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松

黃永松1943年10月17日—2024年3月4日),臺灣雜誌發行人和出版家,與吳美雲等合作創辦漢聲雜誌社,並擔任該社董事長。

黃永松
性别
出生(1943-10-17)1943年10月17日
日治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今桃園市龍潭區
逝世2024年3月4日(2024歲—03—04)(80歲)
臺灣臺北市內湖區三軍總醫院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43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24年)
教育程度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
职业發行人、出版家
组织漢聲雜誌社
配偶李南華[1]

生平

1943年黃永松出生於桃園龍潭,為祖籍河南黃氏江夏堂第八代的客家人,時逢臺灣日治時期末期、太平洋戰爭期間,於母親的呵護下在躲避空襲的險境中渡過,2歲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戰後時期開始。幼年曾因體弱被送進廟裡成為和尚的養子,法名「文松」。[2]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畢業後,主修雕塑,自修現代藝術,1967年完成學歷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在學期間曾與友人張照堂共同參與1966年的「現代詩展」、1967年並與藝專同學姚孟嘉、梁正居、奚淞等人組織「UP畫會」、舉行三次以前衛藝術為主旨的「UP」聯展。由黃華成統籌、在台北文星藝廊舉行的「不定型展」裡,參與者包括秦松、張照堂等人,黃永松在展內發表了數件實驗裝置作品,為台灣觀念藝術創作的早期實踐。

藝專畢業後,透過引薦進入中影擔任美術指導和劇照師。[3]其熱愛攝影與電影藝術,於1970年獲吳美雲邀請加入籌辦漢聲雜誌社的編輯行列,從此負責雜誌期刊的美術編輯與「民間文化」總策畫迄今,在台灣國內民藝出版界有著全方位的經歷。1973年加入「V-10視覺藝術群」,以相機關照生活。[4]其勵行田野調查[5],走訪全台各地鄉鎮。開放兩岸探親後,踏上中國大陸採集民間藝術,致力於完善「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庫」。[6]其奉獻《漢聲》雜誌50餘年,出版了上百本雜誌、專書,記錄中華文化[7][8]

1981年,出版《中國結》叢書,透過田調發掘出11種中國結的基本打法,引發風行。而「中國結」這個名稱也是由黃所命名。[9]

黃永松致力於傳承和守護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保存廟宇古蹟建築和歷史真相,於1995年發起「搶救龍潭聖蹟亭」古蹟運動,成功維護該案古蹟建物。[10]

2006年11月漢聲雜誌社接受臺北市政府譽揚,於社址設置雕刻家朱銘作品「一柱銅筆」,並將社址一樓開闢為人文空間,做為推廣傳統文化的據點。

2010年,黃獲英国广播公司評選為「傳承的英雄」。2017年,獲頒總統文化獎

榮譽

  • 1967年:藝術作品《當》代表臺灣被選入「1950—1980年代全球觀念藝術起源大展」
  • 1979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 1980年:獲中國時報選為「風雲十年.文化十事」
  • 1982年:「優良圖書金鼎獎
  • 1983年:新加坡「最佳圖書金牌獎」、「最佳圖書美術設計首獎」
  • 1997年:獲選亞洲十四位設計家之一
  • 2006年:“中國民間文化守望者”
  • 2013年:獲頒“中华文化人物”
  • 2017年:總統文化獎【文化耕耘獎】

逝世

2024年3月4日凌晨4時30分,黃永松於臺北三軍總醫院辭世,享壽81歲。[11]告別式於3月27日舉行,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出席告別式,並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由黃永松妻李南華女士代表受贈。[12]褒揚令全文如下:

  漢聲雜誌發行人黃永松,孤介奔逸,瑋器恢奇。少歲目擩父輩殊技,鍾愛樹藝工巧,爰卒業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淬砥礱礪,觸類而長。歷任劇照攝影、影片美術指導及廣告導演,勤慎矜業,秀出班行。平居躬身查調踏勘,曉悟眾藝研習奧義;嗣受邀共同創辦《ECHO》暨《漢聲》雜誌,彙編《中國童話》、《漢聲小百科》等叢書,搜采地方固有風尚,廣博國際見聞視野;探索自然人文科學,豐厚兒童教育內涵;援據體、用、造、化法則,踐履粗、野、俗、簡宏旨,懷鉛提槧,萬象包羅;深入顯出,沾溉啟迪。復凝聚社會公民意識,獻力古蹟保存運動;透析尋根紀實軌跡,開拓本土史料範疇,明效大驗,蓬島揚芬。曾獲第十七屆十大傑出青年、中國文藝協會第二十三屆民俗文藝獎章、第八屆臺北文化獎、第九屆總統文化獎文化耕耘獎等殊榮。綜其生平,盡瘁傳統文化採集志業,闓闡以人為本核心價值,遺緒芳烈,奕世流詠。遽聞溘然殂殞,軫悼良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賢彥之至意。

總   統 蔡英文    
行政院院長 陳建仁    

參考文獻

  1. 陸容容. . 金陵晚報. 2014-07-24 (中文).
  2. 陳亭均. . 今周刊. 2017-11-29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3. .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4. 王寶兒. . 中央社. 2024-03-04 (中文(臺灣)).
  5. .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6. .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7. 生活美學館,《黃永松與漢聲雜誌》(時廣企業有限公司出版)
  8. 陳亭聿. . FOUNTAIN 新活水雜誌. 2017-11-09 (中文(臺灣)).
  9. .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10. 李台源. . 客新聞. 2024-03-04 (中文(臺灣)).
  11. 陳宛茜. . 聯合新聞網. 2024-03-04 (中文(臺灣)).
  12. 邱祖胤. . 中央社. 2024-03-27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