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堂
张照堂(1943年11月17日—2024年4月2日),新北市板桥区人,台湾男性摄影师,并从事纪录片制作与影像教育工作,国家文艺奖与行政院文化奖得主。2022年获得第59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张照堂 | |
---|---|
![]() 摄于1980年代 | |
出生 | ![]() | 1943年11月17日
逝世 | 2024年4月2日![]() | (80岁)
职业 | 摄影家、艺术家 |
国籍 | ![]() ![]() |
教育程度 | 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 |
创作时期 | 1965年-2024年 |
体裁 | |
奖项 | |
配偶 | 廖淑贞 |
儿女 | 张世和 张世伦 |
生平
张照堂于1958年就读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时参加摄影社,随同社团指导老师郑桑溪学习,四处拍照。1961年进入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就读,开始吸收现代文学、存在主义哲学与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并开始以摄影作品表现迷惘、抑郁的实验影像作品。1965年,他以22岁之龄与郑桑溪共同举办「现代摄影双人展」,主题表现形式与影像内容皆歧异于彼时主流的沙龙摄影风格,引发摄影圈争议与注目。
大学毕业后的张照堂,适逢台湾现代艺术进入跨界联手的前卫实验年代。1966年3月,他参与《幼狮文艺》举行、于台大傅钟下举行的「现代诗展」,以洛夫诗作〈石室之死亡〉第一章为主题发表摄影设备作品,为台湾最早的观念艺术作品之一。同一时期,在好友暨艺术家黄华成的鼓励下,他以8mm实验视频《日记》参与《剧场》季刊于1967年举办的实验短片展,他并以多媒材及现成物(readymade)方式制作《生日快乐》及《未完成》等前卫艺术作品,参与1967年举行的「不定型」展。
1967年退伍后,张照堂短暂从事广告工作。1968年,张照堂进入中视新闻担任摄影记者,在新闻部经理张继高率领下,参与带状节目《新闻集锦》的拍摄制作,试图将乡土风情、民间习俗与西方音乐结合。1969年,张照堂参与「现代摄影九人展」。1971年,张照堂与九位摄影家(胡永、张国雄、周栋国、郭英声、谢震基、叶政良、龙思良、凌明声、庄灵)共组「V-10视觉艺术群」,以排除传统与沙龙摄影为宗旨,追求不守旧且现代前卫的摄影表现形式。1974年,张照堂举办「摄影告别展」,向年轻时代较为灰色抑郁且不确定的摄影方向告别,并专注于拍摄《新闻集锦》、《芬芳宝岛》等系列节目,与作家黄春明合作的〈大甲妈祖回娘家〉(1974)一片,被认为是台湾纪录片史早期经典之一。1976年起,张照堂因拍摄中视《六十分钟》走访台湾各地,逐渐重拾静照摄影。1980年,他以《古厝》与《王船祭典》两部纪录片,分别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摄影与金钟奖最佳摄影与剪接奖。离开中视新闻后,他以自由摄影师的身分从事影像工作,并担任三台联播纪录片系列节目《美不胜收》与《镜像之旅》的编导摄影工作。张照堂以「高尚土」名义与雷骧、杜可风与阮义忠等人合作的《镜像之旅》,并以其中的「矿之旅」一集于1982年获得金钟奖最佳教育文化节目奖。
1974年,香港导演唐书璇欣赏张照堂风格强烈、冷峻疏离的黑白静照,邀请张照堂为电影《再见中国》掌镜;该片描述中国文革时期四位年轻人偷渡到香港的故事,部分场景于台湾搭景秘密拍摄,为影史上首部直接处理文革的华语电影。张照堂参与的电影摄影,尚有:黄华成执导,金炳兴主演的前卫短片《实验002》(1967);曾壮祥执导、改编自李昂小说的电影《杀夫》(1984);邱刚健执导、夏文汐主演的《唐朝绮丽男》(1985);柯一正执导,以台铁淡水线停驶为背景,又名为《我们的天空》的《淡水最后列车》(1986);以及人类学者胡台丽执导,拍摄赛夏族祭典的《矮人祭之歌》(1988)。
1987年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高峰时,文化界人士曾经共同连署「台湾新电影宣言」,鼓吹并支持「另一种电影」的发展空间。张照堂除了是此一重要文档的连署者之一,他的实验纪录片《王船祭典》与《逆旅与幻象》,亦曾参加同年举行的「另一种电影观摩研讨会」之「本土独立制片」单元,堪称先驱。
1990年代,张照堂亦开始担任纪录片节目制作人,先后任职于公共电视台筹备委员会(公视筹委会)及超级电视台(超视),陆续参与并主持《岁月中国》(公视)、《台湾视角》(公视)、《调查报告》(超视)、《对抗生命》(超视)、《生命告白》(超视,《调查报告》续作,汪其楣、陈映真、黄春明主持)等纪录片系列节目。1998年,担任《世纪的容颜》(公视)企划暨监制。
1997年起张照堂任教于国立台南艺术学院音像纪录研究所,并曾担任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媒体中心主任、音像艺术学院院长。他并曾于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与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等地兼任教职,讲授纪录片与摄影创作等相关课程。现为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荣誉教授。张照堂并以副主席身分于1998年策划、创办了首届的「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
除了摄影创作、纪录片拍摄与教育工作外,张照堂另一成就在于其所汇整编辑、促成出版的台湾摄影相关书籍。其中较为重要者,包括1988年出版的两大册《影像的追寻:台湾摄影家写实风貌》,系统性地介绍、评析邓南光、林寿镒、张才、黄季瀛、徐清波、许渊富、许苍泽、陈石岸、林彰三等三十余位前辈摄影家,创建起台湾写实摄影的历史系谱。而两套共13本、分别发行于1989年与1996年的《台湾摄影家群象》系列丛书,则仿效法国Photo Poche摄影书的小开本格式,介绍台湾老中青不同世代的摄影创作者,内容涵盖邓南光、郑桑溪、张照堂、王信、侯聪慧、刘振祥、张才、李鸣雕、林权助、梁正居、高重黎、吴忠维、周庆辉。这两套书对于台湾老摄影家与影像新秀的重视与突显,承先启后地丰富了台湾摄影史的面貌。
张照堂于1999年获得文建会第三届国家文艺奖美术类,他并在2011年获颁象征国家最高文化荣誉奖项的第三十届行政院文化奖,为台湾唯一获得此两项殊荣的摄影家。
张照堂代表性的展览经历,包括「现代摄影双人展」(1965)、「现代诗展」(1966)、「不定型展」(1967)、「现代摄影九人展」(1969)、「V-10视觉艺术群《女》展」(1971)、「摄影告别展」(1974)、「恩宠与宽容」(台北、旧金山、香港、纽约,1983)、「逆旅」(台北、东京,1986)、「看见与告别:台湾摄影家九人意象展」(台北、旧金山,1990-91)、「看见淡水河」(台北、巴黎,1993)、「逆旅‧意象」(巴黎,1994)、「1962‧夏日」(1996)、「跃动的亚洲意象」(东京都写真美术馆,1996)、「Global Conceptualism: Points of Origin, 1950s-1980s」(纽约,1999)、「在与不在」(2009)、「岁月‧一瞥」(东京、首尔,2009)、「岁月‧风景 1959-2005」(2010)、「岁月印样 1959-1961」(2010),「Fotoseptiembre USA」(美国、圣安东尼,2011)、「台北双年展:想像的死而复生」(2012)、「大新月:六十年代的艺术与激荡──日本、南韩、台湾(Great Crescent: Art and Agitation in the 1960s—Japan, South Korea, and Taiwan)」(香港 Para Site、东京 Mori Art Museum、墨西哥 Museo Universitario Arte Contemporáneo, MUAC,2014-2016),「造音翻土:战后台湾声响文化的探索」(2014)「觉醒:1960-1990年代亚洲社会中的艺术(Awakenings: Art in Society in Asia 1960s–1990s)」(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2018)、首尔国立现代美术馆(2019)、新加坡国家美术馆(2019))、「未完成・黄华成」(2020),以及「幽暗微光」(2022)。张照堂的作品典藏单位,国内包括台北市立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新北市美术馆、国立历史博物馆等地,海外则有东京都写真美术馆、福冈亚洲美术馆、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等机构。
2015年张照堂获颁日本相模原市总合写真祭「フォトシティさがみはら」的亚洲写真赏荣衔,以表彰他对台湾摄影史的诸般成就。
2013年,台北市立美术馆举行《岁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为张照堂创作生涯首次大型个展,展出自1959年创作至今的400余件摄影作品(包括印样、未经发表的肖像系列、数字相机及手机拍摄的组构影像系列)、8部纪录片与电视视频;同时以「展中展」重现张照堂在1960年代参与「现代诗画展」及「不定形展」等深具实验性的设备作品。《岁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在《艺术家》杂志每年固定举办的「十大公办好展览」里,经评选为2013年度榜首。2015年,张照堂以「岁月」系列获颁日本相模原摄影奖(さがみはら写真赏)的「亚洲赏」。2016年张照堂受邀参加墨西哥 FINI(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la Imagen)影像节,并于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l Estado de Hidalgo 大学举行摄影回顾展。2017年张照堂的实验录像作品《王船祭典》受邀在台南萧垅举行的「交陪:近未来的神祇与当代艺术」大展里播放,台北市立美术馆并针对其摄影之外的录像类作品首度出版研究专书《岁月·定格——张照堂》,突显其在台湾录像艺术、纪录片与实验电影史里的先驱地位。2018年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的「想像式前卫:1960s的电影实验」单元里,首度播放了张照堂的《现代诗展/1966》,该片纪录了台湾战后第一个设备艺术展「现代诗展」的现场样貌,弥足珍贵。
2022年张照堂获得第59届金马奖的「终身成就奖」,为纪录片暨实验电影界首位获此殊荣的影像工作者。
2024年张照堂获颁第14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TIDF)「杰出贡献奖」,以表彰其对台湾纪录片深远、全面的影响,其重要性不单只是作品,更包含纪录片文化的推动、人才培育,以及开疆辟土创建的纪录片美学系谱。
编排摄影集著作
- 影像的追寻 : 台湾摄影家写实风貌 (共两册)
- 台湾摄影家群象(共十三册)
- 看见与告别 : 台湾摄影家九人意象
- 看见淡水河
- 云门.快门20
- 看见原乡人:台湾客家光影记事
- 女人.台北
- 老.台北.人
- 台湾的24小时
- 认真的台北人
- 台湾有影:刘振祥摄影集
- 家园重见─走过921影像报告
- 又见V–10/视觉艺术群30年
- 风城舞影
- 乡愁.记忆.邓南光
- 狗眼人生:叶清芳摄影集
- 客家印象─跨世代对话
- 风景安静:曾敏雄摄影集
- Stage:沈昭良摄影集
- 快门‧开演/Ten Eyes on Stage
- 凝视‧对望:福尔摩沙之眼
- 台湾脸书:用心生活
- 派对走掉
- 阿兵哥3x1
个人作品专书出版
- 生活笔记 1977(景象出版)
- 生活笔记 1978(言心出版)
- 生活笔记 1979(名人出版)
- 摇滚笔记 1979(名人出版)
- 生活笔记 1980(时报出版)
- 台湾摄影家群象:3 张照堂 1989 (跃升文化)
- 挥手的姿势:看‧不见‧张照堂 2000 (时报出版)
- Chang Chao-Tang 2008 (韩国Youlhwadang出版社)
- 张照堂 - 岁月.风景 Moments in Time 1959-2005 2010 (中央大学艺文中心出版)
- 张照堂 - 岁月印样 The Invisible Contact 1959-1961 2010 (自主出版)
- 张照堂 - 岁月照堂 Time: The Images of Chang Chao-Tang, 1959-2013 + 岁月书写 Time Recollections 2013 (台北市立美术馆出版)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摄影之声 第十期「张照堂专号」2013(影言社出版)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摄影之声「张照堂专号」特刊 (摄影集《灵魂出窍》) 2014 (影言社出版)
- 张照堂・岁月潜越 2014(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 岁月・定格——张照堂 2017 (台北市立美术馆出版)
- 文。张照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8(影言社出版)
视频作品
- 现代诗展(1966)
- 日记(1967)
- 「新闻集锦」系列(1970-)
- 父子艺术家(1972)
- 刹那间容颜(1976)
- 「六十分钟」系列(1978)
- 杨祖珺与青草地慈善演唱会(1978)
- Bird on the Wire (1978)
- Sisters of Mercy (1978)
- 王船祭典(1979)
- 「美不胜收」系列(1981)
- 「镜像之旅」系列(1981-82)
- 恩宠与宽容(1983)
- 逆旅与幻象(1984)
- 「舞台的沈思」系列(1987)
- 「一同走过从前」系列(1988)
- 「岁月中国」系列(1990)
- 「台湾视角」系列・监制(1994)
- 「调查报告」系列・监制(1995-97)
- 「对抗生命」系列・监制(1996)
- 「生命告白」系列・监制(1997-98)
- 患难与启示(1999)
- 「世纪的容颜」系列・监制(2000)
- 「台湾世纪回味」系列・监制(1998-2002)
- 纪念・陈达(2000)
- 再见・洪通(2000)
- 「踊舞・踏歌-云门30」系列・监制(2003)
- 敲打・林渊(2003)
- 人在路上(2003)
- 关于黄华成 / 未完成・黄华成(2020)
担任摄影作品
- 实验002(1967,黄华成执导)
- 再见中国(1973,唐书璇执导)
- 大甲妈祖回娘家(1975,黄春明执导)
- 淡水暮色(1975,黄春明执导)
- 咚咚响的龙船鼓(1975,黄春明执导)
- 传统小镇——美浓(1980,谢佳雄执导)
- 美浓的油纸伞(1980,余秉中执导)
- 古厝(1980,余秉中执导)
- 克丽丝汀(她的电影)(1980,杜可风执导)
- 杀夫(1984,曾壮祥执导)
- 唐朝绮丽男(1985,邱刚健执导)
- 我们的天空/淡水最后列车(1986,柯一正执导)
- 矮人祭之歌(1988,胡台丽执导)
得奖
经历
- 台湾中国电视公司 摄影/编导
- 台湾公共电视台筹备委员会 编导/制作
- 台湾超级电视台 制作/监制
- 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研究所
- 摄影家
参考来源
- 网站
-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荣誉教师张照堂
- 第三届国家文艺奖得主张照堂 艺术家素描 (古碧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行政院文化奖 第30届得奖人:张照堂
- 摄影作家张照堂 (台湾光华杂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沈昭良摄影札记-Chang Chao-Tang(张照堂)摄影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论张照堂与台湾「现代主义」摄影 (郭力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穿涉时间流徙的后纪实之眼——论张照堂由摄影至《王船祭典》的实验创置 (孙松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从影像纪实到造型:1970年代张照堂的电视纪录片 (林怡秀)
- 在时光沈淀之处徘徊观伺:侧写张照堂的现代身影 (王圣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关于「光影‧镜头之外」,以及张照堂的影像劄记 (王圣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在光影中的历史之形 (王墨林)
- 「操」弄现实成为可「疑(问)」的现实:论张照堂摄影(顾铮)
- 张照堂,他看到了世界的沉沦 (海杰)
- 张照堂:我的荒谬感一直都在 (傅尔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摄影家张照堂二三事(舒国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载歌载行的美好年代 (阮庆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现实.荒谬.张照堂 (萧琼瑞)
- A Poet in the View 凝静如诗-张照堂 (明报周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可视化青春赞歌:张照堂(张苍松)
- 张照堂用镜头写台湾之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摄影之声 第十期「张照堂专号」(20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张照堂》,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2013 ISBN 9789860381320。
- 张照堂 - 岁月印样 The Invisible Contact 1959-1961 2010 (自主出版)
- 文化容颜 ─ 美术类:张照堂(2)ISBN 99100000034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挥手的姿势:看.不见.张照堂 ISBN 957133276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Time: The Images of Chang Chao-Tang, 1959–20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Breathing Different Air – An Interview with Chang Chao-Tang 张照堂 (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Lesley Ma, 2014, 'So, We Performed: Theatre and the Taiwanese Avant-Garde, 1965.' ArtAsiaPacific Magazine, Issue 88, May/Jun 2014.
- Like an Electric Shock - Chang Chao-Tang's images and films document 50 years of sweeping social changes (Taiwan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抑圧下で生まれた芸术 谈・写真家、映像作家 张照堂' "东京人" 2014年8月号 「东京人的台湾散歩」特集
- Time after Time: On the Art of Chang Chao-Tang 岁月历历:论张照堂的艺术 (港千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超纪实之眼:论张照堂1970年代的另类纪录片 The Variable Eyes: On Chang Chao-Tang’s Alternative Documentaries in the 1970s (孙松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从直接摄影到「非影像」书写:以张照堂的影像美学与〈非影像笔记〉为线索 From Direct Photography to “Non-Image” Writing: In Light of Chang Chao-Tang’s Image Aesthetics and “Notes on Non-Image” (王圣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链接
- 新哆啦老师的又一天-张照堂博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摄影之声「张照堂专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纪录片:凝视的刹那- 张照堂造像(199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北市立美术馆 岁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
- 台北「也趣艺廊」(Aki Gallery) 银盐岁月-张照堂70-80's摄影原作展 Silver Halide Times - Photography Orignal Exhibition by CHANG Chao-Tang
- 日本东京中野「冬青社」艺廊 张照堂 Chang Chao-Tang 「少年心影 Images of Youth(1959-1961)」 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日本六本木 「Zen Foto Gallery」 张照堂 Chang Chao-Tang「身体と风景 BODY AND SCENES 1962-1985」展
- 日本新宿 「Place M」艺廊 张照堂 Chang Chao-Tang 「“その前&その后” Before & After」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5年相模原摄影奖(フォトシティさがみはら)亚洲奖得主张照堂简介
- From Ordinary Life, Extraordinary Images 美国「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张照堂摄影专题介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Art In America 期刊对于「岁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的艺评,由视觉文化研究学者 Mieke Bal 执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国济南摄影双年展的张照堂座谈纪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MUBI电影数据库的张照堂视频列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