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什

尼什[3]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塞尔维亚语拉丁字母发音:[nîːʃ] 拉丁语希腊语)是塞尔维亚的一座城市,在中塞尔维亚范围内,尼什也是塞尔维亚南部最大的城市。在塞尔维亚国内,尼什是仅次于首都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的第三大都市。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市区人口有192,208人[4]。包含郊外在内,全市有人口260,237[2]人。尼什的面积是597㎢,市区部份分为4个区,加上郊外的尼什卡巴尼亚,共分为五个区。郊外分为68个地区。尼什是尼沙瓦州的行政中心都市。

尼什
Ниш / Niš
尼什的天际线
尼什在塞尔维亚的位置
尼什在塞尔维亚的位置
坐标:43°19′15″N 21°53′45″E
国家 塞尔维亚
尼沙瓦州
政府
  市长
面积
  城市597 平方公里(231 平方英里)
人口(2011)[1][2]
  城市183,164人
  密度431.9人/平方公里(1,119人/平方英里)
  都会区[2]260,237
时区欧洲中部时间UTC+1
  夏时制欧洲中部夏令时间UTC0
网站www.nis.org.yu

尼什是欧洲巴尔干半岛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古代就被认为是连接东西方世界的重要信道[5]。早在铁器时代,古代巴尔干色雷斯人就定居在这里。色雷斯人部族多利巴利人在凯尔特人来到巴尔干之前就居住在这里。公元前279年,凯尔特人来到这里,凯尔特人部族之一斯科迪斯克人开始统治这里。在公元前75年,尼什市区及其附近地区被罗马人征服。古罗马在1世纪建设了米利塔里亚大道。尼什在当时的名称是纳伊苏斯(Naissus),是当时的重要都市。尼什也是君士坦丁堡的创建者、罗马帝国最初的基督教徒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诞生地[6],此外也是君士坦丁三世查士丁一世的诞生地。尼什郊区还有塞尔维亚最古老的教会。

今日的尼什是塞尔维亚最重要的产业和教育中心之一,是电器产业及机械技术、纺织、香烟产业的中心。2013年,尼什举办了纪念米兰勅令1,700年的活动[7]

地理

尼什位于尼沙瓦和流域的东侧,靠近尼沙瓦河和南摩拉瓦河的交汇处。在市中心地区,市中央广场附近的海拔高度是194m。市内最高地点是斯瓦山,海抜1,523m,最低地点是尼沙瓦河汇流处,海抜173m。

尼什位于大陆性气候地区。年平均气温是11.2℃。最热的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是21.2℃。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是0.2℃。年平均降水量是567.25mm,全年降水日数是123日,积雪日数是45日。

气候

尼什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但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尼什的年平均气温为 12.4 °C 。七月平均气温为 23.1 °C (73.6 °F)。一月平均气温为 0.9 °C (33.6 °F)。年平均降雨量为 613.8 毫米(24.17 英寸)。

尼什 (1991–2020, 极端数据 1940至今)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1.7
(71.1)
24.0
(75.2)
33.5
(92.3)
33.0
(91.4)
35.3
(95.5)
40.3
(104.5)
44.2
(111.6)
42.2
(108.0)
39.6
(103.3)
35.0
(95.0)
29.0
(84.2)
22.2
(72.0)
44.2
(111.6)
平均高温 °C(°F) 5.3
(41.5)
8.3
(46.9)
13.6
(56.5)
19.0
(66.2)
23.8
(74.8)
27.9
(82.2)
30.4
(86.7)
30.9
(87.6)
25.4
(77.7)
19.5
(67.1)
13.0
(55.4)
6.3
(43.3)
18.6
(65.5)
日均气温 °C(°F) 0.9
(33.6)
3.1
(37.6)
7.5
(45.5)
12.6
(54.7)
17.2
(63.0)
21.1
(70.0)
23.1
(73.6)
23.1
(73.6)
18.0
(64.4)
12.6
(54.7)
7.4
(45.3)
2.3
(36.1)
12.4
(54.3)
平均低温 °C(°F) −2.5
(27.5)
−1.1
(30.0)
2.4
(36.3)
6.7
(44.1)
11.1
(52.0)
14.6
(58.3)
16.2
(61.2)
16.2
(61.2)
12.1
(53.8)
7.6
(45.7)
3.3
(37.9)
−0.9
(30.4)
7.1
(44.8)
历史最低温 °C(°F) −23.7
(−10.7)
−21.6
(−6.9)
−13.2
(8.2)
−5.6
(21.9)
−1.0
(30.2)
4.2
(39.6)
4.1
(39.4)
4.6
(40.3)
−2.2
(28.0)
−6.8
(19.8)
−14.0
(6.8)
−16.6
(2.1)
−23.7
(−10.7)
平均降水量 mm() 42.9
(1.69)
39.0
(1.54)
47.6
(1.87)
55.9
(2.20)
69.8
(2.75)
57.6
(2.27)
49.4
(1.94)
43.9
(1.73)
49.0
(1.93)
55.8
(2.20)
49.0
(1.93)
53.9
(2.12)
613.8
(24.17)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13.1 12.4 12.3 12.6 13.2 10.9 9.0 7.5 9.5 9.6 10.4 13.6 134.1
平均降雪天数 9.8 8.0 4.9 0.9 0.0 0.0 0.0 0.0 0.0 0.3 3.0 8.2 35.1
平均相对湿度(%) 79.1 73.3 65.3 63.0 66.0 64.6 60.6 60.3 66.8 73.5 76.5 80.3 69.1
月均日照时数 67.5 93.7 156.0 179.2 212.5 250.2 272.7 275.6 200.6 142.4 84.4 51.6 1,986.4
来源1:塞尔维亚共和国水文气象局[8][9]
来源2:Meteo Climate(极端高温和低温)[10]

历史

古代

在尼什发现过新石器时代住宅的遗迹。尼什及其附近地区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000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遗迹是胡姆斯卡丘卡(Humska Čuka[11]。在铁器时代时期,色雷斯人开始出现在这里。色雷斯人部族多利巴利人居住在尼什附近地区。尼什在公元前424年时在史书中被提及。公元前279年,凯尔特人侵入巴尔干半岛。凯尔特系的斯科迪斯克人征服了多利巴利人,尼什在当时的名称则是纳维索斯(Navissos[12]

罗马时代

纳伊斯斯的遗迹

在公元前175-168年,罗马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在这一时期,纳维索斯改名为纳伊斯斯(Naissus,也称纳伊索斯,Naissos)。曾是作战的基地。纳伊斯斯首次被记录在罗马文书中是在2世纪初期,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地理学》中认为纳伊斯斯是值得关注的地区[13]。当时城市是战略要地,也是上默西亚的驻屯地和商业都市[14]古罗马在1世纪初期建设了米利塔利斯大道,纳伊斯斯是其中重要城市之一。前往莱什、塞尔迪加、辛吉度纳姆、拉蒂亚里亚、塞萨洛尼基(途径斯库皮)的五条街道在纳伊斯斯交叉[13]

三世纪危机期间中的268年,罗马皇帝频繁交替,哥特人开始大规模入侵。哥特人势力蹂躏了色雷斯马其顿默西亚潘诺尼亚。之后,克劳狄二世就任皇帝。在三世纪各战役中最血腥的战役之一纳伊斯斯之战中战胜了哥特人联军。哥特人联军中有3万至5万人这这里战死。272年,君士坦丁一世在纳伊斯斯出生。君士坦丁一世新设了达契亚·地中海行省,首府就是纳伊斯斯。

梅迪亚那的马赛克

皇帝的邸宅位于尼什郊外的梅迪亚那,是重要的遗迹。君士坦丁一世也一度在这里居住。在尤利安皇帝在位期间,加固了纳伊斯斯的城墙,城市更加繁荣。443年,匈人国王阿提拉攻击纳伊斯斯,城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纳伊斯斯被匈人支配之后,市民遭到了屠杀。在战争数年之后,市外的河岸都被匈人屠杀的纳伊斯斯市民的遗骸所覆盖。查士丁尼王朝的创始者查士丁一世在450年出生于纳伊斯斯。其外甥查士丁尼一世复兴了纳伊斯斯。查士丁尼设置了查士丁尼主教座。普罗克匹厄斯也曾提及过纳伊斯斯[15]

中世纪

第一次十字军时的1096年尼什围城战

6世纪后期,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开始大规模民族移动。在6世纪至7世纪之间,斯拉夫人部族曾8次试图攻打尼什。在6世纪至7世纪之间,斯拉夫人部族曾8次试图攻打尼什。551年,斯拉夫人穿过尼什,最初曾试图到达塞萨洛尼基但最后只到达达尔马提亚[16][17]。580年代,南斯拉夫人部族之一斯库拉夫尼人征服了塞尔维亚和希腊北部地区[18]。最后的攻撃是在615年,斯拉夫人掌握了城市,罗马人和罗马化的色雷斯人及达契亚人要么逃跑,要么被同化。785年君士坦丁六世征服了尼什。842年,随着狄奥菲洛的死去,这一地区被保加尔人支配[19]

1018年,巴西尔二世成立了塞尔曼军事管区,占领了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尼什是当时的三大正式都市的其中之一。君士坦丁·博丁于1072年发动了叛乱,博丁曾攻占尼什,但在后来被抓捕[20]。在平民十字军时期的1096年7月3日,隐者皮埃尔在尼什和拜占庭的军队发生冲突,其自身势力折损了四分之一,但仍然行军至君士坦丁堡[21]

1155年,尼什被赠送被德萨公[22]。1162年,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在尼什和斯特凡·曼尼亚一世会面。斯特凡·曼尼亚一世因战胜拜占庭,得到了莱斯科瓦茨和尼什[22]。1188年,尼什成为斯特凡·曼尼亚一世的塞尔维亚王国的首都[23],1189年7月22日曼尼亚一世在尼什接纳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派来的10万人十字军战士[24]。1202年,在伏干2世(Vukan Nemanjić of Serbia)统治时期,尼什曾拥有特别地位[25]。1203年,卡洛扬曾占领尼什[26],但之后斯特凡二世又再次统治尼什地区。

1375年,经过25天的包围之后,尼什首次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在之后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塞尔维亚的势力被削弱,在之后70年间成为半独立的国家。

1443年,尼什被赠给卢丹宁(Ludanjin),城市又回到塞尔维亚统治。1443年,在尼什附近,匈牙利王国的匈雅提·亚诺什和塞尔维亚君主杜拉德·布兰科维奇的军队和奥斯曼之间爆发了尼什战役,奥斯曼军队被击退。之后直到再次被奥斯曼攻占为止,尼什都是自由都市。

近代

尼什在1448年再次屈服于奥斯曼帝国,之后的241年里,尼什都由奥斯曼统治。奥斯曼时期,尼什是尼什桑扎克及尼什州的首府[27] 。尼什要塞修建于奥斯曼时期,至今日依然保存良好,是巴尔干地区保存状态最好的要塞之一。1689年,奥地利军队和奥斯曼之间爆发尼什战役,翌年奥斯曼又夺回尼什。1737年,俄土战争爆发,在战争中奥地利曾一度占领尼什。1739年年战争结束后尼什又再次由奥斯曼统治。

19世纪至二战

查加尔山的纪念碑
Bubanj Memorial Park
布巴尼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公园

尼什在塞尔维亚-土耳其战争之后得到解放。解放尼什的战役是在1877年12月29日开始的。塞尔维亚军队在1878年1月11日进入尼什,尼什成为塞尔维亚的一部份。尼什在解放之后急速近代化。

1879年,尼什设立了图书馆。尼什最初的旅馆「Europe」建于1879年。首个医院则在1881年开始使用。市政厅建设于1882年至1887年期间,Kosta Čendaš印刷厂则设立于1883年。1884年,尼什最早的报纸「Niški Vesnik」创刊。1884年,约万·阿佩尔(Jovan Apel)创建了啤酒厂。1884年,尼什还修建了铁路并建设了车站,1884年8月8日,一班自贝尔格莱德出发的列车到达尼什,这是最早的到达尼什的列车。1885年以来,尼什是东方特快的终点站,直到1888年铁路开业至保加利亚的索菲亚为止。1887年,米哈伊洛·迪米奇(Mihailo Dimić)设立了国立剧场。1897年,米塔·利斯蒂茨设立了纺织品工厂Nitex。1905年,娜代日达·彼得罗维奇在尼什开设了美术馆。首次上演电影则是在1897年。首个电影院则开始于1905年。1908年,在尼沙瓦河上修建了水力发电站,是塞尔维亚最大的水力发电站。1912年,在多卢巴菲尔德修建了机场。1912年12月29日,首次有飞机在尼什着陆。1913年,开设了市博物馆,收藏考古学及民俗学相关藏品和艺术作品。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时期,塞尔维亚对奥斯曼帝国军事作战的司令部就设在尼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尼什曾是战时首都,政府机关和议会都设在这里,直到1915年11月塞尔维亚被同盟国征服为止。随着塞萨洛尼基战线的展开,塞尔维亚军元帅佩塔尔·波约维奇在1918年10月12日解放尼什。尼什在战后最初的数年是战后复兴期。1930年11月,开设运行有轨电车(市电)。1930年,国营航空开设了贝尔格莱德-尼什-斯科普里-塞萨洛尼基之间的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占领了城市,南斯拉夫最初的纳粹的强制收容所设在尼什,收容了30,000人,其中有10,000人在布巴尼(Bubanj)之丘被射杀。1942年2月12日,有147人收容者从这里逃走。1944年,尼什受遭到了同盟国的猛烈空袭[28]。1944年10月,尼什被南斯拉夫游击队和苏联军队解放。

现代

1996年,尼什是塞尔维亚最早抵抗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支配的都市。同年在尼什当地举行的选举中获胜的民主在野党联合曾经持续抵抗88天,拒绝将权力交给米洛舍维奇的政党。尼什首位通过民主方式选出的市长是佐兰·日夫科维奇(Zoran Živković)。1999年5月7日,尼什遭到了北约空袭,有15名市民牺牲。[29]

经济

尼什在南斯拉夫时代开始得到开发。1981年,尼什的GDP是南斯拉夫平均的110%[30]。尼什不仅是行政上的中心,也自古以来就是塞尔维亚南部交通网重要的要冲。现在也是塞尔维亚重要的产业中心,除了香烟产业之外,还有电气机械产业和建设、机械技术、纺织、贵金属、食品产业、皮革等多种产业。尼什的香烟工厂创业于1930年,位于市内的茨尔维尼-克尔斯特,生产香烟和卷烟、香烟器具、过滤嘴等香烟关联产品。在1995年还设置了研究所,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在民营化的过程中,尼什香烟工厂在2003年8月被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收购。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投资了5亿8000万欧元,这是2003年内外国企业对塞尔维亚进行的投资中规模最大的单笔投资。

交通

尼什车站
尼什巴士站

尼什位于摩拉瓦河流域北部和瓦尔达尔河流域南部,地理位置重要,位于连接希腊中欧主要交通走廊的途中。连接索菲亚和伊斯坦布尔的走廊也通过这里。尼什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在历史上在这一地区占有重要位置。最初利用其地理优势的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修建米利塔里亚大道,其北至辛吉度纳姆(现在的贝尔格莱德),南东至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

在今天,尼什科通过欧洲高速公路E75号线往北至贝尔格莱德中欧、往南至斯科普里塞萨洛尼基雅典。还可通过E80号线自尼什前往索菲亚及伊斯坦布尔,以及更远的安那托利亚和中东,也可往西至普里什蒂纳河黑山、亚得里亚海。E771号线在前往扎那查尔克拉多沃罗马尼亚德罗贝塔-塞维林堡。尼什也是铁路交通的要冲。君士坦丁大帝机场(机场代码:INI,塞尔维亚语:、英语:Niš Constantine the Great Airport)是塞尔维亚第二重要的机场,建设于1910年。

市内的公共交通机关由13条巴士路线构成。在1930年至1958年期间,尼什曾有有轨电车运行[31]

国际关系

姊妹都市

据尼什市政厅的官方网站,尼什和以下都市是姊妹都市[32]

友好都市

注释

  1. Popis stanovništva, domaćinstava i Stanova 2002. Knjiga 1: Nacionalna ili etnička pripadnost po naseljima. Republika Srbija, Republički zavod za statistiku Beograd 2003. ISBN 86-84443-00-09
  2. (PDF). [2014-07-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3.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编). . .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5.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简体中文)
  4. . Statistical Office of Serbia.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5) (塞尔维亚语).
  5. Arabic UPI.com 存盘,存档日期2007-09-29.
  6. . [2012-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8).
  7. . IPS News. 201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0).
  8. . Republic Hydrometeorological Service of Serbia. [20 April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April 2022) (塞尔维亚语).
  9. . Republic Hydrometeorological Service of Serbia. [February 25,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June 2021) (塞尔维亚语).
  10. . Meteo Climat. [November 1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法语).
  11. Stone Pages, 00276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2. . [2012-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3).
  13. . [201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8).
  14. (PDF). [2012-11-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6-02).
  15. p. 238
  16. BG III 40
  17. . [2012-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3).
  18.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c. 500-c. 700, p. 539
  19.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 new survey of universal knowledge, Volume 20, p. 341: "the eastern provinces (Branichevo, Morava, Timok, Vardar, Podrimlye) were occupied by the Bulgars."
  20. Byzantium's Balkan frontier, p. 142
  21. The great migrations in the East and South East of Europe from the ninth to the thirteenth century, p. 146, Google Books link
  22.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p. 4
  23.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p. 7
  24.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p. 24
  25.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p. 48
  26.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p. 54
  27. . Museum of the Belgrade. 1977: 116 [11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7).
  28. Serbs were not specially chosen as targets 存盘,存档日期2011-07-25., Danas
  29. . 法新社. 1999-05-07 [2017-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2).
  30. Radovinović, Radovan; Bertić, Ivan (编). 3rd. Zagreb: Sveučilišna naklada Liber. 1984 (克罗地亚语).
  31. arhivnis.co.rs 存盘,存档日期2012-10-27.
  32. . Niš City Hall. [2008-04-17].
  33. . © 2007-2009 City of Košice Magistrát mesta Košice, Tr. SNP 48/A, 040 11 Košice. [200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7) (斯洛伐克语).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