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
好奇(Curiosity)或是好奇心是对新的事物有兴趣,会想要探索、研究及学习的特质。观察人类及其他动物都可以找到这类的例子[1][2]。好奇和人类各层面的发展都高度相关,有好奇才会引发学习的过程,以及想要了解知识及技能的欲望[3]。
系列条目 |
情绪 |
---|
![]() |
好奇也可以用在表达想要获得信息或是知识的情绪。在人类历史上,好奇的行为以及情绪不但是人类发展的推动力,也带动科学、语言及工业的进展[4]。
原因
许多的物种都会有对事物好奇的举动,像是猿、猫及啮齿目动物[2]。好奇心也是各年龄层的人都会有的[5][1]。研究发现对人类而言,好奇心不是一个固定的属性,而是可以培养、开发的特质[6]。
早期对好奇心的定义是对消息的强烈渴望[7]。这种渴望的动机是源自对知识、信息及了解的欲望。
传统对好奇心的概念延伸到考虑「知觉性好奇」(perceptual curiosity,像是所有动物都有,与生俱来的探索行为)以及「知识性好奇」(epistemic curiosity,人类所独有,对知识的渴望)之间的差异[8]。
心理学家丹尼尔·伯利恩[9] 找出三类会唤起好奇心的变量:心理学变量(psychophysical variables)、生态变量(ecological variables)及集体变量(collative variables)。心理学变量对应到强度、生态变量对应到渴望的重要性以及任务的相关程度、集体变量是不同刺激和特征之间的比较,可能是实际感知到的,或是曾经发生过的。伯利恩提到四个集体变量:新奇、复杂程度、不确定性以及冲突(不过伯利恩也提到其他的集体变量也都可能和冲突有关)。例外,伯利恩也提到三个和好奇心有关的补充变量:变化、惊讶及不协调。最后,好奇心不只是会因为接收到和前述变量有关的刺激所引发(特定性探索,specific exploration),也可能会因为没有刺激,出于厌烦所引发(分布式探索、diversive exploration)[9]。
参考数据
- Berlyne DE. . Br J Psychol. 1954, 45 (3): 180–91. PMID 13190171. doi:10.1111/j.2044-8295.1954.tb01243.x.
- Berlyne DE. . J Comp Physiol Psychol. 1955, 48 (4): 238–46. PMID 13252149. doi:10.1037/h0042968.
- Zuss, M. (2012) The Practice of Theoretical Curiosity. New York, N.Y.: Springer Publishing.
- Keller, H., Schneider, K., Henderson, B. (Eds.) (1994). 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New York, N.Y.: Springer Publishing.
- Ofer G, Durban J. .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1999, 53 (1): 35–51. PMID 10207585. doi:10.1176/appi.psychotherapy.1999.53.1.35
.
- Jirout, Jamie. . Front. Psychol. 7 April 2022, 13.
- Loewenstein G.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4, 116 (1): 75–98. CiteSeerX 10.1.1.320.1976
. S2CID 11407582. doi:10.1037/0033-2909.116.1.75.
- Kidd C, Hayden BY. . Neuron. November 2015, 88 (3): 449–460. PMC 4635443
. PMID 26539887. doi:10.1016/j.neuron.2015.09.010.
- Berlyne DE. . New York, N.Y.: McGraw-Hill. 1960.
相关条目
- 玩耍
- 好奇害死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