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仙草

仙草冻客家称为仙人粄港澳称为凉粉潮州话称为草粿[1],又称仙人冻,是由仙草(学名:)熬煮成的凝胶状食品,是一种草药,烧仙草是福建闽西南地区的传统特色饮品,其中在中国国内正宗的古早做法有用草直接烧煮的,而其他有用仙草粉,仙草液制作。在福建广东香港澳门浙江部分地区十分著名,在台湾也非常流行,还风靡于日本东南亚地区。烧仙草的外观和口感均类似两广流行的一种药膳龟苓膏,但味道不同,做法、材料等均不同。仙草客家传说与后羿有关,并于入伏后食用,以避免长痱子

仙草冻
烧仙草
将仙草切成约 1 厘米的方块
别称叶冻、仙草冻
上菜顺序甜点
地区东亚东南亚
上菜温度冷或热
烧仙草
汉语名称
简化字
汉语别称㈠
汉语仙草
汉语别称㈡
汉语草粿
越南语名称
越南语
泰语名称
泰语
皇家泰语转写通用系统
Malay & Indonesian名称
Malay & Indonesiancincau
Tagalog名称
Tagaloggulaman

外观和食用方法

仙草冻,配芒果
罐头的凉粉(配料为红豆和绿豆)

在小吃里面,本品属于甜品,外观黑色。食用方法有四种:

  • 仙草冻/凉粉:凝胶状。通常切成小块,加上糖水、蜜糖或蔗糖等,另外可选择添加柠檬汁、香蕉露和炼乳等。由于可以消暑,夏天食用较佳,如果加上碎冰,更是消暑圣品。这是台湾及港澳主要的食用方法。
  • 台湾烧仙草:热的浓稠液体。冬天食用为佳,常佐以类如红豆绿豆芋圆爱玉和花生等。这种吃法主要流行于台湾。台湾烧仙草主要的发源地是在台湾花莲玉里[2][3]
  • 潮汕草粿:在广东潮汕地区,一到夏天的街头路边就有小贩推车卖“草粿”,并常与豆花一起。潮汕的“草粿”是一大块凝结状的,吃的时候会撒上白糖(以前多为红糖)。
  • 仙草水:稀薄液态冷饮。常带有切成条状的凝胶状仙草冻。有时也与豆浆或者牛奶混合在一起吃。这种吃法主要流行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原材料

,在港澳凉粉草,是草本植物,高有一公尺余,采收后晒成仙草干。传统制作方法需将干仙草煎制过滤得到药液,并加入薯粉或淀粉,拌匀煮至沸腾后,用陶瓷器盛放冷凝,得到黑色膏状仙草冻。[1]中国的福建及广东,以及台湾新竹县关西镇也盛产仙草并加工制成仙草冻。[4]

现在,在超市常常可以见到制成罐头的凉粉或仙草汁,不过罐头的凉粉往往口感没有手工制作的爽滑有弹性。冷冻饮料也有贩卖工厂制罐装仙草,呈碎粒块甜饮,名为仙草蜜。

至于仙草茶或是仙草干茶,则是台湾著名的凉茶之一,饮之消暑热。

参考文献

  1. 陈汉初. . 《食在潮汕·潮汕老字号美食》.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4-12 [2013-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4).
  2. .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3. .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4. 记者黄瑜晴/新竹报导,"「关西仙果茶‧养生艺游趣」 创意料理课程开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NOWnews 今日新闻网,2012年8月3日/14:37.

外部链接

维基教科书食谱有以下内容:烧仙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