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茂
黄东茂(1876年7月9日—1929年7月7日)[1],福建同安人,台湾企业家,为英国壳牌关系企业三美路洋行买办,曾与后宫信太郎竞争台湾的红砖市场[2]。
黄东茂 | |
---|---|
![]() | |
出生 | 1876年7月9日![]() |
逝世 | 1929年7月7日![]() | (52岁)
国籍 | ![]() ![]() |
职业 | 企业家 |
配偶 | 吴温如[1] |
亲属 | 黄瑞英(长女) |
生平
黄东茂生于厦门港仔口街,因排行第五,时人称他为「五舍」[1]。小时候曾到香港念书,擅长英语[3]。
商业生涯
台湾清治时期,1888年3月,黄东茂来台住在台北府淡水县大加蚋堡大稻埕[1]。1902年《台湾日日新报》报导经营樟脑、鸦片、油品的英商三美路商会因油品近日销售不佳,责怪买办赵满朝不善招客,于是赵满朝便找来黄东茂专门处理油品销售[4]。该洋行乃英国壳牌创始人马可仕·萨姆尔之弟萨姆尔·萨姆尔所开[2],还是雀巢的台湾代理商[5]。1900年代黄东茂已成为台北知名富商[3]。
1912年,黄东茂以三美路洋行作为幕后金主,联合台中富绅林烈堂、新竹名人郑拱辰等人合资,向英国订购制曼彻斯特式轮环窑,于1913年在锡口(今台北市松山区)设立制砖厂,生产新技术、品质优秀的干式红砖,威胁了后宫信太郎以旧技术生产湿式红砖的台湾炼瓦株式会社,因此两公司展开激烈竞争。西川满的《黄金の人》也记载了萨姆尔.萨姆尔、黄东茂对抗后宫信太郎的商业竞争,并记下他们在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投标时的对话。[2]
在当时,黄东茂的制砖厂砖块以品质优秀著称,这些砖因有三美路洋行的「S」字母缩写故称为「S砖」,又称为「三美路砖」、「锡口砖」、「黄东茂砖」、「糕仔角砖」等,在淡水礼拜堂、淡水壳牌仓库、淡江中学八角塔等建筑皆有使用[6][7][8]。但是,后宫信太郎采用低价抢标加上台湾总督府偏袒日本人,使得三美路洋行不堪亏损退出红砖市场,黄东茂的制砖工厂被收购,于1918年正式成为台湾炼瓦株式会社工场之一[2]。
黄东茂还经营许多事业,包括经营石油、交通、牧场、餐厅等[1],如制酒工场[9]、位于深澳坑南侧(今新北市瑞芳区四脚亭)原为林荣钦所有的复振炭坑(矿坑)[10]。1917年,为经营台湾铁路运输,他的淡水兴业轻铁公司率先建设淡水至小基隆旧庄一线的淡水线轻便铁道[1]。
1920年代的台湾,台湾料理成为一个显著的饮食类型,附设有艺旦的酒家皆竞争激烈,大稻埕的台菜餐馆东荟芳众股东为抵抗新起的江山楼,遂请黄东茂入股,黄东茂出资兴建可以辟美江山楼的新大楼,东荟芳再向他租来经营[11]。该楼建于台北市日新町1丁目168番地(今南京西路163号)[12],开幕后虽然新餐馆一时吸引不少顾客,但因股东纠纷,无法持久,黄东茂便将餐厅收回并改名为「蓬莱阁」,成为台北著名的台菜餐馆之一[11],之后又转手为陈天来所有[13]。
上流生活
1913年2月13日,清朝灭亡一年后,黄东茂才剪掉辫子,比起其他台湾商人李春生、吴文秀、辜显荣,都要晚上十几年,有着极传统保守的一面[3]。同年5月,他迁居至台北厅淡水支厅淡水区芊蓁林(今竹围)鼻头村(今空军气象联队)所在地,在该地建造豪华洋楼别墅,院子有网球场、苗地,院外临河区有汽艇库、游泳池[1]。此园内栽种菊花最盛,曾举办过几次观菊会,他一请就三百人[3]。
黄东茂从淡水到台北市区之间的交通工具是自己的小汽船[14],并与板桥林家林嵩寿一样在1918年就已买汽车代步[3]。
1914年左右,与辜显荣、林烈堂、林熊征、林献堂、蔡莲舫等人捐助创建台湾公立台中中学校(今台中一中)[15]。
1919年,台湾第一座高尔夫球场台湾高尔夫俱乐部(即老淡水球场)创立未几,黄东茂便成为会员。入会费日币壹百圆、球具一组约贰百圆,当时仅此二项费用就可与淡水街一栋平屋的价格相比。当年除了他之外,台籍会员只有板桥林家的林熊征和林熊光,与淡水仕绅许丙(板桥林家总管)和洪以南(洪腾云之孙)这几位富翁。[16]
1927年1月27日,长女黄瑞英嫁给厦门林温仁牧师的大孙林俊德,于1月28日在黄东茂的别墅举行结婚[17]。
轶事
1864年,英人Richard Dixon Oldham就在淡水红树林采集到水笔仔[18]。黄东茂为减少别墅的游泳池与汽艇因台风受害,就大量种水笔仔在游泳池和汽艇库旁以防河浪之击[19]。淡水当地传说原此地作为养鸭地之用,水笔仔没这么多,认为是黄东茂从福建引进,在淡水河沿岸广泛种植之故[20];另一版本传说是黄东茂从南洋引进[19]。
参考
- 周宗贤. . 《淡江史学》 (台湾: 淡江大学历史学系). 2003, (第14期) (中文(繁体)).
- 翁靖杰、堀込宪二. . 《中华民国建筑学会第二十二届第二次建筑研究成果发表会论文集》 (台湾: 中华民国建筑学会). 2010 (中文(繁体)).
- 陈柔缙. (第335期). 《联合电子报》. 2014-01-17 [2015-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台湾日日新报》. 1902-10-04 (日语).
- 陈柔缙. . 《苹果日报》. 2014-12-12 [2015-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马偕台湾纪行. 2012-02-16 [2015-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中文(繁体)).
- 谢德锡. . [2015-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繁体)).
- . 《淡江中学通信》 (台湾: 私立淡江高级中学校友会). 2005-03, (第五十三期) (中文(繁体)).
- . 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文件.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6-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 (中文(繁体)).
- 藤田喜市. . 台湾: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台北石炭支部. 1925 (日语).
- 陈玉箴. . 《台湾史研究》 (台湾: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2008-09, 第十五卷 (第三期) (中文(繁体)).
- 汤熙勇. . 台湾: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2002-12-31. ISBN 9570130199 (中文(繁体)).
- 幻. . 《台湾风物》 (台湾: 台湾风物杂志社). 1967-06, 第十七卷 (第三期) (中文(繁体)).
- 杜聪明. . 上册. 台湾: 龙文出版社. 1989 (中文(繁体)).
- . 台中一中. [2015-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2) (中文(繁体)).
- 周明德. . 《台湾风物》 (台湾: 台湾风物杂志社). 1997-06, 第四十七卷 (第二期) (中文(繁体)).
- . 《芥菜子》 (台湾: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1927-02-27, (第13号) (中文).
- 郭智勇. . 《沪尾街》 (台湾: 沪尾文史工作室). 1996-05, (第九期) (中文(繁体)).
- 周明德. . 《沪尾街》 (台湾: 沪尾文史工作室). 1991-07, (第四期) (中文(繁体)).
- . 《高滩地工程管理处年报》 (台湾: 新北市政府). 2013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