄州凤山郡大树庄[5]

战后大树庄改制为大树乡,隶属于高雄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10月1日,高、屏分治,大树乡仍隶属于高雄县。2010年12月25日,因高雄县市合并,大树乡改制高雄市大树区,村亦改制为里。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竹围仔、围内、兴化廍、兴化廍山顶、埔仔厝、溪埔、生仙坑、田藔、蔴竹园、渡舩头、统岭坑口、统岭坑、二邦坑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

交通

国道3号又称「福尔摩沙高速公路」,是贯穿台湾西部的两条纵向高速公路之一,经过本地区东北端,并在本地区北部西侧边界外不远处的国道10号交会口设有燕巢系统交流道(国道10号在本地区北邻磱碡坑地区境内设有岭口交流道供东出西入)。由此可快速前往国道3号沿线各地。[1][2][6]

省道台22线俗称「旗楠公路」,是楠梓高树的干道,经过本地区北部边界地带。由该道路西行可前往燕巢区南部、大社区西北端、楠梓区,并止于楠梓市区;东行可前往屏东县九如乡西北端、里港乡高树乡,并止于高树市区的省道台27线转角路口。[1][2][6]

省道台29线是达卡努瓦至林园的干道,也是楠梓仙溪流域的主要连络道路,经过本地区麻竹园、田寮、溪埔等聚落。由该道路北行可前往旗山区杉林区甲仙区那玛夏区,并止于达卡努瓦部落内十字路口;南行可前往大树区大树市区、大寮区林园区,并止于省道台17线路口(双园大桥桥下)。[1][2][6]

市道186甲线是大社至大坑的道路,经过本地区南部边界地带的西段。由该道路西行可前往仁武区东北端、大社区,并止于大社市区的市道186号路口;东行可前往本地区南邻姑婆寮地区的大坑聚落南郊,并止于区道高145线路口。[1][2][6]

区道高145线是佛光山至大树的道路。[1][2][4]

学校

宗教

景点

运动休闲

  • 信谊高尔夫球场

参考文献

  1. . 台湾总督府. 1904年.
  2. .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3. .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4. . 中华民国内政部. 2006年1月.
  5. 台湾总督府、台湾日日新报社合编 (编). . 成文出版社. 1921年.
  6. .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