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碎
玉碎是指自毁而不委屈求全的行动,该用语的典故出自中国《北齐书·元景安传》中的“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语。其意为人宁可像碎裂的玉石一样壮烈牺牲,也不要像完整的砖瓦一样苟且偷生。在第二世界大战末期,日军以「玉碎」来代称守军全体阵亡的情况。
语源
《北齐书·元景安传》记载,东魏权臣高洋篡位,创建北齐政权,为防元魏皇族东山再起,便将元魏宗室近亲44家700多人处死,以便斩草除根。元魏的远支宗室元景安等人商议请求改姓高,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反对,说:“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话被元景安告密,高洋因此处死了元景皓,赐元景安姓高。[1]
西乡隆盛的诗《偶成》云:「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耻甎全。」
二次大战的玉碎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5月29日,驻守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的日本守军约2,600人经过激战,全体阵亡(实际有29人被俘未死)。当时日本军方考虑到“全灭”的说法对于国民的精神打击过大,为了激励士气,便首次在大本营发表中使用了“玉碎”一词。当时帝国总部的公告如下:
帝国总部公告。自5月12日起,阿图岛守备部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与敌少量兵力和优势兵力进行了浴血奋战,但在5月29日夜,他们给了敌主力最后一击,标志着帝军的精髓,他坚决不展现自己的实力,而是用尽全力,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之后,通信彻底中断,所有人都玉碎了。那些生病或受伤而无法参加袭击的人必须在参加袭击之前自杀。
大本営発表。アッツ岛守备部队は5月12日以来极めて困难なる状况下に寡兵よく优势なる敌兵に対し血戦継続中のところ、5月29日夜、敌主力部队に対し最后の鉄槌を下し皇军の神髄を発挥せんと决し、全力を挙げて壮烈なる攻撃を敢行せり。尔后通信は全く途绝、全员玉砕せるものと认む。伤病者にして攻撃に参加し得ざる者は、之に先立ち悉く自决せり。
日军主要的玉碎战役有:
- 1943年
- 1944年
- 2月5日: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驻军全数阵亡
- 2月23日:马绍尔群岛布朗环礁驻军全数阵亡
- 7月3日:比亚克岛驻军全数阵亡
- 7月7日:塞班岛驻军全数阵亡
- 8月3日:天宁岛驻军全数阵亡
- 8月11日:关岛驻军全数阵亡
- 9月7日:腊蒙守军全数阵亡
- 9月13日:天月守备队全体阵亡
- 9月19日:安加尔岛驻军全数阵亡
- 11月24日:贝里琉岛驻军全数阵亡
- 1945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