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姓
朴氏 박 | |
---|---|
民族渊源 | 朝鲜族 |
名称来源 | 瓠 |
发源地 | 新罗 |
创立者 | 赫居世居西干 |
著名成员 | 景哀王 |
分支 | 密阳朴氏 |
根据朝鲜半岛新罗的开国君主、朴姓的始祖赫居世的传说,相传赫居世是从天上飞来的白马生下的紫卵中出生的,卵形同瓢,而朝鲜语「瓢」的固有词音「박」,与汉字「朴」同音,所以取姓为「朴」。[1]
现代标准汉语读音
姓氏 | |
朴 | |
《百家姓》中无此姓 | |
在现代标准汉语读音里,有两种分歧:一种读瓢(piáo,注音ㄆㄧㄠˊ)《汉语大词典》;另一种读朴(pú,注音:ㄆㄨˊ)。依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说明,两种读音皆指姓氏[2]。又,1966年,韩国朴正熙大统领伉俪访台,行政院院长严家淦事前曾特别指示,以后应统一称韩语原音较相近的「ㄆㄨˇ(pǔ)」[3]。
按《广韵》记载,该字“普角切”,《唐韵》《集韵》《韵会》「𠀤匹角切,音璞」。[4]按中古音到北京音的演变规律推导,应该读如po。韩语中“普”读作보(po);“角”读作각(kak),“朴”读作박(pak),南京官话读po5,都符合中古音向汉字韩音的演变规律。而一些保留入声的汉语族语言如粤语、闽南语等也读如「朴」。
在古代,所有情况下“朴”的发音都是“普角切”。惟一的例外是作为非汉族姓氏,《集韵》「披尤切,音䬌,夷姓。」“朴”姓非汉族姓氏,三国时代有夷王“朴胡”。《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有“巴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帅种落,共举巴郡,以奉王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有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集韵》注云:“披尤切。夷姓也。”可见在当时作为姓氏,“朴”的发音与一般情况下不同。但是第一,即使披尤切,中古拟音phiu,按演变规律今天普通话也应该读作pou;第二当时的朴姓与后来新罗的朴姓(朴赫居世居西干)未必同源。因此piao音在音韵学上无可信依据。且朴赫居世居西干传说是似匏瓜的大卵出生,而以匏的同音字朴代替。[5] 有一说法则认为是朝鲜语固有词「박」的意译「瓢」(piáo)。但古朝鲜是先以切韵来使用韩国汉字音,1443年后才有训民正音,「박」并非朝鲜历史上固有词,此假说荒谬。
分布

朴姓共有300个本贯,较具代表性的有: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朴姓起源-百家姓-名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百家姓:朴姓的起源、朴姓的来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百家姓:“朴”字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