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
妒忌(英语:)又称忌妒、嫉妒,是一种人与人关系性的体现;是人的一种情感表现。意思是由于怨恨、察觉且觊觎他人享有之利益,并欲将其窃据、占为己有,因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与心理状态[1]。一般让人感受到的是难受的滋味,强烈的妒忌心可能会产生憎恨。
![]() 人际关系 |
---|
例如在家庭中的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看到另一个得到较多来自亲属的关心时,容易产生这种情感;又如在学校里,看到他人比自己的考试成绩更好,并得到了师生的瞩目时,会产生这种情感;又比如在职场中,同事的表现比自己更好、因此得到上司赏识时,会有这种情感;另外,在社会上,看到他人因幸运或偶然而获得较优厚待遇、较好的际遇或更高的成就时,亦可能心中不忿;看到他人因较好的先天条件、较优渥的家境、裙带关系或荫袭,而获得较多的机会和竞争优势,感到不服气或忿恨,产生消极的羡慕情绪,类似妒忌。
心理学
宗教
羡慕(嫉妒)是基督教会的七宗罪之一。《出埃及记》第20章第17节参说道:「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在伊斯兰教中,羡慕(阿拉伯语中称哈萨德(حسد))可以摧毁一个人的事迹。因此,我们必须满足于上帝所给予他们的,并说Maashallah(上帝意志的话)。
相关概念
- 嫉贤妒能
- 妒能害贤
- 妒功忌才
- 掩贤妒善
- 天妒英才
- 天妒红颜
- 同类相妒
- 燕妒莺惭
- 莺猜燕妒
- 因妒成恨
- 好斗善妒
- 妒悍多诈
- 疾裘妒枕
参考数据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妒忌 于2011年4月11日查阅
- (英文)Smith, Richard H. and Kim, Sung He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7, Vol. 133, No. 1, 46-64.
- (英文)Bailey, Nathan. . London. 1737 [2012-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 (英文)Bailey, Nathan. . London. 175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