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汤兴

吴汤兴客家语:Ng11 Tong24-hin241860年—1895年8月28日),原名汤新兴[1]绍文台湾苗栗铜锣湾客家人乙未战争抗日人士[2]义勇军大统领(即民兵总司令)。

吴汤兴
义军将领
前任:无,职位设立。
继任:无,乙未战争台湾民主国战败,台湾日治时期开始。
吴汤兴
全台义军大统领
国家 大清(1760-1895)
台湾民主国(1895)
时代19世纪末
吴姓
汤姓
绍文
族裔台湾客家人
信仰道教
出生咸丰十年(1860年)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苗栗堡铜锣湾(今苗栗县铜锣乡
逝世永清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1895年8月28日(1895岁—08—28)(35岁)) 
台湾民主国八卦山
祠庙国民革命忠烈祠文烈士祠
乙未战争

生平

吴汤兴之母吴秋妹为淡水厅苗栗堡樟树林庄人(今苗栗县铜锣乡樟树村)人,因家无兄弟,故招赘只身到台湾谋生的汤四为夫,生四子。汤四,字悦来,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今蕉岭县)高思村人[3]祖籍福建宁化[4],原配丘氏,为丘逢甲之亲戚。长子传嗣吴家而取双姓为吴汤兴,其余三子为汤新兰、汤新河、汤新汉皆从父姓[5]。吴汤兴曾为生员[2],亦学习武艺,以行侠仗义闻名于乡里[6]光绪十六年(1890年),和生员邱国霖[7]在苗栗县铜锣湾街倡建铜锣乡关帝庙,俗称「九湖恩主公庙」[8]

1895年4月,清廷甲午战争战败而签订马关条约,割让福建台湾省日本。消息传至台湾后,众人成立台湾民主国,各地皆起兵响应,吴汤兴亦召集乡勇筹备守卫乡里[6]

5月29日,日军近卫师团登陆澳底乙未战争遂起。6月中旬,台北城失陷,吴汤兴召集众人祭旗,面向北方发誓:「是吾等效命之秋也。」众人皆起而应和。当时徐骧起义于苗栗,姜绍祖起义于北埔[6],吴汤兴召集众人,誓言合作抗日。6月15日,吴汤兴领民兵北上支持时,前锋邱国霖杨梅坜遭遇日军,经众军合击,日军稍有退却。但随后日军增援攻下新竹城,图谋顺势南下。苗栗知县李烇与吴汤兴商议战情后,急派徐炳文赴台中告急,而徐骧则协同新楚军力守竹南尖笔山,日军无法前进[6]

8月8日,日军大队攻陷尖笔山,乘势进攻苗栗。苗栗无城不易防守,吴汤兴和徐骧俱退入彰化。8月17日,日军攻入三叉河堡(今三义乡),与留守部队发生冲突,吴汤兴部将钟享泽战死,至此日军得以直接威胁大甲溪流域。8月24日,日军涉大甲溪,破葫芦墩(今丰原区[6]。8月26日,台中为日军占领。吴汤兴与徐骧合守彰化八卦山砲阵地。8月28日黎明,日军攻山,特别以一部队直扑军营。吴汤兴和徐骧率军交战,炮火猛烈,吴汤兴因而阵亡[6]。其妻黄贤妹闻讯后,投水自尽;虽被旁人救回,之后仍绝食而死[9][10]

纪念

现于国民革命忠烈祠文烈士祠设有其与其战友之灵位以供后人进行凭吊。

相关影视

参考数据

  1. .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3).
  2. . 台湾记忆. [201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3. .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3).
  4. .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3).
  5. 李仁承,《台湾先贤烈专辑(第三辑)吴汤兴传》,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8年,第83-85页
  6. 连横,《台湾通史》,卷三十六 列传八
  7. 邱国霖,苗栗县铜锣湾客家人,庠生。(苗栗县志,人物志上册,494页)。
  8. . [201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9. 李仁承,《台湾先贤烈专辑(第三辑)吴汤兴传》,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8年,第76、82页
  10. 陈文德,《1895年.决战八卦山》,远流出版事业,1995年,第293页

参见

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zh;zh-hans;zh-hant|

  1. 吴汤兴招募义军告示}-
-{zh;zh-hans;zh-hant|
  1. 吴汤兴招募义军告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