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目

囓齿目哺乳动物中的一,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各两颗会持续生长的门牙,囓齿目动物必须通过啃咬来不断磨短这两对门牙。[1][2]

啮齿目
化石时期:晚古新世 - 现今
水豚,现存最大的啮齿动物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演化支 啮型类 Gliriformes
大目: 啮形大目 Glires
上目: 单门齿上目 Simplicidentat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Bowdich, 1821
亚目

松鼠形亚目 Sciuromorpha
河狸亚目 Castorimorpha
鼠形亚目 Myomorpha
鳞尾松鼠亚目 Anomaluromorpha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

啮齿目松鼠科的花栗鼠

哺乳动物中百分之四十的物种都属于囓齿目,而且在除了南极洲的其他所有大陆上都可以找到其大量的踪迹。一般常见的囓齿目动物有老鼠松鼠花栗鼠囊鼠豪猪河狸仓鼠沙鼠豚鼠八齿鼠毛丝鼠草原犬鼠美洲旱獭[1]囓齿目有尖锐的门牙,可以用来啃咬树干、咬碎食物和咬击掠食者。大多数的囓齿目动物以种子或植物为食,但也有少数以昆虫或甚至鱼类为食。一些物种在历史上被视为害兽,会偷吃人类的储粮和传播疾病。

尺寸和范围

物种种类(但不一定在数量上)来看,囓齿目组成哺乳动物中最大的一目。囓齿目有约2277个物种[3],占了哺乳动物物种数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4]其优势可能是基于其较小的身体、较短的生育周期和能够啃咬及食用多样的食物。[5]

木鼠

囓食目在除了南极洲的其他所有大陆和大多数的岛屿中都可以找到其大量的踪迹,且栖息在除了大海的其他所有地方。囓食目是真兽下纲(除了蝙蝠鳍足类)中唯一不经由人类引入而到达澳洲的动物。

特征

牙齿

典型囓齿目的牙齿系统

囓齿目动物在其上下各有一对门牙,这对门牙会不断地生长,且必须靠咬囓来将其持续磨短;而这也是「囓齿目」这一名称的由来。囓齿目的英文学名Rodent就是来自拉丁文rodere(啃)[6][7]。这些牙齿可用来切断树干、咬开果实外皮或做为防卫用途。囓齿目动物的牙齿外面有珐瑯质,里面有外露的象牙质,所以可以在咬囓之间自行磨尖。囓齿目动物没有犬牙,在门牙前臼齿中间留有缝隙。几乎所有的囓齿目动物都以植物为食,尤其是以种子为食,但也有少数例外,会吃昆虫或鱼类。一些松鼠甚至会吃如主红雀科蓝松鸦雀形目鸟类

体形

水豚,现存最大的囓齿目动物,可重达65公斤。

许多的囓齿目动物都很小:南非小家鼠的成鼠只会长至6公分长及7公克重,西南亚侏儒跳鼠也有相似或稍小的尺寸。但另一方面,亦有少许囓齿目动物如水豚可重达80公斤[8],而已知最大的囓齿目动物,已灭绝的莫尼西鼠(Josephoartigasia monesi)则估计重约1000公斤,且可能重达1534公斤[9]或2586公斤[10]

生态和人类的利用

囓齿目在许多生态系统之中都很重要,因为它们繁延迅速,且可做为食肉动物的食物来源、植物传播的途径和疾病的传染媒介。人类把囓齿目动物用来做为毛皮的来源、宠物、动物实验的模式生物和食物,甚至还会用来测试地雷[11]

非囓齿目的其他目,如翼手目蝙蝠)、树鼩目(树鼩)、食虫目鼹鼠鼩鼱刺猬)、兔形目野兔鼠兔)和食肉目中的鼬科鼬鼠水貂)有时会和囓齿目相混淆。

演化

类似囓齿目的哺乳动物的化石纪录开始于恐龙灭绝的六千五百万年前之后不久之时,即古新世时。不过,有些分子钟的数据猜测现今的囓齿目早在白垩纪晚期就已出现,但也有其他分子差异的研究和化石纪录相符。[12][13]到了始新世结束时,河狸的近亲、睡鼠松鼠和其他类群开始出现于化石纪录之中。一开始是在劳亚大陆(以前北美洲欧洲亚洲还连接时的大陆),然后一些物种移居到非洲,形成了最早期的豪猪下目的物种。然而,在科学界里有一小部份的人认为由粒线体DNA可推测豪猪下目可能是属于不同的演化分支,因此应和囓齿目属于不同的目。从非洲,豪猪下目渡海至南美洲(在渐新世中新世时独立的一块大陆)。到了中新世,非洲撞上了亚洲,使得囓齿目动物如豪猪可以散播到欧亚大陆上。在上新世时,囓齿目的化石出现在澳洲上头。虽然有袋类澳洲上主要的哺乳动物,囓齿目动物亦在大陆上占了哺乳动物百分之二十五的数量。同时,南北美洲相连了起来,一些囓齿目动物也散布到新的土地上头;老鼠往南走去,豪猪则往北走去。

分类

囓齿目有三分之二的物种属于鼠总科。其中,鼠科(蓝)和仓鼠科(红)构成了鼠总科的绝大部份。
  • 松鼠形亚目 Sciuromorpha
    • †科 Allomyidae
    • †科 Reithroparamyidae
    • 睡鼠科 Gliridae
    • 松鼠总科 Sciurida
  •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
    • 梳齿鼠总科 Ctenodactyloidea
      • 梳齿鼠科 Ctenodactylidae
      • †科 Tammquammyidae
      • 硅藻鼠科 Diatomyidae
      • 豫鼠科 Yuomyidae
      • 馕鼠科 Chapattimyidae
    • 演化支 Hystricognathiformes
      • 查干鼠科 Tsaganomyidae
      • 豪猪下目 Hystricognathi
        • 俾路支鼠科 Baluchimyinae
        • 豪猪科 Hystricidae
        • 菲奥鼠小目(非洲豪猪类)Phiomorpha
          • 长尾菲奥鼠科 Myophiomyidae
          • 钻石鼠科 Diamantomyidae
          • 菲奥鼠科 Phiomyidae
          • 肯尼亚鼠科 Kenyamyidae
          • 岩鼠科 Petromuridae
          • 蔗鼠科 Thryonomyidae
          • 滨鼠科 Bathyergidae
          • 似滨鼠科 Bathyergoididae
        • 豚鼠小目(南美豪猪类)Caviomorpha
          • 美洲豪猪总科 Erethizontoidea
            • 美洲豪猪科 Erethizontidae
          • 豚鼠总科 Cavioidea
            • 头刺豚鼠科 Cephalomyidae
            • 刺豚鼠科 Dasyproctidae
            • 兔豚鼠科 Cuniculidae
            • 始豚鼠科 Eocardiidae
            • 花背豚鼠科 Dinomyidae
            • 豚鼠科 Caviidae
          • 八齿鼠总科 Octodontoidea
          • 毛丝鼠总科 Chinchilloidea
            • 毛丝鼠科 Chinchillidae
            • 新绒鼠科 Neoepiblemidae
            • 华毛鼠科 Abrocomidae
  • 河狸亚目 Castorimorpha
    • 河狸总科 Castoroidea
      • 河狸科 Castoridae
      • †科 Rhizospalacidae
      • †科 Eutypomyidae
    • 囊鼠总科 Geomyoidea
      • 始鼠科 Eomyidae
      • †科 Heliscomyidae
      • †科 Florentiamyidae
      • 异鼠科 Heteromyidae
      • 囊鼠科 Geomyidae
  • 鳞尾松鼠亚目 Anomaluromorpha
  • 鼠形亚目 Myomorpha

参考文献

  1. (HTML). [2007-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8).
  2. (HTML). [2007-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8).
  3. Wilson, D. E; D. M. Reeder, eds. .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801882214.
  4. Myers, Phil. . Animal Diversity Web.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useum of Zoology. 2000 [200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3).
  5. Lambert, 2000
  6. Harper, Douglas. .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7. Pearsall, J. (编).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239. ISBN 0-19-860572-2.
  8. . [2008-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9. Millien, Virginie. .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08年5月, 1: –1 [2008-05-27]. doi:10.1098/rspb.2008.0087.
  10. Rinderknecht, Andrés; Blanco, R. Ernesto. (pdf).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08年1月, 275: 923–928 [2008-05-27]. doi:10.1098/rspb.2007.1645.
  11. Wines, Michael. . The Age (The Age Company Ltd.). 2004-05-19 [200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A rat with a nose for landmines is doing its bit for humanity" Cited as coming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in the article.
  12. Douzery, E.J.P., F. Delsuc, M.J. Stanhope, and D. Huchon. .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2003, 57: S201. doi:10.1007/s00239-003-0028-x.
  13. Horner, D.S., K. Lefkimmiatis, A. Reyes, C. Gissi, C. Saccone, and G. Pesole. .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07, 7: 16. doi:10.1186/1471-2148-7-16.

延伸阅读

  • Adkins, RM; Gelke, R. M. E. L.; Rowe, D.; Honeycutt, R. L. .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01, 18 (5): 777–791. PMID 11319262. 已忽略未知参数|author-separator= (帮助)
  • Carleton, M. D. and G. G. Musser. 2005. "Order Rodentia," pp. 745–752 in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 Leung, LKP; Cox, Peter G.; Jahn, Gary C.; Nugent, Robert. . Cambo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002, 5: 21–26.
  • McKenna, Malcolm C., and Bell, Susan K. 1997. Classification of Mammals Above the Species Level.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631 pp. ISBN 978-0-231-11013-6
  • Nowak, R. M. 1999. Walker's Mammals of the World, Vol. 2.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 Steppan, S. J.; Adkins, R. A.; Anderson, J. . Systematic Biology. 2004, 53 (4): 533–553. PMID 15371245. doi:10.1080/10635150490468701.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UCMP). 2007 "Rodent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Wilson, D. E. and D. M. Reeder, eds. 2005.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外部链接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啮齿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啮齿目
动物学,骨骼学,比较解剖学:
其他: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