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为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7月14日-前141年3月9日在位),在位16年,享年48岁,其正式谥号为「孝景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景帝」,景帝后元三年正月甲子(前141年3月9日)崩于未央宫二月癸酉(3月18日)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为汉文帝刘恒长子,母窦皇后。他在位期间,主要是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和其父亲文帝的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为中国自大一统以来的首个太平盛世。东汉光武帝蜀汉昭烈帝都是他的后裔。

汉景帝
汉朝(西汉)第6位皇帝
统治前157年7月14日-前141年3月9日(15年238天)
前任汉文帝刘恒
继任汉武帝刘彻
出生前188年
逝世前141年3月9日(47岁)
安葬
年号
谥号
景皇帝
庙号
政权汉朝西汉

生平经历

家世

刘启为汉文帝刘恒庶长子。刘启出生时,父亲刘恒为代王,母亲窦漪。前180年,吕太后驾崩,陈平周勃等人诛灭诸吕,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同年正月,刘启以刘恒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其后,母亲窦姬亦被立为皇后。前157年7月6日(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7月14日(丁未),皇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远因:误杀吴国太子刘贤

刘启为太子时性格刚烈,因与吴国世子刘贤围棋(一说六博)发生争执,而拿棋盘打死了刘贤,汉文帝命送遗体回去埋葬,到了吴国,刘贤的父亲吴王刘濞大怒,说道:「天下都是家的,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何必回吴国埋葬!」遂又把遗体送回长安埋葬,以示对朝廷的不满,从此刘濞怨恨刘启,也怨恨朝廷。另外刘启为太子曾经和梁王刘武一起被时任公车令的张释之弹劾说「过司马门[1]不下车」,刘启即位后,将张释之贬谪为淮南国相国

近因:削藩

汉景帝像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藩,景帝听从,引起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诸侯王们的不满,于是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的七国之乱开始了。七国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叛乱,欲夺天下。晁错政敌袁盎献策景帝,诛晁错以平叛乱。汉景帝沉默了很久,说了一句话,宣判了晁错的死刑:「不这样做,还有什么办法呢?我不会为了爱惜他一个人而向天下谢罪的。」[2]。十多天后,于是有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等一众臣子弹劾晁错,请求腰斩。景帝应允,令中尉以上朝议事为名,诱骗晁错上朝,行中错道,至东市,中尉宣汉景帝刘启诏书,当场腰斩晁错 [3]。但晁错死后,七国之乱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演越烈,占领了不少土地。景帝无可奈何,只得派太尉周亚夫窦婴镇压,前后三个月即平定七国之乱

和亲外交

七国之乱以后,景帝开始专心打理朝政,据说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有大规模用过兵,和匈奴的战争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依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废立储君

前元六年(前151年),皇后薄氏被废。第二年(前150年),废太子刘荣。同年四月,立王氏为皇后,随后立王氏的独子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文景之治

景帝崇尚黄老之说,减少刑罚,减少赋税,兴修水利,提倡农业,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进行重审,以免冤狱发生。百姓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创造了大量财富,其间百姓富裕,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乐,一派盛世景象,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并称文景之治

汉景帝的陵墓──阳陵

病重身亡

景帝后元三年正月甲子(前141年3月9日),景帝崩于未央宫,遗诏赐予诸侯王与列骏马两匹、二千石、黄金两斤,吏民户百钱;又命放出一批宫人,使其归家再嫁。景帝享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二月癸酉(3月18日),葬于阳陵。景帝崩后由皇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汉书·景帝纪记载,景帝逝前对刘彻说: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

评价

正面

班固在《汉书》中评价:“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评价景帝以德待臣子、鼓励耕作,面对吴楚之叛,引领将领翦除逆贼。但是平叛的周亚夫,受到景帝的猜忌,仓促下狱,这对于一个治理国家的明君来说,是很可惜的:『【索隐述赞】景帝即位,因修静默。勉人于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后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评价:「继以孝文、孝景,清净恭俭,赡养天下。」


汉.贡禹︰「至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节俭,宫女不过十余,厩马百余匹。」(《汉书‧贡禹传》)


魏.曹植︰「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汉景帝赞》)


唐.权德舆︰「文景二帝恭俭爱人始蠲去肉刑,恻隐之教洽于人心,当时风俗敦朴,公卿耻言人过,刑狱衰息。」(《册府元龟‧卷一百四》)


唐.李渤︰「景、武、昭、宣,亦各有美,皆以乐贤从谏,风流无穷。」(《全唐文‧上封事表》)


宋.苏辙︰「西汉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帝十二年。东汉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唐太宗二十三年,此皆近世之明主。」(《栾城集.历代论》)


宋.钱时︰「景不如文亦明矣。然言治者,必曰文景,何也?盖自春秋战国,历暴秦,更刘项,战斗之祸,宇宇分裂,生民涂炭。至于文帝,乃始以朴俭先天下,务农重谷,省刑罚,薄税敛,而遂措斯世于休养生息之地。三代而下未之有也。景帝嗣服虽不如文,而此数事所以厚民元气、养国命脉者,则能遵守无所变乱,是以相继四十年,海内富庶,风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独称文景欤。」(《两汉笔记》)


元.许衡︰「三代而下,称盛治者,无如汉之文、景,然考之当时,天象数变,山崩地震,未易遽数,是将小则有水旱之灾,大则有乱亡之应,非徒然而已也。而文、景克承天心,一以养民为务,今年劝农桑,明年减田租,恳爱如此,宜其民心得而和气应也。臣窃见前年秋孛出西方,彗出东方,去年冬彗见东方,复见西方。议者谓当除旧布新,以应天变。臣以为曷若直法文、景之恭俭爱民,为理明义正而可信也。天之树君,本为下民。故孟子谓“民为重,君为轻”,《书》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以是论之,则天之道恒在于下,恒在于不足也。君人者,不求之下而求之高,不求之不足而求之有余,斯其所以召天变也。其变已生,其象已着,乖戾之几已萌,犹且因仍故习,抑其下而损其不足,谓之顺天,不亦难乎?」(《元史‧许衡传》)


明.戈谦︰「降及汉之文景,唐之太宗,亦能轻徭役、薄税敛、谨节用、寡嗜欲。汉唐诸君,庶几作民父母之义。故其享国长久,亦至三四百年,此本固邦宁之验也。」(《皇明经世文编‧恤民疏》)


明‧郎锳︰「三代而下,称治世莫如文景。今观文帝之世三十六诏,景帝之世二十五诏。而其除租、赐爵、务农、忧恤者,三之一焉。则其史称与民休息可知。呜呼!此后世之所不及也。」(《七修类稿》)


清‧李渔︰「从来人君之善行乐者,莫过于汉之文、景;其不善行乐者,莫过于武帝。以文、景于帝王应行之外,不多一事,故觉其逸;武帝则好大喜功,且薄帝王而慕神仙,是以徒见其劳。」(《闲情偶记》)

负面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之不以为渐也。”

  • 怒杀吴太子:无法控制情绪,因博弈细故,杀死吴王刘濞之子,引发后来七国之乱。
  • 饿死邓通:心胸狭窄牢记旧恨,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深受信任和恩典,并「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据载,汉文帝曾患痈疽,邓通便用嘴为其吸吮脓血。刘恒心里感动,不由得暗暗拿他和太子刘启相比,就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邓通说:「宜莫如太子。」为了检验刘启是否真的最爱自己,刘恒就让他像邓通那样为自己吸吮脓血。刘启不得已只好照办,吸时却面露难色。事后,刘启听说「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汉文帝死后,汉景帝掌权后不久,便「尽没入邓通家」,甚至一根簪子也没留给邓通。可怜邓通从一个大富翁变成穷光蛋,「不得名一钱」,最后竟然饿死在了别人家里。
  • 错斩晁错:「七国之乱」的导火索,就是晁错的《削藩策》。其实,削藩的点子是汉景帝出的,只不过藉晁错之口说出,但是,一旦出事,晁错就成了挑起事端的罪魁祸首,成了汉景帝推卸领导责任的替罪羊,成了汉景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无辜牺牲品。「无臣子之礼,大逆无道」,是汉景帝扣在晁错头上的帽子;诛杀晁错,则完全是一种突然袭击。汉景帝派人到晁错家传旨,骗晁错说让他上朝议事,却引至东市处斩。可怜晁错为汉家天下日夜操劳,临死前竟然还完全被蒙在鼓里,最后落得个腰斩的悲惨下场,全家人也一起遭难 [4]。为了求得一时苟安,汉景帝还是昧着良心「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
  • 冤杀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第一功臣,却没有好下场。因君臣意见常相左,遂辞相,后竟遭谋反罪受审,在狱中绝食而死。死后,景帝怒气未消,下令绝其侯国,不准其子嗣为侯。
  • 狠杀亲子:汉景帝有十四个儿子,其中栗姬生的刘荣为其长子。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同时封刘彻胶东王。三年后,栗姬失宠,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另立刘彻为太子。刘荣失宠、失势后,旋即被以「侵占庙地」送交郅都审讯,刘荣向父皇写信谢罪后,绝望地在中尉府自杀。
  • 大杀七国败军:而在平息七国叛乱时,从他颁布的「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无有所置。敢有议诏及不如诏者,皆要(腰)斩。」[5] 的诏令来看,汉景帝确系一个好杀之人。

家族成员

汉景帝家族
 
 
 
 
 
 
 
 
 
 
 
 
 
 
 
 
 
 
曾祖父:太上皇刘太公
 
 
 
 
 
 
 
 
 
 
 
祖父:太祖高皇帝刘邦
 
 
 
 
 
 
 
 
 
 
 
 
 
 
曾祖母:昭灵皇后刘媪
 
 
 
 
 
 
 
 
 
 
 
父: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外曾祖父:(追谥)灵文侯薄父
 
 
 
 
 
 
 
 
 
 
 
祖母:(追谥)高皇后薄氏
 
 
 
 
 
 
 
 
 
 
 
 
 
 
外曾祖母:(追谥)灵文夫人魏媪
 
 
 
 
 
 
 
 
 
 
 
孝景皇帝刘启
 
 
 
 
 
 
 
 
 
 
 
 
 
 
 
 
 
 
 
 
外祖父:(追谥)安成侯窦充
 
 
 
 
 
 
 
 
 
 
 
 
 
 
母:孝文皇后窦漪
 
 
 
 
 
 
 
 
 
 
 
 
 
 
 
 
 
外祖母:(追谥)安成夫人
 
 
 
 
 
 
 
 
 
 
 
 
 

后妃

  1. 皇太子→临江闵王刘荣(母
  2. 鲁恭王刘余(母程姬)(东汉刘表刘璋为其后裔)
  3. 河间献王刘德(母栗姬)
  4. 临江哀王刘阏于(母栗姬)
  5. 江都易王刘非(母程姬)
  6. 长沙定王刘发(母唐姬)(更始帝刘玄、光武帝刘秀为其后裔)
  7. 胶西于王刘端(母程姬)
  8. 赵敬肃王刘彭祖(母贾夫人)
  9. 中山靖王刘胜(母贾夫人)(汉昭烈帝刘备为其后裔)
  10. 广川惠王刘越(母王夫人
  11. 胶东王→皇太子→汉武帝刘彻(母王皇
  12. 胶东康王刘寄(母王夫人)
  13. 清河哀王刘乘(母王夫人)
  14. 常山宪王刘舜(母王夫人)

汉景帝的女儿,有史可查的仅平阳南宫隆虑三人:

  1. 平阳公主(母王皇后)。
  2. 南宫公主(母王皇后)
  3. 隆虑公主(母王皇后)

纪年

汉孝景皇帝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中元年中二年中三年
公元 前157年十月—前156年后九月 前156年十月—前155年九月 前155年十月—前154年九月 前154年十月—前153年后九月 前153年十月—前152年九月 前152年十月—前151年后九月 前151年十月—前150年九月 前150年十月—前149年九月 前149年十月—前148年后九月 前148年十月—前147年九月
汉孝景皇帝中四年中五年中六年后元年后二年后三年
公元 前147年十月—前146年九月 前146年十月—前145年后九月 前145年十月—前144年九月 前144年十月—前143年九月 前143年十月—前142年后九月 前142年十月—前141年九月

影视形象

  • 中国大陆电视剧《汉武帝》,由刘毓滨饰演。
  • 香港电视剧《孝感动天缇萦救父》,由王维德饰演。
  • 中国大陆电视剧《大汉天子》,由孙万清饰演。
  • 中国大陆电视剧《汉武大帝》,由焦晃饰演。
  • 中国大陆电视剧《美人心计》,由高昊饰演(此剧中的刘启在十八岁登基,与史实中的三十二岁并不符合)。
  • 中国大陆电视纪录片《中国》第一季,由黄尊饰演。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和说明

    1. 司马门是古代皇宫的外门,有士兵戌守。
    2. 《汉书·爰盎晁错传》:景帝“嘿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
    3. 《汉书·爰盎晁错传》: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蓝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巿。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巿。错衣朝衣斩东巿。
    4. 汉书爰盎晁错传》: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蓝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巿。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巿。错衣朝衣斩东巿。
    5. 《荆燕吴传》:于是天子制诏将军:「盖闻为善者天报以福,为非者天报以殃。高皇帝亲垂功德,创建诸侯,幽王、悼惠王绝无后,孝文皇帝哀怜加惠,王幽王子遂,悼惠王子卬等,令奉其先王宗庙,为汉藩国,德配天地,明并日月。而吴王濞背德反义,诱受天下亡命罪人,乱天下币,称疾不朝二十余年。有司数请濞罪,孝文皇帝宽之,欲其改行为善。今乃与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约从谋反,为逆无道,起兵以危宗庙,贼杀大臣及汉使者,迫劫万民,伐杀无罪,烧残民家,掘其丘垄,甚为虐暴。而卬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无有所置。敢有议诏及不如诏者,皆要斩。」

    来源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记/卷011》,出自司马迁史记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记/卷049》,出自司马迁史记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记/卷059》,出自司马迁史记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汉书/卷005》,出自班固汉书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汉景帝
    出生于:前188年逝世于:前141年
    统治者头衔
    前任:
    太宗孝文皇帝
    刘恒
    汉朝皇帝
    前157年-前141年
    继任:
    世宗孝武皇帝
    刘彻
    中国君主
    前157年-前141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