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
梵蒂冈城国(拉丁语:;意大利语:),通称梵蒂冈(拉丁语:;意大利语:)或梵蒂冈城(拉丁语:;意大利语:),曾译作梵谛冈,是由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机构——圣座直接统治的内陆城邦(国中国),为世界领土面积最小的国家。其领土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因此梵蒂冈不仅是“国中之国”,也是「城中之国」。梵蒂冈是天主教会最高领袖教宗驻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3],其前身为教宗国,自1929年起以《拉特朗条约》确定为主权国家,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城内置筑物于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梵蒂冈城国 | |
---|---|
![]() | |
![]() 梵蒂冈城国地图(意大利语) | |
首都 | 梵蒂冈(城邦)
41°54′09″N 12°27′09″E |
官方语言 | 意大利语[注 1] 拉丁语 |
宗教 | 罗马天主教 |
政府 | 开明专制[2]、教会[3]选举君主制[4]神权国家[5] |
• 教皇 | 方济各[6] |
• 国务枢机卿 | 伯多禄·帕罗林 |
费尔南多·维尔热兹·阿尔萨加 | |
立法机构 | 宗座梵蒂冈城国委员会 |
自教宗国改组 | |
• 拉特兰条约 | 1929年2月11日 |
面积 | |
• 总计 | 0.44[7]平方公里(第251位) |
• 水域率 | 0.9% |
人口 | |
• 2021年估计 | 825[7](第235位) |
• 密度 | 924/平方公里(第6位) |
货币 | 欧元(€)(EUR) |
时区 | UTC+1(CET) |
• 夏令时 | UTC+2(CEST) |
行驶方位 | 靠右 |
电话区号 | +379 |
ISO 3166码 | VA |
互联网顶级域 | .va |
网站 | |
![]() 梵蒂冈城国在世界的位置 |
世界遗产 | |
---|---|
![]() 圣伯多禄广场 | |
官方名称 | (英文) (法文) |
位置 | ![]() |
标准 | 文 i, ii, iv, vi |
登录年份 | 1984(第8届会议) |
面积 | 0.44平方公里 |

由于圣座的行政机构——罗马教廷大部分机关、以及教宗的主要居所均座落于梵蒂冈城内,故人们在使用「梵蒂冈」一词时,可能指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地区」、圣座、或教宗居所,视其使用的场合而定。虽然梵蒂冈并未制定任何有关官方语言的法律,但以意大利语最为常用。
历史
「梵蒂冈」一词来自拉丁语 Vaticinia,意为「占卜之地」[8]。早在西元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伯多禄(圣彼得)殉难处创建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示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君士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伯多禄大殿,成为天主教会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宗(教会史上称为「丕平献土」),后来就以此成立了政教合一的「教宗国」,范围广及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兴起,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使圣座于意大利的领土愈来愈少,半岛北方的萨丁尼亚王国成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者之后,更主导成立了意大利王国。身为教宗国首府的罗马城面临统一在即,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身为「教会的保护者」的名义出兵保护罗马城。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之后历代教宗自称为「梵蒂冈之囚」,不但敌视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参与意大利王国的公职。
为解决意大利与圣座间的政治问题,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与教宗庇护十一世在1929年2月11日签订《拉特朗条约》,意大利承认圣座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宗,其领土位于梵蒂冈城,称为梵蒂冈城国,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此条约正式解决了圣座与意大利政府间多年的纠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梵蒂冈仍按照《拉特朗条约》保持中立,当时的教宗为庇护十二世。
2009年1月1日,罗马教廷称「意大利的法律过于繁杂,而且欠缺稳定、时常和天主教教义相违背」,宣布废除《拉特朗条约》,自此不再自动采纳意大利议会通过的法律[9]。
地理
地处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部台伯河西岸的高地上,以梵蒂冈城墙为国界标志,城北为博物馆和网球场,城东为老公园,东南有神学学院和火车站,南部为为圣彼得教堂及附属广场,圣座所在地位于市中心;气候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平均气温1月7℃,7月24℃。
- 梵蒂冈城国地图
- 梵蒂冈城国详细地图
政府结构
![]() |
本文部分系列在 |
梵蒂冈城国政治 |
---|
外交关系
圣座是国际场合暨外交场合中主权实体的名称,也是教宗及顾问们在向下属的全球各地的罗马公教会发出指令时所使用的正式名称。作为全球罗马公教会的「中央」,圣座享有主权国家一样的地位,可以以主权国家的身份签订国际性条约或加入国际组织。教宗授权主教委员会负责管理梵蒂冈的日常事务。梵蒂冈的法律体系是基于教会法和梵蒂冈城国城邦基本法,当天主教法典不适用时,则使用罗马市的法律。
圣座可以以主权实体的身份向其他主权国家派出外交使节(例如公使、大使等),也可以接受由其他国家派出的外交使节。但是由于国家面积太小,别国派往梵蒂冈的外交使节一般都在罗马市设大使馆。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意大利驻圣座大使馆是设在意大利自己国家境内。
圣座与183个国家有正式外交关系[13]并共派驻106位常驻专使,在联合国及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设常驻观察员。圣座使节同时为教宗派在当地之教会代表,负责增进圣座与当地罗马公教会之联系,以及圣座与驻在国政府之关系;在部分国家或地区,则派有「宗座代表」,也负责与当地罗马公教会之联系。在国际组织方面,圣座参与34个国际组织(机构)及国际计划[14],其中19个属观察员性质,另梵蒂冈城国(The Vatican City State)为7个国际组织会员[14]。
对外的基本政策,是宗教的、人道的,而非政治的,也无关经贸、军事。圣座主张与世界各国广建邦交,借以提高本身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以达到保障各国境内天主教徒的宗教自由权。
军事

由于梵蒂冈城是意大利境内的一块飞地,因此它的军事防御主要由意大利军队负责。尽管瑞士近卫队负责教宗的人身安全,但并不属于梵蒂冈城的军队。瑞士近卫队士兵有权持有梵蒂冈城国护照和国籍。瑞士近卫队士兵必须是单身男性、瑞士公民、天主教徒、年龄必须介于19岁至30岁之间、身高至少174公分、而且必须完成瑞士军队的基本训练,并能获得良好行为证书。
梵蒂冈的国防及民防部分,由梵蒂冈宪兵及梵蒂冈消防大队负责。梵蒂冈宪兵必须是介于21至24岁之间的意大利籍未婚男天主教徒,并由意大利的警方培训至少两年,人员编制约为130人,负责梵蒂冈城及圣座房地产的社会秩序、边境管制、交通管制、刑事调查及一般警务工作[15]。梵蒂冈宪兵属于梵蒂冈政府的机构[16][17]。梵蒂冈消防大队起源于十九世纪初,目前的形式成立于1941年,梵蒂冈消防大队负责消防、自然灾害,以及大规模人员伤亡的管理。
经济
梵蒂冈既无工农业,也无自然资源。财政收入主要靠旅游、邮票、不动产出租、特别财产款项的银行利息、梵蒂冈银行盈利和向教宗赠送的贡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梵蒂冈在北美、欧洲许多国家有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其资本渗透到意大利众多的经济部门,特别是银行信贷和不动产系统,仅地产一项就达46万余公顷。黄金、外汇储备达100多亿美元。 在2002年以前,梵蒂冈常以意大利里拉及梵蒂冈里拉作为其境内的通用货币。意大利加入欧元区后,梵蒂冈与欧盟签订特别协议,发行小量铸造的属于梵蒂冈的硬币,作流通和收藏之用[18]。 1970年代中期以来,梵蒂冈在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也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特别是由于银行投资失误和增加工作人员工资之后,财政连年赤字。1994年梵蒂冈财政决算盈余41.2万美元,其中收入1.7428亿美元,支出1.7387亿美元,2010年时梵蒂冈财政转亏为盈,收入为2亿4千5百万欧元,支出为2亿3千5百万欧元。
人口
文化
.jpg.webp)
梵蒂冈城本身就是一件文化瑰宝,城内的建筑如圣伯多禄大殿、西斯廷礼拜堂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建筑作品,包含了波提切利、贝尔尼尼、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梵蒂冈也拥有一个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以及一个博物馆,专门收藏具有历史、科学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梵蒂冈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当星期日,天主教徒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中午12点,随着教堂钟声响起,教宗在圣伯多禄大教堂楼顶正中窗口出现,向教徒们发表演说,梵蒂冈的瑞士卫队每年5月6日在圣达马索庭院(意大利语:)内举行宣誓仪式,诵念5个多世纪来一直不变的誓词,祈求天主保佑自己圆满完成任务,效忠教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 从台伯河遥望梵蒂冈
交通

非梵蒂冈公民在梵蒂冈境内时,只有获得特批才可在梵蒂冈驾车(正常情况下只有与梵蒂冈的某些机构有业务往来的非梵蒂冈公民能够获得特批)。
梵蒂冈境内只有一个直升机场。
距梵蒂冈最近的飞机场是意大利罗马的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
从罗马火车站(Roma Termini)乘公共汽车40号和64号,或乘罗马地铁的A线(Linea A)到达奥塔维亚诺站(Ottaviano)沿奥塔维亚诺大街(Via Ottaviano)走约10分钟可达梵蒂冈。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 2014-05-06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YouTube.
- . Vatican City State. [2011-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4).
- . CIA—The World Factbook. [2014-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1).
- Gerhard Robbers (2006) Encyclopedia of World Constitu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fobase Publishing. ISBN 978-0-81606078-8. p. 1009.
- Nick Megoran (2009) "Theocrac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 226 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vol. 11, Elsevier ISBN 978-0-08-044911-1
- . Holy See. [2019-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英语).
- . CIA. [201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1).
- 普帕尔(着),梅乘骐枢机(译),《梵蒂冈》,页13
- . BBC中文网. 2009-01-01 [2009-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8).
- (PDF). [2013-0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4-15).
-
. .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3.
- Beal, John P.; Coriden, James A.; Green, Thomas J. . Paulist Press. 2000 [2020-09-24]. ISBN 978-0-8091-406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英语).
- . press.vatican.va.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英语).
- . [2015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26日) (英语).
- Il personale del Corpo garantisce la sicurezza e l'ordine pubblico anche nelle zone extraterritoriali di proprietà della Santa Sede. (The Corps also guarantees the security and the public order within the extraterritorial properties of the Holy See). In: . 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25日) (意大利语).
- .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Vatican City State. 2007 [2007年10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23日) (英语).
- .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Vatican City State. 2007 [2007年10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23日) (英语).
- . 欧洲联盟. [2015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25日) (英语).
- Vatican City State appendix to the Acta Apostolicae Sedis is entirely in Italian.
- . vatican.va. [2013年11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13日) (意大利语).
来源
- 媒体报道
- 梵蒂冈财政「扭亏为盈」 BBC中文网
外部链接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Vatican City”的内容 | |
![]() |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
![]() |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
![]() |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
![]() | 维基教科书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
![]() | 维基学院上的学习资源 |
- 梵蒂冈与圣座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梵蒂冈官网- 梵蒂冈六大朝圣圣地Webcam (英文)
- 中华民国外交部教廷国情简介
- 中华民国驻教廷大使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梵蒂冈中文Youtube频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梵蒂冈与圣座官方新闻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