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侧
历史上的清君侧
中国古代
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当时起事的七国提出要“诛晁错,清君侧”,以晁错为强化正当性的「乱臣贼子」。但事后晁错被杀后,战事并未停止。[4]
东晋时的王恭在讨伐朝臣王国宝前表奏王国宝的罪行时提及了“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
后唐闵帝时,李从珂任凤翔节度使、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均拥重兵。宰相朱弘昭、冯赟本以调动节度使的方式来分离军权,但反而激起叛变。934年李从珂以清君侧为由攻入洛阳,后唐闵帝在逃往魏博途中被石敬瑭俘虏,最后被从珂所杀。
另外,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帖木儿也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
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杀齐泰、黄子澄的旗号攻入国都应天府,最终自己夺取了皇位。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南明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针对弘光朝大臣马士英和阮大铖)为名,率部向南明都城应天府进军,因左良玉在途中病死而未遂。
越南
1799年,旧阮君主阮福映北伐攻打归仁,陈光耀与武文勇率军前去救援,但战败,归仁被旧阮攻破,陈光耀与武文勇退往广南。陈文纪非常讨厌陈光耀,联合陈曰结、胡公曜等人,以归仁失守、救援无功为罪名,矫诏武文勇诛杀陈光耀。但武文勇却将诏书拿给陈光耀看,陈光耀因此以清君侧为名回师富春。陈文纪等人归罪于胡公曜,将胡公曜执送陈光耀军中,才得以自保。
津巴布韦
2017年11月15日津巴布韦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消息称,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已被军方扣留,软禁在家。执政党发文强调,津巴布韦没有发生政变,只是经历了一场“没有流血的政权更迭”,前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将接任该党主席。津巴布韦军队负责人在国家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讲话时表示,军队的目标并非总统穆加贝,而是威胁总统的犯罪分子,这些“犯罪分子”造成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损害。此次事件也被中文媒体视为打着“清君侧”旗号的政变。[5]
参考文献
- 黄一鹤编着,懒人历史书 关于中国历史,了解这些就够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05,第76页
- 景元祥着,三晋典故,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12,第145页
- 刘路编,中国人必备的历史常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吴轩出版社,2010.12,第116页
- . 教育百科. 台湾: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2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中文).
前154年,吴王刘濞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 津巴布韦政权更迭:一场早有伏笔的“清君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浪网.[2017-11-15]
- 华尔街日报. . [202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2) (中文(中国大陆)).
在微博上,所有提到‘清君侧’的帖子都无法访问。清君侧是一个常用中文短语,指势力强大的官员发动政变,以肃清皇帝身边的奸佞和贪官。
- 中国数字时代. . 中国数字时代. 2023-06-24 [2023-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1)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