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乡
北埔乡(台湾客家语海陆腔:bed buˋ hiongˋ)位于台湾新竹县西南方,西邻峨眉乡,北邻宝山乡,东接竹东镇,南至五指山与五峰乡毗邻,西南与苗栗县相连。行政区域东西宽约8公里,南北长约12.8公里,面积约50.667平方公里[1]。
北埔乡 Beipu Township 旧称:大隘 | |
---|---|
乡 | |
![]() 北埔乡位置图 | |
坐标:24°39′50″N 121°04′05″E | |
国家 | ![]() |
省 | 台湾省 |
上级区划 | 新竹县 |
下级区划 | 9村96邻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北埔乡公所 (立法机关:北埔乡民代表会) |
• 乡长 | 庄明增(北埔乡乡长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50.6676 平方公里(19.5629 平方英里) |
海拔 | 344 公尺(1,129 英尺) |
人口(2024年2月)(3,090户) | |
• 总计 | 8,496人 |
• 排名 | 11 |
• 密度 | 168人/平方公里(434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邮递区号 | 314 |
户政数据代码 | 10004090 |
毗邻 | 竹东镇、宝山乡、峨眉乡、五峰乡;苗栗县 |
网站 | http://www.beipu.gov.tw/ |
清领时期以前的北埔乡原为赛夏族与其他平埔族原住民的混居地与猎场,清道光十五年(1835),淡水同知李嗣邺先后下令粤籍姜秀銮与闽籍林德修、周邦正仝立合约,闽粤各募资本一万二千六百圆,共同设立闽粤合股之武装拓垦组织「金广福垦号」拓垦位于新竹东南方之大隘地区,范围包括今日之北埔乡、宝山乡、峨眉乡等地,其后客家人入垦移民当地,因此北埔乡居民现以客家人为多数,乡内客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5%,是台湾客家人比率较高的地区。
地理
地形
北埔乡地形以山地及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因受树状分布溪流之切割而形成位置偏北的北埔、南埔为中心之二大台地。但由于山地与台地之间落差大、水流急,溪流集水区也不够大,无法形成较宽广之冲积平原。北埔盆地标高约介于90至150公尺之间,地势平坦且土质肥沃,加上灌溉水源丰沛,故早期即已被开发成梯田,为全乡之谷仓。盆地周围之丘陵地形标高大抵介于90至200公尺之间,当地居民多开辟成为茶园、果园或梯田。
水文
北埔乡境河川密布,均属于中港溪支流峨眉溪水系。大坪溪为全乡最长河川,发源于县界南侧约500公尺处的鹅公髻山东北坡,经五峰乡流进北埔后,由南向北流至北埔台地,先后汇集来自东方的大湖溪及来自东北方的水磜溪后,进入峨眉乡境,随后再汇集来流经南埔台地之番婆坑溪,成为峨眉湖的主要水源之一。
政治
历届乡长
- 第1届姜焕蔚
- 第2届彭瑞凤
- 第3-4届姜崇寿
- 第5届彭荣发
- 第6届陈木枝
- 第7-8届姜炫镖
- 第9届庄坤炎
- 第10-11届彭瑞铎
- 第12-13届陈正顺
- 第14-15届何松旺
- 第16届春海
- 第17届姜良明
- 第18-19届庄明增
古迹


金广福公馆是新竹县境内唯一的国定古迹(原国家一级古迹),创建于1835年(清道光15年),为粤籍姜秀銮及闽籍林德修、周邦正在清朝官方支持之下所共同设立的闽粤合股之拓垦组织(俗称金广福大隘)之垦隘指挥中心及开垦办事处。金广福之「金」为台商俗例,以金字蒙头取其吉祥之意,「广」代表广东,「福」代表福建,这在台湾早期闽、粤两地互斗严重情况下,堪称少见,为台湾闽粤族群之合作立下典范。
金广福公馆的建筑形式为两进一院之四合院格局,其两侧还各有一条外横屋。右外横屋于1935年大地震后改建为日式建筑,而左外横屋目前仍维持清代原有格局。
教育
国民中学
- 新竹县立北埔国民中学:为全乡最高学府,校址位于埔尾村,创立于1953年,初名为新竹县立竹东中学北埔分部。1956年独立为新竹县立北埔初级中学。1968年改制为新竹县立北埔国民中学[6]。
目前全乡国小在学学生人数计八百余人,国中在学人数三百余人,合计一千二百余人。高中以上学生则需赴外地就读,目前国中毕业生升学率达九成以上[7]。
国民小学
北埔在新竹县东部山区一带是属于较早开发之地,文风鼎盛。在人口全盛时期,全乡共有国小三所-北埔国小、大坪国小、内丰国小,另有北埔国中一所。近年来受到乡村人口外移的影响,位于山区(外坪村内大坪地区)的内丰国小先是降级成为分校,不久后亦在1994年(民国83年)裁撤,从此走入历史[7]。
- 新竹县北埔乡北埔国民小学:创立于1898年(日明治31年),为全乡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最初名为「新竹国语讲习所北埔分教场」,位于今慈天宫旁。1902年迁至埔尾村近市区处之现址,1941年(昭和16年)更名为「北埔国民学校」,1968年(民国57年)再改制为「新竹县北埔国民小学」[8]。创校百余年来,已造就无数人才。
- 新竹县北埔乡大坪国民小学:创立于1941年,初为「北埔国民学校大坪分教场」,校址位于外大坪集会所(外坪村)。1946年(民国35年)8月独立为「大坪国民学校」。1956年设立内坪分班,该分班于1959年升格为分校,1961年再独立为内丰国民学校。1968年改制为大坪国民小学以迄于今[9]。
交通
公路
台3线:以东北-西南走向贯穿县境北部的省道台3线为北埔乡最主要的联外道路,向东北通往竹东镇下公馆地区后,可经由东西向快速道路台68线通往国道3号、国道1号,即可快速转赴全台南北各地。亦可在竹东下公馆续沿台3线本线通往横山乡、关西镇,并可远达桃园市及新北市、台北市。
台3线向西南可通往峨眉乡市区,至苗栗县头份市珊珠湖后,可经由县道124号通往国道1号,即可快速转赴全台各地。亦可在头份市珊珠湖续沿台3线本线通往三湾乡、狮潭乡、大湖乡、卓兰镇,并可远达台湾中、南部。[10]
另一联外道路为新竹市区三号道路(市竹3线),为北埔地区经由宝山乡通往新竹市区之主要信道。随着新竹市区生活圈的快速发展,加上新竹科学园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北埔乡与新竹市区的来往更加频繁,该道路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北埔乡境内乡道有竹37线。乡内各村连络道路因地形关系大致形成一封闭体系,并以北埔市街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1]乡道竹37线为全乡最主要的南北向连络道路,向北可通往竹东镇,向南贯穿全境后,可通往苗栗县东河地区[11]。
参考数据
- 引用来源
- . [202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202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5).
- . 新竹县北埔乡公所.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7) (中文(台湾)).
- . 新竹县北埔乡公所.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中文(台湾)).
- 施添福等,《新竹市志:卷三 政事志》,新竹市政府,1996年3月,第64页
- 《学校简介:校史沿革》,新竹县立北埔国民中学官方网站
- . [202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 . [2010-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6).
- . [2010-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6).
- 《台湾走透透:地图王》,户外生活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第24、25页
- 《台湾走透透:地图王》,户外生活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第32、33页
- 书籍
- 施添福等编纂. . .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0. ISBN 978-986-02-4935-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