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普愿
南泉普愿禅师(西元748年-834年),唐代郑州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人。著名禅宗大师,洪州宗马祖道一大师法嗣。俗姓王,自称「王老师」。
| ||
---|---|---|
![]() | ||
本名 | 俗姓王 | |
出生 | 748年 唐朝郑州新郑 | |
圆寂 | 834年 唐朝池阳南泉山 | |
居住地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南泉山 | |
宗派 | 禅宗 | |
头衔 | 南泉古佛 | |
师承 | 马祖道一 | |
徒弟与学生 | 赵州从谂、长沙景岑、子湖利踪、昙照、西堂智藏 | |
传人 | 赵州从谂、长沙景岑、子湖利踪、昙照、西堂智藏 |
中国禅宗 |
---|
![]() |
![]() |
年谱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西元777年),三十岁,于嵩山会善寺暠律师处受具足戒,开始精研法相宗及律宗毘尼典籍,深入《华严经》、《楞伽经》及三论,并开始四处参学。后至马祖道一门下参学开悟,得游戏三昧,成为道一门下最重要的弟子之一,有「独超物外」之赞 [1]。
唐德宗贞元十一年(西元795年),至池阳(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南泉山,专心禅观,三十年不下山。 唐文宗太和年间(西元827年),受池阳太守和宣抚使陆亘(即陆亘)、护军彭城刘公请求,下山教授门徒。名声远播,时人尊称为南泉古佛。 太和八年(西元834年),告门人曰:「星翳灯幻亦久矣,勿谓吾有去来也」言讫而逝。世寿八十七,僧腊五十八。 [2]
师承
思想、事迹
南泉禅师虽然没有自立宗派,但他承袭了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的学风,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将洪州禅风发扬光大[3]。他常自称为「王老师」,打开了临济宗的棒喝学风[4],也擅长用圆相接引学人,开沩仰宗的先声[5],对于后世禅宗的影响很大。
南泉答粥
南泉禅师曾经提着粥桶,为僧众盛粥,马祖道一问︰「桶里是甚么?」南泉禅师直接大骂︰「遮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意思是「你这老头!应该闭嘴,问这甚么问题?」马祖大师真的闭嘴了。从此,他的同学没人敢找他辩经。[6]
注释
-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西堂、百丈、南泉,侍祖玩月次。祖曰:正恁么时如何?西堂云:正好供养。百丈云:正好修行。南泉拂袖便去。祖云: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 宋高僧传 T2061_.50.0775a28-b01)
- 《无门关》:「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问:『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州问:『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赵州乃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又颂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景德传灯录》:「语赵州,问︰『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外道﹖』师便打。赵州捉住棒云︰『以后莫错打人去!』师云︰『龙蛇易辨,衲子难谩。』」
- 《景德传灯录》:「闻师与归宗、麻谷,同去参礼南阳国师,师先于路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归宗便于圆相中坐,麻谷作女人拜。师云︰『怎么,即不去也。』归宗云︰『是甚么心行?』师乃相唤回,不去礼国师。」
- 《景德传灯录》卷八.一日,为僧行粥次。马大师问:「桶里是甚么?」师:「遮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自余同参之流,无敢征诘。
- 《祖堂集》卷5〈德山和尚〉:「因南泉第一座养猫儿,隣床损脚,因此相诤。有人报和尚,和尚便下来,拈起猫儿曰:『有人道得么?有人道得么?若有人道得,救这个猫儿性命。』无对,南泉便以刀斩做两截。」
- 《景德传灯录》:「师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乃脱屦,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 圣严说禅·南泉斩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p18,圣严法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