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群岛
南洋群岛(日语:/),又称南洋诸岛或内南洋,是国际联盟委托日本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托管地,包括现在的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委任统治地域南洋群岛 | |||||||||
---|---|---|---|---|---|---|---|---|---|
1919年—1947年 | |||||||||
![]() 国旗
![]() 国徽
| |||||||||
![]() 1921年的太平洋政治形势图,标示「日本委任统治」(Japanese Mandate)范围内为南洋群岛 | |||||||||
地位 | 国际联盟托管地 | ||||||||
首都 | 科罗尔 | ||||||||
常用语言 | 日语(官方) 南岛语言 | ||||||||
日本天皇 | |||||||||
• 1919–1926 | 大正天皇(嘉仁) | ||||||||
• 1926–1947 | 昭和天皇(裕仁) | ||||||||
南洋厅长官 | |||||||||
• 1919-1923 (首) | 手冢敏朗 | ||||||||
• 1943–1946 (末) | 细萱戊子郎 | ||||||||
历史时期 | 大日本帝国 | ||||||||
• 凡尔赛条约 | 1919年6月28日 | ||||||||
• 太平洋群岛托管地 | 1947年7月18日 | ||||||||
货币 | 日元 | ||||||||
| |||||||||
今属于 | ![]() ![]() ![]() ![]() |
历史
西方国家的殖民
1899年以前全境属西班牙殖民地-由菲律宾都督府统治的西属东印度群岛,美西战争后,美国只愿意接管此区最大岛屿关岛,其余岛屿卖给德意志帝国,由德属新几内亚管辖。基于英日同盟的关系,日本在1914年8月23日对德国宣战,并在1914年10月出兵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与马绍尔群岛。
日本的托管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依照凡尔赛和约,将德属新几内亚赤道以北的部分交由大日本帝国托管统治。
和母国遥远而消极统治的西班牙与德国不同,日本获得南洋群岛后,设置南洋厅,与国策会社的南洋兴发株式会社。开始进行基础设施的开发,并着手扶植开拓、产业、医疗与教育。
南洋的新领土吸引了不少日本人的移住,人数高达10万以上。教育上,有为了日本人儿童所设立的寻常小学校,也有为了提供当地人儿童基础日语教育所设立的公学校。交通上,有许多由横滨港或大阪港出发的航线可达南洋诸岛,到了1930年代也开设了与东京之间的民航航线。1941年设立帕劳放送局后,也开始提供了广播的放送。
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因此南洋群岛实际上成为大日本帝国的直辖领地。
主要岛屿
名称 | 日文 | 罗马字 | 面积(km²) | 群岛别 | 支厅别 | 今属 |
---|---|---|---|---|---|---|
塞班岛 | Saipan | 185 | 马里亚纳群岛 | 塞班 | ![]() | |
天宁岛 | Tinian | 98 | 马里亚纳群岛 | 塞班 | ![]() | |
罗塔岛 | Rota | 125 | 马里亚纳群岛 | 塞班 | ![]() | |
关岛 | Guam | 568 | 马里亚纳群岛 | 美国属地 | ![]() | |
雅浦岛 | Yap | 216 | 加罗林群岛 | 雅浦 | ![]() | |
巴伯尔图阿普岛 | Babeldaob | 370 | 加罗林群岛 | 帕劳 | ![]() | |
科罗尔岛 | Korror | 8 | 加罗林群岛 | 帕劳 | ![]() | |
贝里琉岛 | Peliliou | 20 | 加罗林群岛 | 帕劳 | ![]() | |
安加尔岛 | Angaur | 8 | 加罗林群岛 | 帕劳 | ![]() | |
维诺岛 | Harushima | 22 | 加罗林群岛 | 特鲁克 | ![]() | |
托诺瓦斯岛 | Natsushima | 9 | 加罗林群岛 | 特鲁克 | ![]() | |
费凡岛 | Akishima | 14 | 加罗林群岛 | 特鲁克 | ![]() | |
乌曼岛 | Huyushima | 5 | 加罗林群岛 | 特鲁克 | ![]() | |
乌多特岛 | Getsuyō | 7 | 加罗林群岛 | 特鲁克 | ![]() | |
托尔岛 | Suiyō | 23 | 加罗林群岛 | 特鲁克 | ![]() | |
Polle岛 | Kinyō | 12 | 加罗林群岛 | 特鲁克 | ![]() | |
波纳佩岛 | Ponape | 375 | 加罗林群岛 | 波纳佩 | ![]() | |
科斯雷岛 | Kusai | 116 | 加罗林群岛 | 波纳佩 | ![]() | |
贾卢伊特岛 | Jaluit | 8 | 马绍尔群岛 | 贾卢伊特 | ![]() |
地理
马里亚纳群岛是由海底火山形成的火山岛,其它岛屿则是由海底珊瑚礁形成的珊瑚岛。
往北是小笠原群岛(日)、南鸟岛(日)、威克岛(美),东北方是夏威夷群岛(美),东方是豪兰岛(美)、贝克岛(美)、吉尔伯特群岛(英),东南为瑙鲁(英),南方是所罗门群岛(英)、俾斯麦群岛(澳)与新几内亚岛(澳、荷),西方为菲律宾群岛(美)。
人口


日本人移入南洋群岛后,人口大幅增加。南洋厅政府最初以冲绳人为主要招揽目标,但也不少来自贫穷的东北地方居民移入南洋群岛。在农民移入之后,商店、料理屋、艺妓与酌妇业也随之移入,南洋群岛从德国人居留地,发展为日本新兴城镇[2]。
昭和14年(1939年)12月末(『第9回南洋厅统计年鉴 昭和14年』)
- 总人口 129,104人
- 日本人(包含台湾人和朝鲜人) 77,257人
- 岛民(查莫诺族、卡那卡人) 51,723人
- 外国人 124人
民族构成
- 日本人(包含台湾人和朝鲜人)
- 日治时代开始时日本人人口虽然只有数十人,但到了1939年时已经超越七万人以上,超越当地岛民的人口。随着南洋兴发株式会社对塞班支厅的开发,超过4万的日本人移入岛民人口只有3千的塞班支厅,日本人成为塞班支厅的多数民族。日本人人口第二多的则是帕劳支厅。其中从本籍来看最多的是冲绳县民,也因为如此泡盛是当时的帕劳特产。
- 岛民
- 日治时代前就居住于南洋群岛的查莫罗人和卡那卡人,被归类为岛民。由于是采取托管的统治型态,并没有像朝鲜人和台湾人一样拥有日本国籍。
- 查莫罗人
- 查莫罗人是马里亚纳群岛的原住民,部份住于雅浦岛。受到西班牙殖民影响,西化程度较高,一般居住于西式房屋、着西服、有跳西洋舞蹈的习惯、信仰罗马天主教,在历代的殖民政府中担任辅助职务。在日本统治下,获得比卡那卡人更好的优待。主要居住于马里亚纳群岛,也有些居住于雅浦岛[3]。
- 卡那卡人
- 查莫罗人以外的岛民则称作「卡那卡人」,大洋洲诸民族的总称,不同岛屿有着不同语言。分布在马里亚纳群岛以外的所有岛屿,塞班岛也有部分从加罗林群岛移住的卡那卡人。着兜裆布、腰蓑等「南洋风」的服饰。
- 外国人
- 外国人大多是神职人员和商人,其中原殖民母国留下来的西班牙人和德国人比较多。后来统治南洋群岛的美国人,在当时只有10个人左右。
行政
虽然南洋厅法律上的行政中心为帕劳柯罗,然而军事上与经济上的中心实际上为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5],同时塞班也发展为一个日本人占多数的城镇。塞班支厅的加拉班町(又称柄帆町),帕劳支厅的柯罗町与波纳佩支厅的科洛尼亚町逐渐发展为与日本内地无异的小城镇,甚至有电影院、餐厅、美容院以及料亭[6]。另外,日本帝国海军也将特鲁克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海军据点[7]。
司法
南洋群岛的审判制度为二审制。一审法院的地方裁判所设立于帕劳、塞班和波纳佩,二审法院的高等裁判所设于帕劳。此外,支厅长对于轻微的刑事案件被授予即决权(简易判决)。
教育

日本人的儿童与岛民儿童被完全隔离开来,对于日本人设立了与内地相通的教育机关。无论是修业年限或是教育课程上,都采用无异与日本内地的教育体制。
对于岛民儿童则设立了三年制的公学校。教育上着重于修身和国语(日语)的熟练,表现优秀的儿童可以在修完三年后进修二年制的补习科。1926年,设立了更高端的进修学校木工徒弟养成所,培养岛民技术人材。
自然资源
农作物方面主要有甘蔗、面包树、木薯、芋、甘𫉄、番木瓜等蔬果。渔业方面有鲣鱼、鲔鱼、珊瑚、玳瑁等渔获;贝类方面则有阿拉弗拉海采集的白蝶贝与雅浦岛、帕劳海域的高瀬贝。矿业方面:安加尔、贝里琉、托比、グリメス、罗塔等岛出产磷矿;帕劳则是出产铝土矿。
时区
马绍尔群岛、波纳佩岛采用南洋群岛东部标准时(GMT+11),特鲁克环礁、塞班岛采用南洋群岛中部标准时(GMT+10),雅浦岛、帕劳采用与日本中央标准时同样的南洋群岛西部标准时 (GMT+9)。
注解
- 南洋厅编. . 南洋厅. 1939.
- Myers & Peattie 1984,第196–197页.
- 战后这些居住到雅浦岛的查莫罗人,移民到在日本人被引扬归国后无人岛化的天宁岛。
- 永田宪史『関西大学法学论集:南洋群岛の刑事司法制度』关西大学法学会、2011年
- Axelrod & Kingston 2007,第707页.
- Oliver 1989,第239页.
- Gruhl, Werner.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7 [202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 外地统治机构の研究,第296页.
- 外地统治机构の研究,第298页.
- 外地统治机构の研究,第299页.
- 仅有零星反抗南洋兴发的农民运动,岛民从未进行独立运动。
参考文献
- Axelrod, Alan; Kingston, Jack A. . H W Fowler. 2007. ISBN 978-0816060221.
- Oliver, Douglas L. . 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1989. ISBN 978-0824812331.
- Peattie, Mark R. "The Nan'yō: Japan in the South Pacific, 1885–1945". In Myers & Peattie (1984). Harvc error: no target: CITEREFMyersPeattie1984 (help)
- Peattie, Mark. . Pacific Islands Monograph Series 4.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8. ISBN 0824814800.
- 南洋庁长官官房编『南洋庁施政十年史』南洋庁、1932年
- 大宜味朝徳『南洋群岛案内』海外研究所、1939年
- 太平洋学会编『太平洋诸岛百科事典』原书房、1989年
- 永田宪史『関西大学法学论集:南洋群岛の刑事司法制度』关西大学法学会、2011年
- 山崎丹照. . 高山书院. 1943 [2023-10-18]. doi:10.11501/1453885. NDL 60013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