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元

后元,是汉武帝创建了年号制度之前的一种改元后的纪年法。在武帝之前,使用君王纪年,如鲁庄公元年(前693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一些帝王虽然没有年号,但是他们在重大事件后,重新记录自己的纪年,史书上称之为后元。将之前的纪元称之为前元

郑厉公

春秋时代郑厉公郑子仪十四年(前680年)杀死郑子仪而复辟后,重新纪年,改明年为后元年

后元后元年后2年后3年后4年后5年后6年后7年
公元 前679年前678年前677年前676年前675年前674年前673年
干支 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卫献公

春秋时代卫殇公十二年(前547年晋平公逮捕了卫殇公,护送在外逃亡十二年的卫献公回国复位,重新纪年改明年为后元年

后元后元年后2年后3年
公元 前546年前545年前544年
干支 乙卯丙辰丁巳

卫出公

春秋时代后期卫出公逃亡四年后返国复位后,重新纪年,改明年为后元年

后元后元年后2年后3年后4年后5年后6年后7年
公元 前476年前475年前474年前473年前472年前471年前470年
干支 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

魏惠王

战国时代魏惠王在惠王三十六年(前334年)于徐州与齐威王并称为王,遂改此年为后元年

后元后元年后2年后3年后4年后5年后6年后7年后8年后9年后10年后11年后12年后13年后14年后15年后16年
公元 前334年前333年前332年前331年前330年前329年前328年前327年前326年前325年前324年前323年前322年前321年前320年前319年
干支 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

秦惠文王

战国时代秦惠文君在惠文君十四年(前324年)称王,更为元年

后元后元年后2年后3年后4年后5年后6年后7年后8年后9年后10年后11年后12年后13年后14年
公元 前324年前323年前322年前321年前320年前319年前318年前317年前316年前315年前314年前313年前312年前311年
干支 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

汉文帝

汉文帝前163年改元,前179年就成为前元年。

元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
公元 前163年前162年前161年前160年前159年前158年前157年
干支 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

汉景帝

汉景帝其在位的时间两次改元,前156年前元年,前149年中元年,前143年为后元年。

元年2年3年
公元 前143年前142年前141年
干支 戊戌己亥庚子

西魏恭帝

后人为了区分魏废帝魏恭帝的无年号纪年,以前者为魏前元年,后者为魏后元年。

魏后元年2年3年
公元 554年555年556年
干支 甲戌乙亥丙子

另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