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骧
徐骧(1860年—1895年[2]),苗栗头份客家人,为乙未战争的客家义勇军领袖。
徐骧 | |
---|---|
义军将领 | |
![]() 徐骧纪念公园徐骧铜像 | |
国家 | ![]() |
时代 | 19世纪末 |
姓 | 徐姓 |
名 | 骧 |
族裔 | 台湾客家人 |
信仰 | 道教 |
出生 | 咸丰十年(1860年)![]() |
逝世 | 永清元年十月二十日(1895年10月20日)[1](一说10月13日)![]() |
祠庙 | 国民革命忠烈祠文烈士祠 |
经历 | |
发生背景
1894年,日本势力西进朝鲜半岛,朝鲜之宗主国大清光绪帝决定对日宣战。甲午战争结果为清朝失利,双方在日本下关展开谈判。事前,光绪帝同意改革派奏请,裁示:「巨额赔偿,不割让寸土。」谈判陷入僵局之际,大清太皇太后慈禧出面裁示:「联合外力,保卫辽东;万不得已,割舍台湾[3]。」
最后清政府的代表李鸿章在日本进迫下,遂割让福建台湾省。消息传台,人心愤慨,成立台湾民主国。民间组织民军,企求联合全岛志士合力抵御来接收的日本军队。日军在艋舺士绅的引导下,首先入主台北城,惟当时各地义军群起抗日。
抗日事迹
时年35岁的徐骧散尽家财,号召乡民组成「田赋军」,与吴汤兴和姜绍祖共结民兵抗日[4]。此后,徐骧投身于乙未战争的抗日先锋行列,全台南北转战数次,于吴汤兴与姜绍祖战死后,徐骧加入南台湾义军,多次歼灭日本军队。徐骧最后在斗六的缠斗中阵亡时[2](史书另一记载于台南战役被砲击身亡[1]),刘永福说道:「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人[5]。」
纪念
现于国民革命忠烈祠文烈士祠设有徐骧与其战友之灵位供后人进行凭吊。
民间也肯定徐骧为「台湾抗日领袖第一人」[7],在黄南球所编写之新竹县志中甚多表扬。[8]该公园已于2010年2月26日成立于头份市的高速公路桥下[9]。
注释
- 黄秀政. .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2: 244. ISBN 9570506237.
- 许雪姬. . 台北市: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3: 640. ISBN 9570174293.
- 孙孝恩. . 台北市: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9. ISBN 9570515899.
- 蓝博洲. . 台北市: 时报文化. 1994. ISBN 9571314870.
- 苗栗县志
- 邱俊吉. . 中国时报. 2005-12-28 [201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3) (中文(台湾)).
- .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 2007-07-25 [2011-03-10] (中文(台湾)).
- 彭健礼. . 自由电子报. 2009-02-17 [201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5) (中文(台湾)).
- 徐骧铜像揭幕 纪念公园落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