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蒲
大林蒲是位于台湾高雄市小港区的一个滨海聚落,西南滨台湾海峡,东边则是紧邻高雄临海产业园区,北边是目前已经迁村的红毛港,南边是邦坑、凤鼻头。大林蒲境内或邻近的大型工厂有中油大林炼油厂、台电大林发电厂及中钢公司等[1]。
大林蒲 | |
![]() 《台湾堡图》中的大林蒲 | |
表记 | |
---|---|
汉字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历史沿革
大林蒲的开基者,于永历十五年(1661年)随延平郡王郑成功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自福建漳州迁移来台,由西海岸茄萣边登陆,屯垦定居。因此地野林草埔茂盛,故取名为「大树林」、「大林埔」。当移民砍林辟地垦成良田时,林地存于农地之间,由于林中树木种类繁多,乃统称「林」为地名;蒲当「埔」用,也即草木丛生的野地,最后终于成为其地名[2][3]。
道光十七年(1837年),凤山县知县曹谨为了要开曹公圳,于凤鼻头山麓凿建大型抽水机[4],中林子及追港仔一带居民被迷信所祟,认定龙脉损害,朝夕不保,乃相继迁入大树林定居,新居住地就以具有驱邪的香草-菖蒲的「蒲」字,取代原来的「埔」字,从此易名为大林蒲[5]。
大林蒲于清朝时代以「顶冲下蒲」闻名。「冲」指右冲,即今右昌;「蒲」指大林蒲,此两地都以「飞脊厝」齐名。屋脊一如庙宇左右齐飞,是科举功名的标帜。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时代,据传大林蒲在嘉庆年间,共出吴凤鸣与陈妈得等两位进士,以及一位秀才邱文[6]。然而,经查阅清代台湾进士名录之后,嘉庆年间台湾并无进士,且两人亦未名列于进士榜中[7]。因此,所谓的「进士」之说,其实仅是「岁贡」,由于民间对「科举」不甚了解,故误以为贡生就是进士[8]。
1933年时,大林蒲人口有2454人[9]。
地方庙宇宗教文化

如同台湾各地的庙宇宗教文化,大林蒲凤林宫是大林蒲最大的庙宇,也是大林蒲的文化活动中心。
凤林宫的庙史可追溯自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主要奉祀温府、朱府和池府千岁。民国六十三年(1974年)时,政府开发临海工业区,凤林宫旧址的部分土地被征收,且信徒鉴于庙宇建筑陈旧不堪,遂发起募捐重建,于民国六十七年(1978年)建成至今[10]。
凤林宫位于二楼,一楼为广场,多数当地居民经常在此休憩聊天。庙口广场有一个小戏台,且有许多摊贩在此摆摊。除了每天的早市以外,每周四于庙口广场也有夜市,可说是大林蒲经济活动最为热络的地方。
迁村议题
市区1条丙烯管线就被炸成这样,「大林蒲地下有百支管线」,民众的惊恐难以言喻。 | ||
——凤林里长 许再生 2014/08/17 |
继邻近的红毛港迁村完成后,高雄市政府于2011年与2016年办理迁村意愿的民意调查,有七成以上居民同意迁村[11]。
2015年及其过去数年来因为南星计划新的游艇产业园区的环保议题[12],再加上大林蒲通往高雄市区的交通要道中林路的坍塌事件[13][14]及高雄气爆,使大林蒲迁村议题持续发酵。
马英九政府估计迁村费用共需要700亿元并要求高雄市政府尽快办理[15],然而高雄市政府无力独自负担高额的迁村相关费用,在迁村计划前途未卜的情形下,迟迟无法开展初步的迁村普查[1]。
2016年5月,政党轮替后,该计划重新获得中央政府的支持。11月19日时,行政院长林全率领高雄市长、中油、中钢、台电董事长以及台湾港务公司总经理前来大林蒲,和当地居民座谈,也为当地多年承受的污染,向他们鞠躬致歉,从大林蒲讨论迁村议题起,林全是第一位到大林蒲关注的行政院长[16]。
获得中央力挺的高雄市政府于2017年[17],在大林蒲和凤鼻头举办多场迁村普查说明会[18],并开始进行迁村普查。
2019年10月8日,行政院核定「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区申请设置计划」,总经费为新台币1,054亿元[19],其中589亿元用于大林蒲迁村[20],原地居民将被被安置在高雄国际机场北侧、交通部航港局及台湾糖业公司经管之52.4公顷土地,住商土地一坪换一坪不变,目前迁村户数是1万1753户,超过2万人[21]。
参考文献
- 王淑芬. . 大纪元 www.epochtimes.com. 2014-08-17 [2017-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中文).
- .
- .
- . 文建会. [2017-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7).
- 谢孟宓. 高雄市小港区大林蒲闽南话研究.高雄师范大学台湾文化与语言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年.
- 高雄市里政信息网:大林蒲,. [2014-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清代台湾进士表,http://distance.shu.edu.tw/taiwan/ch11/CH11_SEC04.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黄福镇. 2000,《大高雄风土志》。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杨仓亭. 2006 〈「小港区的由来」演讲活动纪实〉,《高市文献》,第19卷,第4期,页159―164。
- . 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 1934.
- . [2011-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 . 2017-02-12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 .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 中时电子报. . 中时电子报.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中文(台湾)).
- . 大纪元 www.epochtimes.com. 2016-09-19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中文(台湾)).
- 唐佩君. . 大纪元 www.epochtimes.com. 2014-08-20 [2017-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中文).
行政院政务委员杨秋兴表示,高雄气爆后管线不回填,但台湾不能没有石化产业,中央正规划高雄石化专区,但同时高雄市政府应解决专区周遭居民迁村事宜。杨秋兴同时也是国民党高雄市长参选人,今天接受飞碟电台主持人唐湘龙访问,针对高雄气爆后如何兼顾安全及石化产业发展,提出上述看法。
- 王荣祥、洪臣宏. .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6-11-20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中文).
- 谢梅芬. . 联合新闻网. 2017-08-04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中文).
- 联合新闻网. . 即时.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 林河名. . 联合新闻网. 2019-10-08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中文(台湾)).
行政院长苏贞昌今天下午接受民进党立委赖瑞隆质询时表示,他已正式核定高雄乡亲非常关心的大林蒲迁村案,预计投入1054亿元经费(其中公务预算390亿元、自偿率64.52%)。行政院秘书长李孟谚表示,大林蒲迁村案影响达2万居民,堪称台湾自治史上最大的迁村计划。
- 王荣祥. . 自由时报. 2019-10-08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8) (中文(台湾)).
立委赖瑞隆今日针对他长期关心的大林蒲2万居民迁村进度,质询行政院长苏贞昌。行政院长苏贞昌表示,大林蒲迁村一案已于今(8)日核定,589亿迁村经费,住商土地一坪换一坪不变,期待给人民更好的生活环境。
- 王淑芬. . 中央社. 2019-10-08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中文(台湾)).
行政院8日核定高雄市大林蒲迁村计划,预计投入1054亿元经费,未来居民将会被安置在高雄机场北侧,航港局及台糖公司经管52.4公顷的土地,目前迁村户数是1万1753户、逾2万人。
- .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6-11-19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中文).
20. 谢佳卿〈消失的桃花源〉《台湾源流》1996夏季刊
外部链接
- 地球公民基金会-大林蒲求生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