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昌
历史
「右昌」一名按一般说法是源自郑氏势力的「右冲镇」部队,右昌即是该镇所设屯开垦之地[1],其地名也是从军队建置名称「右冲锋镇」而来,右昌地理位置位于古代万丹港(今左营军港)之北,故当地在清朝是以鱼塭著名。日治时期1920年(大正9年)10月1日,在此设大字时名为「右冲」,下有「右冲」、「苦瓜寮」小字,隶属于高雄州高雄郡左营庄(新制街庄)。[2]1924年(大正13年)12月25日,高雄郡废郡,左营庄改隶属于冈山郡。[3]1940年(昭和15年)10月1日,左营庄废庄,本地区改隶属于州辖高雄市。[4]
在1933年统计中,「右冲」一区有人口2214人[5]。
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初期,将日治时期「右冲」、「援中港」、「下塩田」等大字并为右冲区,1946年右冲区又与楠梓区、后劲区整并为楠梓区,从此右冲之名称不再出现于行政区划。
风俗民情
赫赫有名的「右昌杨家」以经营鱼塭事业致富,在清末出了五个秀才,成为右昌地区最著名的家族,从当时修建的大厝,可看出其气派,大厝现为市定古迹,也是右昌的著名景点。
文化资产
- 右昌杨家古厝(市定古迹)
教会
- 右昌长老教会
- 右昌长老教会敬拜中心
- 莒光长老教会
- 中泰长老教会
- 基督教宣道会右昌堂
- 莒光循理会
参考来源
- . 后劲文物馆. 2007. ISBN 9789868394209.
- 台湾总督府、台湾日日新报社合编 (编). . 成文出版社. 1921年.
- . 台湾总督府府报号外. 1924-12-25: 2.
- .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40-09-22, 第3998号: 63.
- . 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 193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