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福安

蔡红1890年—1952年),字福安苗栗县竹南镇大厝里狮山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台湾日治时期战后时期农夫企业家蔡万春蔡万霖蔡万才的父亲,是台湾两大金融世家国泰蔡家富邦蔡家的始祖。

蔡红
蔡福安在福安纪念馆的铜像
个人资料
性别
福安
出生1890年
 大清福建台湾省台北府新竹县竹南一堡盐馆前狮山村落(今属苗栗县竹南镇大厝里)
逝世1952年(61岁)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
墓地 台北市北投区福安园
国籍 大清(1890年-1895年)
 大日本帝国(1895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52年)
配偶蔡甘尽(正室)
蔡林治(继室)
儿女5子3女,包括:
蔡万春(次子)
蔡万霖(三子)
蔡万才(四子)
蔡万德(五子)
父母蔡任意(父)
蔡林月娘(母)
职业佃农、杂工

简史

蔡福安家族发源于盐馆前狮山村落,该地原名西子坪,后称西山,复改称狮山,地处临海平原、土壤贫瘠,在地村民多半自给自足。蔡福安家族世代务农,其5岁时年幼失怙,由舅父扶养成人,家族连续三代单传,至福安方得五子,经济问题也随之增重,并亲自接生每一位甫出世的子女。由于家境贫困,始终无法给与子女完善的教育,妻子甘尽与长子蔡万生早逝,蔡氏家族发迹全赖次子蔡万春。蔡福安诸子幼年需协助父亲耕田,偶时随父斜杠替人打工。[1]次子蔡万春小学毕业后即结束学业未再深造,备妥一块干粮和一枚银元即携时年8岁的三弟万霖北上投靠姨父陈芋谋生[2],1934年两兄弟于事业稍有所成后方将父亲接济至台北市崁顶居住,仍从事农耕成为佃农,亦贩卖酱油杂货业。[3]蔡福安父以子贵,为人诚正勤朴,得以闻名于乡里。[4][5]

1952年,蔡福安因中风辞世,安葬于北投区中央北路巷弄内山上的家族墓园。[6]1974年11月,次子蔡万春将汀州路故居改建为「私立福安育幼院」,以慈善事业纪念先父。2004年,富邦蔡家在台北市仁爱路四段兴建办公大楼,于建筑内成立「福安纪念馆」,并于1楼大厅创建蔡福安的铜像,基座铭刻着蔡氏的生平。整栋大楼为绿建筑,于2008年荣获「全球卓越建设奖」。[7]

家族

蔡福安的妻子甘尽是竹南在地道卡斯族中港社的原住民,两人育有蔡万生、蔡万春蔡万霖蔡万才蔡万德五子以及蔡玉串、蔡玉兰和蔡玉梅三女。甘尽早逝,蔡福安复娶林治为填房,子女视其如生母,奉事至孝。[8][9]

参考文献

  1. 高立平. . 台海出版社. 1998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中文).
  2. . 人间福报. 2004-10-03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3. 王振勋, 王静仪, 颜清梅. .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8 (中文(台湾)).
  4. 卜幼夫,《从卖菜小童到台湾首富-蔡万霖:只要坚持》(台北:御书房,2006),页28-29。
  5. 张延陶. . 英才杂志. 2015-10-20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中文).
  6. 谢明瑞,《影响台湾的100位名人风水实证 1》(台北:新潮社,2001),页290。
  7. .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8. 王建民. . 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7: 152 [2023-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中文).
  9. 夏仲明. . 台北: 荣丰出版社. 1985: 4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