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九约

四环九约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初期时,华人对香港岛北岸的维多利亚城行政区划的俗称。

维多利亚城地图(1908年出版)

历史

这个系统由1857年开始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停用。沿着昔日维多利亚城边缘上的一组界碑,称维多利亚城界碑,或曰四环九约界碑

值得留意的是「四环九约」中的九约其实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经过多次修订,有多个版本。

四环

四环为较笼统的分类,包括以下4个区域:

四个人口集中的旺盛市区分段地域,当时香港粤语叫环头。四环以外的地方(如港岛东部及南部)称为环尾。

九约

九约其实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经过多次修订,有多个版本。九约更只是虚数,一度有多达十个约。

1857-1858 七约1858-1866 八约1866-1888 九约1888-1930 十约1930-1942 九约
坚尼地城坚尼地城
石塘咀石塘咀石塘咀石塘咀
西营盘西营盘西营盘西营盘西营盘
上环上环上环上环上环
太平山太平山太平山太平山
中环中环中环中环中环
下环下环下环下环下环
湾仔湾仔湾仔
黄泥涌黄泥涌宝灵顿宝灵顿鹅颈
扫杆埔扫杆埔扫杆埔扫杆埔扫杆埔

[2]

参见

参考文献

  1. . [2010-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2).
  2. 施志明. . 香港: 白卷出版有限公司. 2022. ISBN 978-988-74871-3-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